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恋奴衾 » 第七卷,兵书

第七卷,兵书

    到了七爷府,墨倾城领着小奴下了车,七爷唤来青竹,把小女奴领走,墨倾城“领到我的院子里,正好旁边有一个独门小房间,让她住那里,正好做我侍女。”

    赵恒看了一眼墨倾城跟青竹道“照他说的办”青竹应声领走了小奴。

    赵恒对墨倾城道“你先进书房等我一下”墨倾城应了,走进书房,赵恒叫来侍卫详细的问一下,在酒楼上蒙瑞跟墨无期说什么了?侍卫答到“互相问候一下,谈起燕国旧情,那个蒙公子邀请墨公子同去秦国”,“好的,我知道了,你派几个人盯一下那个秦使者”。然后又唤来暗卫,吩咐一下。

    赵恒进到书房,看到墨倾城躺在自己书塌上睡着了,赵恒偷笑了一下也脱掉鞋子,躺在她的身边,闻到她身上的似桂香夾杂着梨花的香味,盈绕到自己鼻子里,好闻极了,自己往她身边又挪了挪也睡着了。

    墨倾城由于这几天忙碌,困意袭来,挡不住睡着了,等她醒来,突然意识到身边有人,刚要坐起,发现身子被沉重胳膊压住了,起不来,侧头一看就看见赵恒英俊脸离自己就差鼻子的距离,墨倾城惊讶的说不出话,盯着他的脸,又看了看暗道“鼻子挺直,睫毛卷翘纤长”,伸手就摸一下他的睫毛,摸了一会就听到“摸够了吗?”赵恒懒洋洋逗趣说,他早醒了,就是装睡看看墨倾城对自己要干嘛。“啊”墨倾城惊道,赵恒翻身起来了,

    “大叫什么,是你睡着了,硬躺我怀里”

    “我吗?我有吗?怎么记不起来了”墨倾城挠了一下头,。

    “可不就是你,太没有睡品了”

    墨倾城彻底糊涂了,借口道“我要去如厕”,就赶紧下床,要跑。

    “好了,也没怎么地”

    “我有话问你”

    “什么话”

    “你不好奇我府里的兵书吗?”

    “这是你的绝密,没必要知道,而且越少人知道,才能保命”

    “你真是惜命”

    赵恒转身在塌上的一堆书里,翻出来一卷涓帛,递给了墨倾城道“看看,这是什么样的兵书”

    “你就随手放到这些竹简里,那库房里是你设下的迷阵”

    “是”赵恒笑着点点头,

    “我就知道你不可能拿真书作饵,不过没想到,各方抢的秘籍在你这里。是什么宝物”

    墨倾城打开涓书,映入眼帘几个字呆住了

    上面写着“鬼谷子兵书七十二篇”

    “这鬼谷子的兵书怎么在你手里?”

    “你猜呢?”

    “韩国的太子门客派刺客来盗书,肯定受韩太子命令,而韩太子韩苍跟你都在燕国的时候都在青龙对,那么是苏秦老师给你的?”

    “聪明”赵恒赞赏拍了一下掌。

    “苏秦老师对你可是真好,把这绝世兵法给了你,怪不得让韩苍嫉妒来抢夺”

    “可是市集的黑衣人,不是韩苍的人,我到怀疑蒙瑞”

    “蒙瑞?”

    “对,蒙瑞,他在大秦,一直跟在世子赢稷手下,如猜想的不错,一定是他,你离他远点”

    “欧,不过……”

    “不过什么?”

    “没什么”墨倾城答道

    “那本假兵书,我依着真书,篡改了不少,使之玄之又玄,一时真能唬住他们,本来也是想让秦国夺去”

    “你用假兵书,散布假消息,来让各国刺客来争,原来你早有计划,要将矛头对准秦国,来了个祸水东引”

    “可惜今天没按你提出来建议把刺客引到岸边,百姓受伤了不少,好在都不严重,还是想的不够周详”

    墨倾城拱手作揖“能为民着想,国之幸甚,民之幸甚”

    “兄与我一样,乃君子之光,其辉吉也”赵恒扶起她的手。

    这时候青竹进来道“七爷,宫里的楚妃娘娘请您入宫”

    赵恒点了点头冲墨倾城道“晚上等我用餐,我去去就回”

    墨倾城应了一声,记起在宴会上远远望了一眼楚妃,美眼如画,气质典雅,高贵大气,心道“难怪生出如此俊逸皇子”

    墨倾城回到自己屋子,去旁边房间里看小奴,小奴长了一双灵动的眼睛,身材娇小可爱,穿着很旧粗麻衣衫,墨倾城问道“你可有名字”

    “有,我的名字是父亲起的,因为那天是二十四节气中谷雨,所以唤我小雨”“很好听的名字,那平时我就叫你小雨,哪天去市集给你买点新衣服,新鞋子,你身上穿的都旧了。”小雨跪下道“多谢公子”墨倾城说“你以后在我跟前不用跪”,说完就领着她开始继续忙碌做机关,有了小雨在旁边协助,确实省力不少。到了傍晚,青竹来请去吃晚餐。

    墨倾城去了书房,正看到,赵恒换好白色丝之便服坐在塌上扶额思索,似乎碰到了什么难事,墨倾城问道“七爷可有难办之事?赵恒盯了她看了一会道,“啊,没事,对了,我接到暗探的密报,你师父苦肉计瞒过了庞涓,跟齐国的人已经见面了,过一阵子将入齐国了”

    “太好了,谢谢七爷”墨倾城还要跪,赵恒扶起她。“等你师父入齐国,你我二人去拜访一下,顺便我看看田忌,觉得这事不能善了,庞涓确实很难对付,还有过两天要比赛,你准备怎么样了,可用我帮忙”墨倾城对自己还是有信心道“不用,基本准备好了,”青竹把餐端来了,铜盘里全是墨倾城爱吃的,烤鱼,熏鸡,蘑菇汤等,

    赵恒不断给墨倾城夹菜,自己吃了几口,看着墨倾城吃的很香,暗道“这小子怎么吃都是这么瘦,估计没有人疼,自己对他的要多怜爱也不过分”食完,赵恒拿出鬼谷子兵法与墨倾城同看,二人对某个战术想法不一,互助争论,最后干脆拿出了沙盘,摆在塌上,两人面对面对战,墨倾城连输两局,只有最后一局拼劲全力,侥幸获胜,墨倾城高兴的得意洋洋,相约明天继续下几盘,告辞赵恒,回到房间,小雨早早打好热水,铺好被褥,墨倾城沐浴完,抱着被子睡了。

    第八卷,比赛

    墨倾城接连几日都是在准备机关,剩下时间和赵恒,看兵书,做战,这时日竟然飞快。

    终于到了纵横赛的日子,整个府里早就准备了马车,墨倾城换了身狩猎的便装,这样比赛时候比较方便,让小雨和小厮把机关搬到马车,出了府门发现府里门客除了孟文,孟武,还有几位不太熟的门客,墨倾城拱手作揖,打了招呼,同小雨登上马车,赵恒骑了马和侍卫在前面引路,正直3月末,路途上的柳树发芽,梨花盛开,白色的花瓣飘飘落落骑马人的身上,落在驾车的肩上,墨倾城感觉春光如媚,梨花成蔟,一切充满了生机,让人心旷神怡,马车不长时间就到了邯郸郊外马场里。

    马场是邯郸最大的,如今马场里支起很多帐蓬,官员带了家眷,都在篷子里,马场正前方是观赏台,仪帐扇下坐着赵王及皇后、王妃和太子,周边两侧台子上除了几个皇子,还有官员及家眷,还有一些儒生,武生,还有一些来看热闹的百姓,有的爬上高树,有的举着自己娃,马场内外,挤满了观赛人群,整个赵国选拔上来的顶尖人才都来参加比赛。

    墨倾城下了马车,直接走到赵恒的帐篷里,里面现在都是赵恒的门客,墨倾城和门客都坐在第一排,等待抽取比赛项目。突然发现有目光盯来,顺着望回去,原来秦使蒙瑞也来了,坐在迎宾台,正在望着墨倾城,墨倾城微笑点了一下头,示意打了招呼,结果一撇发现有双丹凤眼带着三分怒气盯着自己,墨倾城也回瞪了,结果他用眼示意她坐到身边来,墨倾城不好意思拒绝他,就坐到赵恒身边,那几个门客都用嫉妒眼光看着她,墨倾城就当作没看到。

    太子的门客和几位皇子下属也有参加,太子向赵恒的门客扫了一眼,四皇子也向太子和赵恒都望了望,赵恒看到二人心道“他二人各怀鬼胎,不知道打啥坏主意”就侧头跟青竹耳语一下,吩咐下去盯紧这二人。

    比赛分纵横,机关,兵法,赛马。每个参加比赛的选手,可自选其一,剩下用抽签方式,决定参加项目,前面有三个竹筒,里面在竹签上写上科目,因为赛马在混抽里,参加比赛的先自己抽一个自己擅长的,剩下由监验官把四个竹筒里的考验项目打乱顺序,让参加人再抽。

    墨倾城排在机关队伍后面,队伍里,除了自己,有两个七爷门客,一个孟文,另一个不太熟叫高名的瘦脸青年,另几个有太子门下和四皇子门下,纵横队伍里人比较多,兵法的队伍很少,赛马排最后混抽,所以队伍没有人。

    墨倾城在机关组,抽一下对阵方,结果轮到了孟文。墨倾城很无语心道“竟然同组”孟文很漠视看了一眼她,转身准备去了。

    首先上场的纵横比赛,纵横就是各家学术的辩论,由于比赛人多,分为十人为一对,两队二十人,先上场十人一派是大儒学者,另一派法家学者,监验官出来题目“变还是不变”,两队开始辩论,儒家学派先发言,一个儒家青年摇头道“孔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乎,孔夫子都说中庸为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态度,中正中和,所以变和不变,都不是错,应以中庸为上,变,不能多变,不变也不能不动。”

    这翻言论,底下人群议论纷纷,“孔夫子言论符合礼制”有大儒深表赞同,也有反对的“此言不切题,变与不变,没说清”“中庸之道,可取”

    这时轮到法家的学者,只见穿黑衣清瘦男子出席反驳“公之言差矣,万物都在变化中,岂有为了中庸,而无变化,小的变化乃万物生长,大的来说的人的所思所想,总是变化。”

    底下又有人附和“有道理,无法治,国家乱也”“管仲以法治国,才有齐桓公为霸主”“此公有理”。

    接下来,两队其他队友各有执词,互不相让,精彩极了,墨倾城看的不住的点头。最后这一组由大家拿着竹签投到两队前边筒里,以评出胜负。最后是法家多了两个竹签,险胜。

    之后是道家和墨家,监验官出了道题“天与地”道家与其说是比赛,每个人都很淡然,其实是来传老子的学说,来讲“道”其中一人站了出来“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道家讲天,乃是天道无为,地,乃万物化生,所以道法自然,顺其自然”

    底下众人“顺其自然,这说得对”“无为,何为无为”

    墨家这头也很安静,站出来一个道“天与地,都是相互的,缺一不可,兼相爱,交相互,互有相爱才行”

    底下众人“相互兼容是爱的,怎么来兼容”

    “天与地,难于兼容”

    最后大家往自己看好的投竹签,最后两家竹签相同,真的互相兼容了。墨倾城听到诸子争论,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