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再度青春:移民去350年前 » 第一卷:苟且京师 第五十章:蒙古历险记3

第一卷:苟且京师 第五十章:蒙古历险记3

    中国查的时紧时松,这些人回国都要在双连买日用品,倒回国去卖,等于是两头倒。

    小胖觉得这些外蒙人都挺酷,每个人都是礼帽、墨镜、大马靴,有点西部牛仔的派头。

    有人好办事,那日松他爸当天就把出国手续办妥了,三个人马不停蹄,立刻出关奔外蒙而去。

    离开双连海关,没几步就是外蒙的口岸扎门乌德。

    小城市很小,在中国只能算一个大村,只是城中心有几栋楼,其余都是木头房子和蒙古包,破破烂烂的没有一点城市样子。

    小胖有点感叹,都是边境口岸,双连是小香港,扎门乌德就是个破旧的农村集市,真是没法比呀。

    也没停留,继续向前走。

    几个人的目的地,是外蒙古的首都乌拉巴托,距离扎门乌德800公里左右。

    一路上,大部分都是滚滚烟尘、漫漫黄沙的戈壁滩。

    小胖望着车窗外单调的景色,有些失望。

    问统不勒,夏秋时节,这里是不是有一望无际的绿色大草原。

    统不勒说现在这里草原已经很少了。

    二十年前还不这样,还大部分都是风吹草低现牛羊的肥美牧场。

    自从民主革命后,就没人管了,无度放牧、无人保养,草原就退化成戈壁了。

    那日松说其实内蒙十年前,也差不多快成戈壁了,后来中央施行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计划,草原才慢慢恢复了过来。

    他们风尘仆仆,一口气开到了七八个小时,天黑的时候,赶到一个叫达兰扎尔嘎朗的小城,或者说是个大村子。

    找了当地最好的旅馆住下,是一个小二楼,卫生、设施都很感人,也没得挑。

    晚上就在院子里燃起篝火,来了个烤全羊。

    统不勒也不知从哪找来了一个民族乐队,又是献哈达又是敬酒;又是唱又是跳,把小胖折腾个七荤八素。

    本来这一路,路况就很差,都是坑坑洼洼的石渣路,被垫的飘飘欲仙。

    这又被一顿猛灌酒,就有点吃不住劲了。

    但想不喝还不行,仪式感太强了。

    给你献哈达,你不能不喝吧,一喝就是三杯,给你唱祝酒歌,你不能不喝吧,一喝就是三杯。

    给你跳个鸿雁舞,你不能不喝吧,一喝还是三杯。

    总之,名目繁多,就是一个字:喝、喝、喝。

    把苦胆水都吐出来,还是不被放过,捏着鼻子灌,最后喝的人事不醒,是被抬上楼的。

    第二天还天旋地转的,一提鼻子都是酒味,统不勒还直给小胖挑大拇哥,说他是条“汉子”。

    他特么就会这么一句汉语,那日松也过来起哄,说他没给中国人丢脸,小胖心说,看来这蒙族兄弟就不能见酒,见了酒就没人性。

    第二天还天旋地转的。

    又往前走了一百多公里,前面看见了公路施工。

    居然有汉字标牌,一问才知道,是中国路桥公司在修高速。

    是乌拉巴托通往扎门乌德的,是外蒙古的第一条高速公路。

    又晃晃晃荡荡走了二百多公里,远远的看见,地平线上出现了一股股的气旋,不断在蒸腾。

    一大片建筑渐渐出现在在气流中,似乎在漂浮、在升腾,统不勒告诉小胖,乌拉巴托到了。

    乌兰巴托是外蒙古的首都,也是第一大城市,以中国的标准,也可以说是唯一可以称作城市的城市。

    古称库伦,有一百多万人口,占了外蒙古人口的一半左右。

    小胖瞪大了小眼睛,打算仔细欣赏欣赏这座城市的美景。

    可这乌兰巴托不仅不美,而且杂乱无章,破破烂烂。

    城市边缘到市中心之间,都是大片大片的贫民窟,铁皮房、木头房、蒙古包。

    甚至有的就是半地下的窝棚,挤挤插插,构成街区的主体。

    正规楼房只是其中点缀,孤零零的,偶尔出现几栋。

    街道狭窄,污水横流。

    人们都是自相取暖,有的点煤炉的、有的烧柴的、有的烧牛粪的,有的干脆就焚烧垃圾。

    烟雾缭绕,空气弥漫着一氧化碳的呛人气味,原来远远看到的升腾气旋,就是城市取暖的雾霾。

    也许是看到了小胖那失望的眼神,统不勒特地将车开进了市中心。

    这里有一些高楼商场,街道、居民区也还算过得去。

    路上的车不再是老旧的69嘎斯吉普,基本都是日、韩二手车,也有些豪车,像大G,法拉利跑之类的。

    街上也有一些时尚男女招摇过市,都是韩系装扮,男的一脑袋金毛,女的松糕鞋、烟熏妆,感觉还停留在吹剪烫时期。

    路边上,时不时就有端着酒瓶子的醉鬼倒地,当地人都熟视无睹,那日松说天黑之后醉鬼会更多,每天都会冻死很多人。

    外蒙是个自然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

    其中煤炭储量最为丰富,有1500亿吨,铁矿石有20亿吨,黄金有3000吨,

    白银有7000吨,稀土3100万吨,地下石油储量相当于15亿桶。

    按照这些矿产资源现在的估价来计算,可以供蒙古国这320万人口,丰衣足食地过上300年。

    然而,现实是外蒙的人民生活水平,却远远落后内蒙。

    其主要原因,就是这里的主要劳动力壮男们,都嗜酒如命,整天喝酒,哪还有精力去工作。

    外蒙古的国土面积,相当于中国的六分之一,地广人稀、女多男少,人口一直增长不上来,也是因为醉鬼死亡率太高。

    车子开到了一个大广场停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成吉思汗广场。

    这个广场以前叫苏赫巴托广场,2013改成了成吉思汗广场。

    广场北面(正面)有个用黄色花岗岩建成的建筑,有点像BJ的民族文化宫,

    但小一些,叫国家宫,又叫灰宫,是现在的议会大厦。

    国家宫前方就是外贴白色瓷砖,有蓝色穹顶和玻璃幕墙的,成吉思汗大型坐像。

    东面为国家古典艺术剧院、中央文化宫,西面有乌兰巴托市政府、中央邮局等建筑。

    广场中央有苏赫巴托纪念碑,是石雕的苏赫巴托骑马塑像,乌兰巴托仅有的两座苏赫巴托像,这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