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汉假父 » 胜利果实

胜利果实

    夏育并非愚蠢之人,他深知在凛冬来临之前,给予檀石槐一次沉重的打击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能彰显他主动出击胡人于塞外的壮举,更能为他在朝廷中赢得声誉和地位。此外,卢龙塞的功劳对他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他打算借此机会将其收入囊中。

    刘谦,作为立下汗马功劳的守城长史,是他夏育的人。夏育对他信任有加,正因如此,夏育自信满满地认为,回去之后,即便将功劳只分润一点给刘谦,甚至将全部功劳都归于自己名下,也绝不会有任何人敢对此说三道四。

    在夏育眼中,那些能够喝此次大胜扯得上关系的那些地方郡守们,不过是些见风使舵的墙头草,根本不足为惧。他们或许在地方上有些权势,但要是敢凭借这点微薄的力量对他夏育夺取胜利果实进行阻挠,那可真是自不量力!

    因为夏育知道那些地方太守亦然知道,他夏育身后的势力庞大而强大,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任由他们这些郡守撒野的。

    如若不然,到时候,夏育只需要给上面的大佬写封信,他身后的人便会纷纷出动,以雷霆万钧之势将那些敢于阻挠他的郡守们一举拿下,彻底撸到底!他相信,!

    不过,夏育也明白,现在还不是得意忘形的时候。他需要继续保持低调和谨慎,确保这次立下的大功能够顺利的进入他的囊中。

    有了这样的底气和借口,夏育当即下令:“传令三军,立刻拔营,挥军南下!告诉你们手底下那些人,这次能不能吃上肉,就要看他们到底能不能在三天之内赶到卢龙塞了!”

    一听到自家将军要去摘取胜利的果实,那些早已有此想法的官佐们心领神会,纷纷起身应诺,迅速行动起来。他们都清楚,这次胜利对于将军和他们来说都意义重大,不仅能提升在朝廷中的地位,还能为自己的仕途增添一份亮丽的功绩。

    卢龙塞的这场大胜,不仅是对外战争的一次重大胜利,更是大汉近十几年来对外作战屡次挫败后的一次极其罕见的大胜,而且是以少胜多,意义非凡。这样的胜利消息传开后,那些在衙门里值班的大小官吏们纷纷躁动不安,他们都想赶来卢龙塞凑热闹,分一杯羹。

    这些平日里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官老爷们,此时却是争先恐后地赶来卢龙塞。他们表面上说是来凑热闹,但实际上更贴切的说法是来争功分功的。每个人都想在这场胜利中分到一份功劳,以此提升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这场胜利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一听说卢龙塞守军主动出击,大破鲜卑,辽西最高长官李太守和右北平郡的最高长官刘太守也如其他官吏一样,连夜赶到了卢龙塞。他们的到来,无疑给这场胜利增添了几分热闹和喧嚣。

    李太守身为赵烈本地的父母官,此行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体现对下属的关心,更是为了给自己前来分润功劳找块遮羞布。他深知,这场胜利对于他的仕途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契机,因此他必须表现出足够的关心和重视。

    一到卢龙塞,李太守便把前来接待的一众官佐们丢在了一边,急匆匆地奔着军营而去。他想要亲自去体察下属的辛劳,去爱护那些为国效力的乡子。这样的举动,无疑能够为他赢得更多的声誉和支持。

    然而,天公不作美,刚刚下过一场雨,前往军营的道路泥泞不堪,车马难以通行。面对这样的困境,李太守二话不说,穿着锦绣的官袍,踩着糟烂的路面,在随从的搀扶下,步行入营。

    他的这一举动,无疑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震惊和敬佩。毕竟,像这样的高官贵人,能够如此不顾形象地步行入营,确实是非常难得的。这也让人们看到了李太守对下属的关心和爱护,以及他对于这场胜利的重视和渴望。

    李太守一到军营,便急切地想要接见传闻中在此次战役中斩杀了敌酋柯最狼的赵烈。尽管赵烈自己也不太确定是否真的杀了柯最狼,只是依稀记得曾斩杀过一个从中军大帐逃出的鲜卑人,但这并不妨碍李太守对他的好奇与重视。

    当被通知李太守要接见他时,赵烈正和一群乡党好友吹牛聊天,他因皮外伤被随军医官包裹得如同一个粽子。听到这个消息,他立刻在床上哼哼唧唧起来,似乎伤势十分严重。他的好友们见状,相视一笑,明白赵烈这是想带着他们在贵人面前演一出戏,混个在贵人面前露脸的机会。

    于是,那些没有受伤的士兵也纷纷找来破布,随意地包裹在身上,假装自己也受了伤。

    末了,七八个轻伤员抬着一个重伤员的大场面,就那么和谐地展现在了李太守的面前。这场面仿佛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每个人都在尽力表演,走过场,让彼此都看起来更好。

    李太守看到这样的场景,眼中含着热泪,对这七八个伤员一一进行了问候。他关切地询问每个人的伤势,从胳膊到脚,假模假样的关怀仿佛连他自己都被感动了。

    最后,李太守走到被抬着的赵烈旁边,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指着赵烈说道:“这就是为我们大汉浴血奋战的英雄啊!”他的语气充满了感慨和敬意,仿佛真的被赵烈的英勇所打动。

    然而,这场面中的真假难辨,彼此之间的欺骗和走过场也让人不禁感叹。在这样的游戏中,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而尽力表演,而真正的英雄和伤痛却往往被忽视和遗忘。

    看着紧闭双眼装模作样的赵烈,一旁的赵顺突然放声大哭,给在场之人都吓了一跳。他指着赵烈,如丧考妣一般地哭喊,不知道的人恐怕会以为赵烈因伤势过重已经丧命。

    赵顺边哭边喊道:“启禀太守,这便是我家大兄赵烈!他拼了性命带着我和李林,在万军之中擒杀敌酋,是个大英雄啊!”他的哭声悲切,仿佛失去了亲人一般。

    李太守站在一旁,看着这场面,心中也是一惊。他本以为这个给自己带来泼天富贵的家伙已经死了,当即就用力过猛,没能把持住自己的情绪,跟着演戏的赵顺一起嚎啕大哭起来。

    他边哭边喊:“老夫来晚了啊!竟然连此等壮士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可怜了这样一个少年英雄了啊!”他的声音悲痛欲绝,仿佛真的在为一位英雄默哀。

    听到李太守如此嚎哭,赵顺才意识到自己的演技可能过于夸张了。他赶紧弥补道:“可怜我家大兄!因为伤势太重而昏厥过去了,不能给府君问安了!”他这样一说,才让李太守和在场的其他人明白,原来赵烈并没有死,只是昏厥过去了。

    李太守听到赵顺的话,尴尬地收住了哭声。他本来还想继续表达对赵烈的敬意和悲痛,但现在看来,这场面似乎有些失控了。于是,他作势要把这几个祖宗请下去,以此缓解现场的尴尬气氛。

    然而,这场戏码虽然有些过火,但也确实达到了赵顺等人的目的。他们在李太守面前露了脸,也让他对赵烈等人的英勇有了更深的印象。只不过,这种方式确实有些过于夸张和做作了。

    终于,这七八个人还是玩起来了开始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手段,赵顺等人刚刚演完,而另一边躺在床上的赵烈也开始有所动作。

    伴随着一阵阵沉闷的咳嗽声,赵烈悠悠地醒了过来。看到这一幕,赵顺立刻抢先一步,激动万分地扶起自己的大哥,仿佛是在为他的醒来而欢呼。

    “大兄,你醒了!”赵顺的声音充满了喜悦和激动,仿佛这一刻是他们期待已久的重逢。而赵烈的醒来,也意味着这场闹剧终于要迎来它的高潮部分了。

    在场的其他人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弄得一愣,不过很快他们就反应过来,纷纷围拢过来查看赵烈的情况。而李太守则是站在一旁,面带尴尬地看着这一切,心中暗自庆幸这场闹剧终于要结束了。

    然而,他并不知道的是,这场闹剧才刚刚开始而已……接下来等待他的,将是更加离奇和荒诞的一幕幕。

    假装刚刚醒来的赵烈,悠悠地睁开眼睛,看到了眼前的李太守。由于两人之前并未见过面,为了让自己的表演更加逼真,赵烈故意咳嗽了一声,并深吸一口气,表现出一副茫然而又诧异的模样。

    他环顾四周,用询问和诧异的目光扫视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以及周围的环境。然后,他缓缓地开口说道:“我这是在哪?”

    赵烈的表演非常到位,不仅让在场的人都信以为真,甚至连李太守都被他的演技所蒙蔽。他们纷纷开口安慰他。

    当赵烈的目光落在眼前这位气宇轩昂、华服裹身的陌生人身上时,他心中早已明了此人非比寻常。然而,他却故作惊讶,环视四周,将疑问挂在嘴角,以一种明知故问的语气向在场的人们询问道:“这位贵人,不知是?”

    赵顺,站在一旁,心知肚明这是大哥赵烈在给他做暗示,叫他配合自己。

    “大兄,这是我们辽西地区的李太守,他特意来此想要与你接触。”赵顺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敬意,同时也透露出对这位太守的些许敬畏,“我们得知此事后,不敢有丝毫怠慢,便赶紧将你从养病的营帐中连着床榻一同抬了过来。”

    而闻听赵顺等人所言的李太守,露出了惶恐之状。他意识到可能由于自己的急切,给受伤的赵烈带来了不必要的奔波。于是,他赶忙协助身旁的人,轻手轻脚地将赵烈扶回床榻躺下。同时,他口中连连致歉道:

    “哎,你瞧这都是因为本府的心急,才让壮士您遭受了这般奔波之苦!实在抱歉,还望壮士莫要与老夫计较才是。”

    李太守的话语中充满了真诚与歉意,让在场的人都感受到了他对赵烈的关切之情。赵烈虽然躺在床上不能动弹,但他的眼中却流露出了对李太守的感激之情。

    此时,李太守锦绣官袍下的双脚泥泞更是引起了赵烈的注意。他心中暗想,这位太守大人为了见自己一面,竟然不顾泥泞的道路,亲自前来。这份情谊,让他倍感温暖。

    挣扎着,赵烈强忍身体的疼痛,试图从床榻上坐起身来向李太守行礼。他知道,尽管身上有伤,但礼数不可废。

    然而,李太守见状立刻制止了他,说道:“壮士有伤在身,这些虚礼就免了吧。您好好休养才是最重要的。”

    却是不想,赵大演员,一时之间,因为被长官如此对待,心中涌起了无尽的敬佩与感激。他这方才躺下,却又是假作十分吃力地攀扶着赵顺的手,试图起身。就这样在李太守的连声劝慰下,他依旧是磕磕绊绊地站了起来,给李太守深深地行了一礼。

    “小子见过府君!辛苦府君远道而来了啊!”赵烈的声音中充满了敬意与感激。

    李太守见状,虽然嘴上说着不必如此,但心里却是美滋滋的。他对赵烈这个会来事的家伙竖起了大拇指,表示赞赏。

    “哪里话!这是我这做一郡太守该做的事!”李太守摆摆手,继续说道,“老夫恨不能临阵杀敌,亏得有如你等一般的英雄好汉,才替周遭百姓扛住了一次劫难,免了一场生灵涂炭!就凭这,老夫还要与一众乡亲给你们道一声谢呢!哪敢受你们的礼啊!”

    而那极其会来事的穿越者赵烈,依托着原主的一身本领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他并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大功劳冲昏头脑,而是保持了清醒的自我认知。他深知自己的成功离不开他人的支持与帮助,因此并没有忘记身边人的贡献。

    这不,李太守刚刚表达完对赵烈的赞赏,赵烈便立刻接过话茬,玩起了“花花轿子人抬人”的那一套。

    “小子可不敢领受这一份泼天的功劳。”赵烈谦虚地说道,“别个我不知道,但是小子我是晓得的,要是没有府君在后面运筹帷幄,大治之下,使得我等小民没了后顾之忧,怎生会有得今日之大胜呢!”

    赵烈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李太守的敬意和感激。他明白,自己的成功并非一己之力所能达成,而是需要众人的共同努力。因此,他并没有独占功劳,而是将成功归功于李太守的英明领导和大家的齐心协力。这种谦虚谨慎、不忘初心的态度,让在场的所有人不禁对赵烈更加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