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再度青春:移民去350年前 » 第一卷:苟且京师 第十一章 : 小试牛刀1

第一卷:苟且京师 第十一章 : 小试牛刀1

    找了一只大个的,足有六七十斤,四蹄捆上吊在了一棵树上,王直戴上手套,插上导线打开开关,攒足了劲儿,照着羊屁股就是一拳,只见一道弧光闪过,可怜的老羊一声惨叫,四肢乱抛乱登,硬生生把绳子给挣断了,身子游来荡去,王直心想,前两天自己挂在悬崖的树上,是不是也就这个造型。

    又试了两下,老羊开始四肢抽搐口吐白沫了,小羊倌不干了,死活要把羊卖给他。没办法又加了二百块钱,等了一会看老羊没啥事了,小羊倌这才放过了他。效果还不错,安全问题看来是有保障了。

    又去买了些面包、火腿肠、水,足够两天食用的量,食品安全也是大问题,现在万事俱备只欠穿越了。

    晚上王直又给女儿打了个电话,家长里短扯了一个多钟头,还不肯挂,最后还是女儿强行挂断才算了事。

    其实别看他是个父亲,但他平时很少主动给女儿打电话,即便打电话也是有事说事,说完就挂断,最烦的就是婆婆妈妈的煲电话粥,今天他这还是心里还是没底,人一到面临危险的时候,最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亲人,虽然理智上觉得此行的问题不大,但还是有一定危险性的,怎么说也是穿越到350年前呀,有个闪失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不由得想起了女儿,毕竟在这个世界上,女儿才是自己最大的牵挂。

    当晚王直就去了山庄,准备第二天天不亮,就开启自己的穿越大业。

    公元2016年10月19日的凌晨,大地是一片的漆黑,一眼望去没有一丝丝亮光,墨黑墨黑的,天上的繁星却显得格外的亮,格外的多,就像一个黑色绒毯上撒满了晶莹、大颗的宝石,一闪一闪的,发出璀璨的光芒。

    王直架着穿越舱开启了穿越按键,一阵眩晕,估计是已经到了清朝,看了下表,凌晨四点多,再过一个小来小时就该天亮了,他在周边的山上转了转,找了个破山神庙,把穿越船停好。

    检查了一下装备,电击手套、手电筒、军刀、食品、水、药品、银子等一应俱全,都装在黑色仿皮双肩背里,还有两面小镜子,是门口两元店买的。

    防刺服贴身穿着,马褂,灯笼裤,辫子头套、瓜皮帽都穿戴整齐。

    第一次去清朝还是有些小激动的,王直打算把首秀还是放在了密云城,他想先熟悉熟悉情况再说,一上来就贸然去BJ,感觉不太安全,别的不说,有啥意外想跑路,密云都比BJ方便的多,城小飞船离的近,一个冲刺就能上船闪人,北京城可就不成了。

    天一亮,王直下了山,一路走向了密云城,路上的行人不多,看见一个个留着辫子的秃脑袋,在自己眼前晃悠,王直觉得有点恍惚。远远到了城门,一眼望去吃了一惊,没想到,这时的密云城规模还相当不小。

    清初的密云城归昌平州管辖,分新、旧两城,明洪武十一年(1378)建的旧城,周九里十三步,高三丈五尺,宽二丈八尺。

    设有东、西、南三门,南门景曜门、西门瞻云门、东门称夹道门。城外有护城河,深二丈,宽一丈五尺。

    明万历四年(1576)又建了新城,周六里一百八十步,高三丈五尺,宽二丈,也设有东、西、南三门,东门宾阳门、西门左辅门,南门迎薰门又称小南门。新旧两城紧密相连,中间仅距几十米,旧城的景曜门、瞻云门,新城的宾阳门、迎薰门,都建有门楼和瓮城,利于防卫,美观壮丽。

    王直面前的城门,是旧城的景耀门,感觉也不比BJ的城门矮多少。城门已经开放,门口有辫子兵驻守,但没有盘查行人。

    径直进到城里,街上行人已经不少了,买卖铺户都在落板开张,路上驴车、马车、小推车、挑担子的小贩,熙来攘往,时不时还有几匹骆驼、几顶小轿走过。

    路上的行人个子都不高,普遍都在1.6米左右,这让王直这个勉强够1,7米的二十一世纪的二等残废,有点鹤立鸡群。东瞅瞅西看看,一路溜溜达达,来到了一个十字街口,路边看见一个二楼门面,门口的招牌上写着“文熙瓷器行”,就是这里了。

    王直大步进了店门,店里摆满了大小瓷器,一个短衣打扮的小伙子走了过来,鞠了个躬满脸堆笑的问:“客官爷,您这是要看看瓷器?”“嗯,看看”王直顺手操起一个白底蓝花的瓷瓶,看看了瓶底,又拿了一个大个的双耳粉彩瓶,又看了看瓶底,问道:”伙计,你这店里有没有官窑的。”

    来瓷器行他是早就计划好的,清朝也有古玩行,但相对于后世,清朝的一切本就都是古董,而且绝对假不了,所以,没必要再专门去清朝的古玩行买古玩。

    其实,王直对古玩几乎完全都不懂,要说有点了解,也是看过电视上的砸宝、鉴宝之类的节目,大概知道古玩都有什么品类,知道瓷器分官窑、民窑;官窑值钱、民窑不值钱,所以才问店小二有没有官窑。

    “客官爷稍等,掌柜的马上就来,你先坐一下喝杯茶。”小二边说边弯腰请王直坐下,又去沏茶倒水,很是殷勤,这个年代的服务态度真让人佩服,比后世强多了。

    没多久,一个微胖的中年人进来了,估计是掌柜的,走过来一拱手:“公子久等了,在下是小店掌柜的,鄙人姓刘,请坐下说话,”王直也学着来人,拱拱手。

    “听说公子打算看看官窑,是不?”掌柜的这一张嘴,王直只想笑,原来这清朝初年的密云口音,与后世几乎一模一样。要说BJ郊区的口音也有点意思,平谷、密云、延庆三个远郊区,延庆在BJ最北边,离天津最远,口音却有点天津口音,平谷是明显的河北口音,密云基本是BJ口音,但有个自己的特点,就是几乎每句问话后边,都加个“是不”的后缀,就像江苏、安徽人每句问话,都要有个“可对”后缀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