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汉官之陈 » 第一百八十章:盐铁官营

第一百八十章:盐铁官营

    刘启听着笑道:“可以,做到这一步已经够了。”

    陈安笑道:“多谢陛下。”

    这时,陈安又掏出了第二份奏疏。

    “陛下,臣在随太尉平叛时,在广陵呆了一段时间,通过对某些事情的查验,产生了一些想法,陛下可否看一看。”

    刘启望向陈安向前着的奏疏,偏头示意春半接过来。

    很快奏疏就到了刘启手中。

    打开观阅,神色由最初的惊异慢慢转变为了慎重。

    “陈安,你说的这事你觉能否通过朝议吗?”

    陈安拱手道:“陛下,臣认为可以!正好借此次吴楚叛乱之手来推行此政策!”

    “吴王在吴国境内减免税收,甚至还给平民百姓钱币,而他钱财主要来源无非两个方面,一是开采铜山铸币,二则是通过焚海水煮盐销售;再说吴王的兵器来源,就是通过开采的铁矿铸造而来。”

    陈安刚才上疏所提意见正是盐铁官营。

    目前大汉盐铁也所实行的政策乃是民间自由经营,监管相对宽松。而陈安所提出的就是将盐铁这两样利润庞大的行业收为国有。

    与后世所提出不同的就是陈安表明在少府门下再设置一盐铁丞,总管全国的盐铁经营事业,再各地方郡县设置盐官和铁官经营盐铁的产销。

    简单来说就是民制、官收、官运、官销。

    由朝廷提供生产所需的牢盆,也就是煮盐的大铁锅,用来控制其生产。铁的经营包括了从开采到最后销售环节全部由铁官来监控。

    同时陈安也总结了后世武帝时期所实施的弊病,如那时所选的盐铁官吏多为商贾出身,而他们的心里只想到了利益,也就导致了铁器生产不合格,价格昂贵,还强迫平民进行购买。

    所以陈安就特地针对了这点提出,通过测验来选拔盐铁官员,要最大程度的保证政策的实施以及减少官吏的腐败现象。测验也要着重的考察官员的贤良孝廉,甚至于可以在后面的科举中专门针对这点设置考试科目。

    其次,陈安还提出设置监察部门,当然这个部门需要通过所有王公大臣商议来决定。

    刘启沉思了一会儿,开口道:“你上面所提出的的确是可以,这样吧,等到赵胡正式离开长安后,朕会召开有关此事的朝议,可好?”

    陈安当即拱手道:“诺!”

    ……

    等到陈安走后,刘启手中拿着陈安所上奏疏陷入思考。

    这上面所说的确是触动了刘启的内心。

    士农工商,在这个时代地位最低的就是商人,刘启不担心商人们反对的问题。反对镇压便是了,更何况陈安奏疏上已经将钱财这一部分做出的最大的让步。

    不同于后世武帝提出的盐铁官营的区别在于,后世武帝已经将刘恒和刘启存下的钱全部花在了贪图享乐上面,需要通过盐铁官营增加税收,来支撑前线与匈奴的大战。

    而现在大汉的国库充盈,暂时不缺钱财,陈安所要做的就是将盐铁的掌控权国有。

    刘启这时拿不定主意了。

    这时他决定去找窦漪房,毕竟窦漪房除了想立梁王之外,其余方面还是比刘启更有经验。。

    ……

    长乐宫

    永寿殿。

    刘启坐于窦漪房的对面。

    窦漪房问道:“陛下今日怎么有空找哀家。”

    “儿臣有一事想请教母后。”

    “什么事?”

    刘启捋了捋思路,将刚才与陈安交谈的话告知了窦漪房。

    窦漪房沉思了许久,叹气道:“你还记得当初先帝从代国仅仅带了张武、宋昌他们几名亲信入京,哀家和陈安祖母其实并无多大关系,甚至可以说那时是第一次见面。可哀家还是认下了这个姐姐。”

    “后面张武又将女儿许给了周亚夫,先帝才算是得到了当时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的支持,才能这么快在长安站稳了脚根。”

    “现在看来,我们还是离不开周家和陈家,陈安这小家伙提出的这意见的确不错。”

    刘启思索片刻:“那母后的意思是可以同意这封奏疏。”

    窦漪房点了点头说道:“不错,但是陛下仍需将陶青找来一问,毕竟他才是现在的丞相。”

    刘启怔了下,答道:“儿臣明白了。”

    ……

    宣室殿。

    陶青在丞相府接到刘启派人传来的消息后就立马赶了过来。

    同时也从刘启的口中得知了这事。

    陶青探着头问向刘启:“那陛下对此事有何看法呢?”

    刘启笑道:“这是朕问你的意见,不是让你来问朕的。”

    陶青却说道:“陛下此言差矣,您身为我大汉的皇帝,这大汉的任何事都需要您来定夺才行!”

    刘启愣住了,没想到陶青会说出这么一句话。

    过了半晌,刘启反应过来:“朕心里已有定夺,但还是想听听丞相你的意见。”

    陶青通过刚才的一番观察,再一听着刘启这么回答,心里大概就有数了。

    “陛下既然想听,那老臣就说说自己的看法,老臣认为此事可行。铁器不论是在农家生产还是甲胄兵器,都占有很大的部分,大汉初期无法管制主要是因为无暇顾及;各个藩王还有匈奴等外部势力,而今藩王基本平定,正好可推行此事!”

    刘启闻言笑道:“既然丞相也同意此事,那你觉得什么时候召开这个朝会好呢?”

    “臣认为越快越好,最好是趁着吴楚叛逆这风头还没过时。”

    ……

    三日后。

    赵胡离开的第一天。

    刘启便召开了朝会。

    商讨此事。

    当时,除了一些家中有着此方面生意的彻侯外,其他王公大臣全部同意了。

    包括周亚夫。

    周亚夫的封邑在河东郡,并且听说还占了很大一部分的利润。

    后世周亚夫那事事发之时,就有一部分这个原因,周阳直接从自家铁商那里取铁造的铠甲,从而就被刘启安排了。

    陈安这次自然是要防止此事,昨日前往了周亚夫府上,与其讨论了半天。

    至于周阳这个一直在旁边唱反调的陈安默认看不见。

    好在陈安还是将周亚夫给说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