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青春水彩 » 中国古代神话和希腊神话的比较

中国古代神话和希腊神话的比较

    在文学的灿烂长河里,神话作为先民的精神世界和对自然的认识,充满了生动和浪漫的色彩,绽放着奇特的魅力。在同一时期,中国古代和希腊都产生了神话。但是东西两方因为地理环境和心理的不同,神话产生了非常不同的特点,当然也有一些相同之处。现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一、系统性

    中国的神话比较零散,系统支系较多,如西方昆仑神话,东方蓬莱神话,南方楚神神话,中原神话等,还有许多道家佛家宗教神话,少数民族神话(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纳西族创世神话《人祖利恩》、壮族神话《布洛陀与妹六甲》、彝族神话《人类和石头的战争》、《开天辟地》苗族的金银铸日月神话,瑶族的《射太阳》、布依族的《王姜射日》等等。中国神话主要来源于这样几部书:一是《山海经》,这部号称中国三大奇书之一的著作,以上古地理志的形式记载了千奇百怪的各样事物。二是《淮南子》,传说西汉淮南王刘安好方术,收集各种奇谈怪论并治国处事、经济方略之道合为一书,即《淮南洪烈》,其中记载了大量民间流传的上古神话传说,比如共工怒触不周山便收录其中。三是《庄子》,也即道教经典《南华经》。庄子作为荆楚文化与道家学说共同培育出的精英,以出人浪漫多彩的想象列和丰富的鬼神传说构架出一篇篇精彩的散文。如扶摇直上的鲲鹏,不食人间烟火的姑射仙子,为我们保留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四是《搜神记》及魏晋笔记小说。魏晋时期,佛道二教在中国均已发展成熟,各类宗教典籍多如牛毛,神仙辅佐故事也不可计数,但这些属于传教目的神异故事不是神话,而此时期由文人自觉收集编写的各种笔记小说中的民间故事是神话传说。如二郎神之雏形便见于此。除此之外,尚有许多野史笔记甚至正史经典也散件神话。如《史记》、《聊斋》、《离骚》等。

    希腊神话的故事系统比较统一,众神有着关系和谱系。希腊神话中的奥林匹斯神系,其世界观由奥林波斯神族和诸巨人族构成。而奥林波斯神话又可以将之分为三代,神王宙斯一系是第三代,他推翻了他的父亲时间之神克洛诺斯得到权力,从而确立了以其十二个兄弟为首的奥林波斯神族。而他的父亲又是通过推翻其父乌拉诺斯而得到的权力。相对的中国神话的故事性较弱,而希腊神话的故事比较完整,有着丰富曲折的情节,自成一统。如俄底浦斯的故事。

    二、神话形象的特点

    中国神话的形象多是半人半兽,而希腊神话中的形象是和人一模一样的。中国古代崇尚图腾崇拜,崇拜兽形。中国神话中的“刑天”,无头而乳为眼、女娲为人面蛇身。如同中国的“龙”,由多种动物的部分拼凑而成。希腊神话中的形象是如活生生的人一样的神。众神从外貌到内心都与人无二。他们有着自己的欲望,是人化的神。

    中西神话中的神的形象差别很大。中国的神是一种至高无上和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象。他们高高在上,是“德”的化身。他们全知全能,大慈大悲。他们没有希腊神话众神的情欲和自私的欲望。我们不可能想象观音菩萨去搞婚外恋。而希腊神话中的神,虽然法力无边,但却有着个人一样的情欲和性格。他们有时嫉妒、有时红杏出墙、有时喜怒无常、有时自私任性,丝毫没有中国神话中的神的不食人间烟火。他们与人同形同性,是一批放纵的孩子。

    中国神话为母系崇拜,而希腊神话是父系崇拜。在“女娲补天”这则神话中,女娲是一个女性,一个慈爱而无私的母亲的形象。她用泥土造人,吹气让他们成活,又在四维崩塌,危害人间的时候炼石补天。这种慈爱的母亲形象体现了中国古代母系社会的特征。而希腊神话形成的时间,在古希腊已经是男性战胜女性,进入父系社会的时代。男性因为体力的强大和更多的劳动成为主人。这在希腊神话中的天王“宙斯”身上可以看出。

    三、神话的内容意识

    中国神话中体现的是“德”,是为众人人民献身和贡献的精神,而希腊神化体现的是“欲”,表现了人的原始欲望,是个人主义的体现。从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禹、到补天的女娲、到积极进取,把身体化为邓林的夸父,都体现了为民爱民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性格。而希腊神话中充满了个人主义和欲望的追求。如宙斯不断勾搭凡人妇女,赫拉的嫉妒等等。在希腊神话产生的年代,希腊的民主政治比较发达,人民的独立意识比较强,形成了个人主义,体现在神话中。

    中国古代神话比较多的是自然灾害和对自然的抗争。如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在希腊神话中也有对自然的抗争,但更多的是“怨怨相报何时了”。表现在杀与被杀、复仇的故事。

    中国古代神话和希腊神话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如悲剧意识。神话是先民对自然无法解释时的想象和认识。在生产力非常低的时代,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很有限,对于风雨雷电等都无法解释。于是将自然力人性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在自然的力量的面前,他们手足无措,非常迷茫,于是产生了深深的悲剧意识。

    如希腊神话中的洪水,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也有类似的内容。希腊神话中有浓重的“命运”观。“命运”是无法改变的,无论一个人怎样抗争,都逃不掉命运的玩弄。如俄底浦斯王,命运里说他会杀父娶母。他努力地抗争,最后却没有逃出命运的魔手,是充满悲剧的一生。而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的故事等也充满了悲剧精神。被海水淹死的炎帝少女女娃化成了小小的精卫。衔树枝和石头想要填平大海。非常悲壮。她明知道遥不可期,东海无法被填平,却还在与自然做着斗争。而追日而渴死的夸父,也非常地悲壮。他追逐太阳,却无法追上,最终渴死。这些神话除了体现悲剧意识,也体现了一种孜孜不倦的进去精神。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里至今也流淌着这种精神。东西神话的悲剧观给神话披上了一层浪漫的色彩,耐人寻味。

    结语

    中西文化上大相径庭。西方以希腊和希伯来文明来源的外放型的文明和东方以中华文明为核心的内敛型文明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表现形态上都有十分巨大的差异,由此构成了东方政治经济以及东西方人精神心理上的不同。产生于同时期却风格迥异的东西方神话,是先民留下的文学瑰宝。它们哺育着东西方的人们,形成了不同的国民性格和文化。其浪漫的色彩至今留在我们心中,随着人类发展的历程永放光芒。

    201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