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以理服人!文圣从召唤杨戬开始 » 第二章读书、闲聊

第二章读书、闲聊

    跟邻居唠嗑几句,拉开铁扎门,清理下店门,其实也没什么好清理的,但这是种仪式感。

    开店了然后没卖出多少东西,也就没什么好补充的;书要积灰也不容易,但不管有没有灰尘,图个心安。

    九点钟,街道是清净的。学生们都在学校上课,街上早餐店也基本收档,而书店更是不会选择这个点来开门。

    所以,即使相隔百米,也能清晰的听到学校传来的声音,熟练的抽出一本《论语》,就着学校传来的琅琅读书声,又重复着往日的翻阅。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儒道修行说难不难,说易也非易事。第一种便是读书,所谓书读万卷,文章自成,读书的多了,总会产生文气。第二种办法,则是书写文章、诗词歌赋,流传天下,继而获得文气。其三,教化,儒家有言,有教无类,治理一方,得教化之功。

    第一种是长年累月的积累,可以说天下之人皆可习之,但无大毅力、大智慧,恐怕大儒难忘望。第二种需要自身文采斐然,如盛唐的诗仙李白,文宋的东坡居士,非不世奇才,不可为之。

    要说起来,第三条,是最容易也是最难得。世间习文者,何其之众,古语有云,百万人过独木桥,从中能杀出一片天的,也可谓世之俊才。

    蔡平则没那么多的考虑,他只是单纯的喜欢看书,尤其是在这众多学子的琅琅读书声中看书,那可谓是人生一大乐事。

    虽然在外人眼中是那么的不伦不类。说沐猴而冠有着过分,但或许更适合手持兵书,而非这儒家经典。

    十一点出头,放学铃响起,一个个稚童从校门口冲出。

    中小学是没有食堂的,毕竟都是周边入读的孩子。听说,首都那边小学起就有住校,也不知那边的大人们为何那般忙碌,连照看孩子的时间都没。

    蔡平听着小学生们的欢声笑语,放下手中那不知道看了几遍的《论语》。

    “平哥儿,今日又是这么早啊。”看到蔡平走了出来,“阅鸿书店”的老板打着招呼。

    “刘叔,您也早。”蔡平面无表情的回个礼。

    街上书店大多十一点开门,而“新新书店”则是非常有特色的九点开门。

    一开始也有人跟风,以为早早开店是有什么生意。

    后面发现,只是这店家掌柜喜欢听着传来的阅读声看书,跟着两三天,也就没人自讨苦吃了。

    小学生总是会出现丢三落四的情况,纵使每天都有老母亲帮忙收拾。

    索性,一般身上会放点钱,买点本子,买点笔墨。

    这会,几家书店倒也有顾客光顾。除了,这家“新新书店”,门口站着个大汉,让人纷纷避开。

    “阅鸿书店”是一对夫妻开的,据说开了有些年头,夫妻两人看着六十岁上下,面容长的和蔼,加上小书店总会备着小零食,所以在这一带,倒是很多小朋友光顾。

    刘老头在柜台忙活一会,看着蔡平还呆呆的站在店门口,便把生意交给他老伴,不过也就些收钱找钱的琐事。

    “平哥儿,来根?”李老头说着,顺手睇过一根烟。

    “谢过李叔。”蔡平接过,熟练的吞云吐雾。

    “平哥儿,你家不是市里的吧?”虽然成为邻里已有三月,但李老头还真未曾跟蔡平有过私交,不由得有着好奇。

    “老家青山镇上的。”

    “那倒是不远,怎么来的这市里开书店?这年头,开书店可不是什么好营生啊。”

    “在市里读的师范。”停顿一会,道,“书店,只是喜欢看书罢了。”

    “师范?”李老头望着蔡平,这身体魄你去教书?愕然道。

    “嗯。”

    “现在的武校招生要求有那么高了?”

    “没去。我自幼以儒者为目标。”

    “嘶,儒者啊。平哥儿这志向可了不得啊。可为何不考文道书院?要说起来,市里的杉山书院在省里也算得上不错了。”显示蔡平这体魄,武道不是问题。

    “没考上。”随手把烟按灭在垃圾桶上,平淡的回道。

    大学分文武教学,文者:诗词歌赋,农、法、乐等等。武者:刀剑枪体,兵书武器。

    “儒者”一证,为明所设,明太祖有言:文生当以儒者为目标,不做宋之书生。新朝延续之,乃国一等证。名头不逊于古之文、武状元。习古之儒术:“礼、乐、射、御、书、数”。

    何为儒者?上马可杀敌,下马能治国。如明之阳明先生,以及蔡平的偶像,稼轩居士。

    每次的儒者考试,考生如过江之鲫一般,可惜,中者寥寥。更有些年,无一能中。

    新朝有句老话,考上太学、武庙,宴请十里八乡乡亲;考中儒者,清扫先人墓碑。为啥?光宗耀祖啊!

    “也不知小哥上个月的儒生考可过了?”李老头一阵无语后,强行尬聊。

    儒生考一年一次,是医生、会计等等,所有文考的前站,包括儒者考。

    “落选了。”蔡平淡淡地说道。

    “……那小哥可有儒生境?”李老头脸色有些发青了,憋的!不憋?就忍不住吐槽了。

    “没有。”蔡平面无表情的回道。“李叔,李婶叫你呢,我先回去了。”

    李老头这下脸色彻底青了,呆呆的看着蔡平转身,回店。

    “老头,老头,你这脸色怎么这么难看?中邪了啊?老头?你别吓我啊。”李婶尖锐的嗓门,带着一丝哭腔。

    “我能有啥事?这身子骨可硬朗着呢。别怕啊。”李老头先是用力拍了下自己胸脯,再轻轻拍打着老伴的后背。

    “你个老家伙,发什么神经啊。”恼羞成怒的李婶,是连打带踹。

    李老头也不敢还手,只顾捂住脑袋,往店里跑去。

    还好,李婶也没真生气,更多的是被吓到了,打闹几下后,就问起了刚才的事。

    “老头,你跟蔡家小子说什么?怎么一下子没魂,脸色还那么难看?”

    “唉,这不是看着囡囡还单着嘛,这段日子下来,感觉蔡家小子人也还可以,就跟他聊了下,看看他那边是什么个情况。”这段时间下来,李老头也算是跟蔡平有所接触。初看长相略显粗犷,但五官也算端正。

    在校边租下一铺面,算是颇有家底人。毕竟家里女儿也老大不小了。就想先探探底。于是一五一十跟老伴说起聊天的事。

    “不是,老李,你这啥毛病,囡囡和他?你刚才没跟蔡小子要给他介绍囡囡吧?”想着蔡平穿着儒袍,也没一丝儒雅,魁梧的体型加上那张冰凉的脸庞。李婶也不禁觉得有些发冷。该多大的胆子的女人,才能跟他在一起。

    “你们娘两不急,我急啊,快三十的姑娘家了。可惜这蔡家小子啊,看着挺好一个人,偏偏脑子不正常。”

    老两口一扯到闺女,那又是一顿吵。

    “对了,你也别嘴里没把门,到时候外人知道了,蔡家小子难堪,我们也不好做人。”吵完后,李老头严肃的跟老伴说道。

    “瞧你说的,我是那种人嘛?好了,好了,我晓得了。”看着老伴一脸严肃,李婶也渐渐的低下了声。

    李老头那边的故事,蔡平一无所有,他进店后就拿出笔纸,对上午看的《论语》进行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