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宋女君记 » 六十二章:西川结局

六十二章:西川结局

    历史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相结合作用而形成的洪流,如果说王小波没有死于战场是偶然的改变,那么起义的失败就是必然的结局。

    毕竟宋朝开国才两代,虽然对巴蜀地区多有严苛,但这年头人民的耐受力也高那。而且整体国力还在上升,兵将素质也在那里摆着。没有了添乱的王铣,赵炅病倒之后,张咏又多了很多自主权利。很快就让义军应接不暇。

    因为王小波的口号虽然很好,他本人也确实有心落实,但人性的自私往往是最不能直视的。当曾经被剥削的农民翻身做主,成了主人之后,不会想着让更多的贫苦大众摆脱这种命运,而是想独占这一份富贵。至少一部分人是这样的。这就导致义军内部腐败和人心不齐,抢占粮道这个唯一军事胜利的冒险之举又没有成功,那么哪有不失败的道理?

    当然,这个失败也是相对的,因为凭借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王小波和李顺等起义领袖顺利逃出了官军包围,曹彬倒是知道赵炅的脾气,知道这个结果绝对不会让他满意,有心下大力气去苗地追捕,却被寇准拦住了。

    这位日后注定青史留名之人如今不过二十几岁,虽然穿着官服,但胡子拉碴外形粗犷。简直不像是一个读书人。

    当然,这并不是他个人生活习惯就糙到这个地步,而是这几个月的随军历程造成的。

    “节帅,不能打了,军中米粮已经全线告急,如果急行军只能够七日之用。您是久经行伍之人?这一趟出去,没有一个月是不可能有结果的,万一中途断了炊,士兵哗变会怎么样不用下官告诉您!”寇准直指问题要害,虽然说话还算尊敬,但一点也不客气。

    曹斌没有想到情况如此严重。脸色也逐渐变得青了起来,咬着牙问,“官家不是命令河南和关中供粮吗?还不到吗?”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关东的夏粮还没有收。那里靠近银州,赵漕司不可能完全不顾银夏那边。而河南,恕下官直言,这半年来要不是吕漕司拼着得罪了洛阳的一众权贵搞改革,咱们更撑不下去了。如今吕漕司苗贷一法失利,众臣弹劾,他已经辞官待罪,别人谁有这个本事!”

    这里需要细说,吕蒙正在这次筹款筹粮的过程中贡献巨大,光是就近购置物品换钱粮就省钱无数,尔后又强行逼迫粮商平价卖粮,真的是得罪人得罪大了。

    要知道,送出的国策就是拿富贵换军权,从来不抑制土地兼并,那些粮食商人背后都是有靠山的。这断人财路,有如杀人父母,他怎么可能不被记恨?无非是赵炅大事上还没犯糊涂。坚定的保着他,要不出门挨了黑刀都有可能!

    但吕蒙正虽然是官宦人家出身,可能是因为有寒窑读书的经验,对底层民众颇为同情。曾经非常感慨的跟邦媛去信,感叹他虽然一力维护。但大部分地主还是把这些转移到佃户身上,若是为此饿殍遍地卖儿鬻女,那他可真是万死莫赎!

    对此,邦媛倒是觉得他真的是有点儿道德绑架自己了,这西京转运使又不是他自己要干的,西川的起义更不是他惹出来的。真要算账的话,也不算不到他头上,但到底是生民无辜,真正在洛阳体验了一把民间疾苦的赵邦媛考虑再三,还是向这个世界和她三观最为一致的老师提出了王安石变法的核心:青苗法。

    其实这轻描法说简单也简单,就是一句话,在青黄不接时,把粮食借贷给无钱农民当种子,等丰收时加上利息再换给官府。

    乍一看办法是个好办法,但问题是底层官吏在执行的时候,问题可就大了,强行借贷以次充好无所不用其极。百姓往往破产。可以说,王安石这一个改革家,就是毁在了青苗法的用人不当上。

    但邦媛想着这个问题得相对来看,王安石一开始在地方推行青苗法的时候还是不错的,只不过全国范围内推广没有做好,才造成了毁灭性的失败。所以非常严肃的告诉了吕蒙正这一方法的弊端,坚决请他只在地方推行。

    可是她就没想想,吕蒙正如此高官,虽然惊叹于自己这个女学生的智慧,但有事儿也不可能只听他的建议,人家有自己的幕僚和亲信。总之就是吕蒙正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只要用好了利国利民,根本没有那么严重。

    然后就是,这才一个春天的时间。吕漕司就从青天大老爷变成了人人喊打的“拗使君”了!

    眼看吕蒙正风评急转直下,甚至闹出了部分地区的暴乱来,那些早前被他得罪过的皇亲贵族,还不借机发难,趁他病要他命啊。

    而吕蒙正眼看自己治下真的是哀鸿遍野,后悔莫及,当即请罪在家。同时也跟邦媛写信忏悔,说“悔不听主言,今黎民蒙难,皆我之罪。”

    赵邦媛这次没有回信,她无法指责吕蒙正的一片好心,但也深深意识到,这好心办起坏事儿来,真是很糟糕。同时也在检讨他自己,在你没有能力的时候,别人不会把你的话当成事儿的。

    也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她回了开封。

    话分两头,曹彬虽然被这个愣头青堵得够呛。但就像寇准说的,熟读兵法的他太知道这个时代军粮的重要性,内心也对洛阳那些不明大义的大户充满了怨恨。可到了这个份儿上,说什么都没有用了。

    现在回京,虽然说赵炅会怪罪,但到底是功大于过。若是在中途追击的路上损兵折将。连着上次的罪一起算,那他曹兵彬就可以带着老婆孩子回真定老家吃自己的了。

    万般无奈之下,曹彬上书请求回京,赵炅当然不满意。但是曹彬的理由客观且无法解决。赵炅自己就是吃过大亏的,当然不愿意承担这种风险,只好发挥了自欺欺人的本事。硬生生把这一次不胜不败的镇压行为宣传成了大胜特胜。

    于是宿命般的,寇准和赵邦媛就在开封城外的南薰门遇上了。

    寇准有时候是真得罪人,不知道赵炅一辈子刻薄寡恩为啥就喜欢他。

    吕蒙正的失败是必然的,但是这份成长的代价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