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汉官之陈 » 第一百三十八章:恒将军

第一百三十八章:恒将军

    西北方。

    乌孙月氏边界。

    乌孙匈奴联军与月氏之间的厮杀生充斥着这片草原。

    十几道人影立于东坡上看着双方军队的厮杀。

    面容鹰鹫莫约五十岁左右的男子轻笑道:“下面那位英勇搏杀就是贵部新任的左贤王挛鞮新狐吧!”

    他就是如今乌孙王,猎骄靡。

    挛鞮军臣立在一旁看着下面狂笑得挛鞮新狐笑道:“不错,新狐出任左贤王不久,所以这次他主动要求出击。”

    “哈哈,贵部左贤王果然是年轻有为啊!”猎骄靡笑道。

    挛鞮新狐如今也有近四十岁了,哪像猎骄靡所说的年轻。

    猎骄靡见挛鞮军臣没有回答,忽然像是不经意间问道:“军臣单于,不知贵部右贤王此次为何不来啊?”

    挛鞮军臣闻言也像是不在意的答道:“右贤王需要盯着汉人那边所以脱不开身。”

    猎骄靡叹气道:“唉,这就可惜了,本想着与月氏的这场仗打完和他喝上几杯的,当初孤同右贤王的关系也是极好啊。”

    挛鞮军臣轻笑着:“这点您放心,后面有的是机会,孤来时右贤王托孤给您带句话。”

    猎骄靡听着正色了下:“不知是什么话?”

    “右贤王说,您可还记得阴山西坡的狼群。”

    ……

    棘壁。

    吴楚联军中军营帐。

    由于之前大败梁军后,吴国军队和楚国军队需要协调作战安排。

    所以刘濞决定在棘壁休整几日。

    营帐中现在聚集了许多将领,他们正围着壁上挂着的地图在商讨着军务。

    “这几日我军与楚军也磨合的差不多了,估计明日便可出发,诸位将军认为接下来该如何行动?”刘濞问向帐中的各位将军。

    帐内的老将军们都没有急着开口,他们很清楚有时候刘濞让你们说说仅仅只是说说而已,他有自己的看法,并不会真正采纳你的意见。

    但也有例外。

    立于右侧第二位的恒将军,刘濞手下最年轻的将军开口了。

    “大王,末将认为梁王那边已经将我们攻破棘壁的消息传回了长安,长安方面应该也会迅速的做出反应;所以我们不能再拖下去,应当速战速决。”

    “末将提议,直接放弃接下我们所攻占的所有城邑,一路向西,迅速攻下荥阳,接而转雒阳,占领敖仓这座大粮库;再凭借着雒阳的地势与朝廷分廷对抗!”

    恒的这条建议一出整个营帐内的人都陷入了思索。

    田禄伯思索了一番后也觉得恒的这条建议可以。

    不过多的浪费时间,直接攻到雒阳;同时也可以减少留守城池所需要的军队。

    但是刘濞本身多疑,加上他这时也在算计着其他的藩王,他也得到了消息,淮南王、齐王和济北王都发生了变故。

    如果自己这么快打过去了,那自己就会承受朝廷的所有火力。

    刘濞在帐内扫视了一周,并不着痕迹的在刘驹的身上多停了一秒。

    刘驹立马明白,站出来说道:“大王,末将以为恒将军的这计策不行,自古以来,为将者哪有破城而不占的道理。况且我们不占城的话,后方的张释之派人将城给占了我们又该如何?”

    恒一听刘驹的话面色一变,就想站出来反驳。

    可还没等他开口,刘濞就先说了:“好了,你们所说都有道理。但不管怎样,梁王刘武作为皇帝小儿的第一支持者,我们都要先将梁国都城攻破!”

    刘濞说话间带着些许凛冽的气势猛然往地图上睢阳一指。

    “都好好下去准备,明日出兵!”

    帐内将领异口同声道:“诺!”

    ……

    夜晚。

    陶府。

    一个全身笼罩于黑衣中的人在陶府后门叩击了三下。

    很快后门打开,笼罩在黑衣中的那人递上一块令符。

    里面接过令符的仆人将头探出后门左右观望了一下,确认没人后,让开一条道,放那黑衣人进来。

    后堂。

    陶青身着便装坐于主位之上。

    不一会儿,那黑衣人就轻快的走了进来。

    将帽子摘下露出一张熟悉的面庞,袁盎。

    “袁大人这么晚了找我有什么要事吗?”陶青随意问道。

    下午的时候陶青身为明面上的丞相就得知了袁盎任太常的消息。

    同时窦婴也来了趟他的府上,告诉他晚上会有人来找他商讨一件事。

    袁盎这下将整件黑衣脱了下来,像是主人一般坐到了陶青的对面,顺带着叠好黑衣放在了自己腿上。

    “今日下官过来就是想和丞相大人您谈论一个人。”

    “什么人?”陶青挑眉问道。

    袁盎压低了声音,轻笑道:“御史大夫晁错!”

    陶青心里一惊,面上不动声色的道:“晁大人他怎么了,值得你这大晚上的亲自跑来我府上。”

    “我今日前来就是帮助大人您再进一步!”

    “再进一步?我现在已经是丞相了,如何再进一步?”

    袁盎轻笑一声。

    “陶大人您自登上丞相之位后,并没有处理过什么国事吧;好像陛下有何要事都是直接跳过了大人您,问的晁错。”

    袁盎继续说道:“他身为御史大夫却干的丞相的事,这就是越权!”

    陶青听了袁盎的话后目光变得深邃。

    袁盎见陶青这样就知道,他有顾虑,顾虑着陛下。

    晁错不论怎样都是跟了刘启二十年的老师,他才是如今刘启最信任的人,但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这个信任会要了他的命!

    “我知道陶大人您担心的是什么,我也不瞒您,今日早晨时,我让陛下将所有人屏退后向陛下提了一个建议,诛杀晁错,以此来平复吴王。”

    陶青眼神变得锐利:“你认为陛下会听你的?”

    “陛下的心思我们都猜不透,但是陛下重新启用了我不是吗?虽然我也付出了代价,陛下派我前往吴王那里做说客。”

    陶青闻言陷入了沉思。

    他清楚袁盎的意思,陛下派他前往吴王做说客,筹码就是诛杀晁错。

    但晁错跟了陛下这么多年,陛下真的能狠下心来杀他吗?

    过了一会儿:“说说吧,你需要我怎么做?”

    袁盎闻言一喜,起身走到陶青身旁,低声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