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汉官之陈 » 第一百四十二章:晁错之死

第一百四十二章:晁错之死

    长安城。

    未央宫宣室殿。

    刘启五更天就起来在宣誓殿端坐着。

    不一会儿,丞相陶青带着还在长安城中官位最高的十五人进宫面圣。

    但这十五人中不包括御史大夫晁错。

    宣室殿内除了他们,没人知道到底谈论了些什么。

    过了一会儿,中尉周舍走了出来,带着一队南军卫士向御史大夫府衙走去。

    ……

    御史大夫府衙。

    晁错正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呆。

    他的心情很不好。

    昨日得到消息,他的父亲在老家颍川服毒自杀了。

    死前说道:“晁家大祸将至,我不忍看到祸乱殃及到自身。”

    以至于他现在没有心情处理公务。

    这是长史进来说道:“晁公,周中尉来了。”

    晁错闻言双眼无神的说道:“周舍?让他到前厅等着。”

    长史犹豫了下,结巴道:“可……可是……”

    “可是什么”

    “不劳烦御史大夫了,我已经进来了。”周舍的轻笑声从外面传来。

    只见周舍带了一队士兵闯了进来,将晁错团团围住。

    周舍继续说道:“陛下有旨,请御史大夫晁错速速见驾!”

    晁错面色阴沉的思索了片刻:“让本官见驾用得到这样的阵仗?陛下可真的看得起本官。”

    “没办法啊,您身为帝师,有此阵仗也是应当的,请吧!”周舍让开一条道,做出邀请的动作。

    不难听出周舍口中带着些许讽刺的意味。

    晁错用力一挥衣袖,冷哼了一声。

    “哼!”

    便迈步走了出去。

    ……

    在前往长安城东市的路上。

    晁错看着两边渐渐后移的房屋,开口道:“这不是前往宫中的路。”

    周舍闻言轻笑道:“陛下在前方等着你的。”

    晁错这时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东市的尽头是什么。

    刑场。

    纪恢那时便在他和张敺的见证下在那儿腰斩弃市。

    晁错现在心里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刘启十二岁的时候,自己便开始教导他,可以说刘启的一切观念都是自己所灌输的,不论是治国,还是处事。

    自己这么努力的教导他,也就是为了等他登基后,可以给自己一个好的前程。

    现在刘启登基了,自己才四十六岁也做到了御史大夫的位置,位列三公;在没有意外的情况下,自己可以一直做到老死。

    可现在意外来了,在刘启的示意下自己上了《削藩策》,顶着满朝文武和各路藩王的压力,上了《削藩策》。

    现在事发了,就要自己来做这个替罪羊了?

    晁错在府中时本以为最坏的结果就是将自己罢官,因为他认为自己对刘启有恩,刘启在太子的位置上时,许多次都是靠着自己的主意化险为夷;但现在的情况看来,自己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

    晁错在步入刑场后看到了许多熟悉的人。

    自己的夫人,儿子,岳父岳母,小舅子哪怕是仆人,全部都跪在刑场上,身上的衣服甚至都没时间换成囚服。

    晁错自己身上也还穿着象征大汉御史大夫的朝服。

    “夫君!”

    “父亲大人!”

    “……”

    他们发现晁错来了后各种叫喊充斥在刑场上。

    晁错抬头看去,刑场的周围围着许多不明真相的百姓。

    看台之上也并没有周舍所说的刘启。

    看来他是怕见着自己了。

    晁错心里默想后主动跪在了刑场正中。

    这时他的心中已经明悟了。

    天家无情,哪怕是自己教导了二十年的学生。

    他不管周围百姓的指指点点,也不管自己亲人的呼喊。

    张敺看着下面跪着的晁错心里有些唏嘘,一个多月前还是自己和他一起站在这个位置上监斩犯人,可这短短的时间内就变换了位置。

    张敺心里默叹一口气,摊开手中的帛书,将陶青按刘启指示所列好的几项大罪宣读完毕。

    帛书上说晁错提议让刘启御驾东征是属于挑拨君臣关系,将不属于吴国的城邑让给吴王是无臣子之礼。

    最后说出判决。

    “判:晁错腰斩弃市,夷其三族。”

    “噌!”

    “噗呲!”

    刽子手刀起刀落。

    晁错这就结束了他的这神奇的一生。

    晁错的一生充满着魔幻,荒诞,还有悲情。

    魔幻的是他从毫无根基的一个普通农家子弟,去学习法家,再学习儒家,一共三十年从什么都没有做到了三公之一御史大夫。

    荒诞的是他做了这么多年的官,在朝中连一个朋友都没有,包括自己的下属。以至于刘启被袁盎说动后连一个为他说情的人都没有;做人做到这个地步,也说明了他不会为人处世。

    悲情则在于他最后死在了自己教导了二十年的学生手上,临死前一天还得知自己父亲自杀得消息,临死时还要知道自己被灭三族,自己的妻子儿子都不能幸免。

    ……

    睢阳城外。

    吴楚中军营帐。

    刘濞面色阴沉,他没想到强攻了睢阳这么久,还是没有打下来。

    帐内许多将军是有想法而不能说,刘濞太过于专权多疑,前两日攻不下的时候,又有将军提议绕道,被刘濞直接贬为了百人将。

    帐内沉默了许久,恒将军咬了咬牙又站了出来:“大王,末将认为我军不能再这样耗下去,还是应当绕过梁国,直取雒阳,然后占雒阳、荥阳、敖仓;由此可以切断周亚夫大军和梁王的联系,凭借着大河与峡谷将周亚夫大军遏制在雒阳以西。”

    “敖仓有取不尽的粮食,雒阳也有用不完的兵甲武器,荥阳则是一座天然的要塞,这样我军就占据了巨大的优势。向西可以遏制周亚夫的骑兵,向东也可以扰乱梁王的军心,使其孤立无援。这样大王就可以迅速占领雒阳以东的地方。”

    刘濞听着恒将军的建议,说实在的他有些心动了,主要是长期攻不下睢阳,担心再这样下去会造成军心的涣散。

    就在刘濞准备答应恒将军的建议十,外面有侍卫来报。

    “禀大王,朝廷派了使节前来,说是要与大王商议要事!”

    “使节!?”刘濞低语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