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汉官之陈 » 第二百二十六章:大结局(新书发布)

第二百二十六章:大结局(新书发布)

    夜晚。

    河东郡,大阳县县衙。

    刚准备入睡的宁成得到了下人来报。

    “大人,汾阴县尉王渊王大人来了。”

    宁成皱了皱眉头,思索一阵。

    紧接着,眉头舒展开来,吩咐道:“引他到会客厅去吧。”

    “诺!”

    片刻之后。

    宁成在会客厅内见到了这位王大人。

    “呵呵,宁县尉,久违了!”王渊见宁成过来,满脸笑容。

    “嗯。”宁成浅浅应道一声,坐在主位之上:“王县尉怎么大晚上的到我大阳县来了?”

    王渊闻言讪笑道:“这不是,想宁县尉了吗,那边申屠郡守一结束,我就赶过来了。”

    说着,从一同前来的下人手中接过一个箱子。

    走到宁成桌前,缓缓打开:“这是我过来时,顺路带的些土特产。”

    宁成斜着脑袋望去,黄澄澄的金子在黯淡的烛光下隐隐发亮。

    就在这时,又有仆人来到宁成身边,低声说道:“大人,平阳县县尉袁方袁大人也来了。”

    宁成闻言愣了下,不由的笑道:“请进来。”

    过了一会儿。

    “哈哈,宁大人您真是年少……”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但。

    声音戛然而止。

    进来的袁方原本以为就宁成一人,已经准备好了一大段言说之词,准备拍一拍宁成的马屁。

    也好进行下一步的谈话。

    可这时,他却发现,一旁的位置上正有一张熟悉的面旁,不断的在向他挥手示意。

    “袁大人,别拉无恙啊!”王渊浅浅笑道。

    “呵呵,无恙,无恙。”袁方尴尬笑了笑,同时,他也发现了宁成桌前的那个箱子:“宁大人,这,这是?”

    宁成顺着看了言:“哦,这是王大人准备的土特产,袁大人的呢?”

    袁方愣了下,立马就反应了过来,大喜道:“有!有!您稍等!”

    紧接着,将脑袋探了出去:“小六!箱子搬过来!”

    “诺!”

    很快就有袁方带来的仆人将箱子搬了过来。

    “呵呵,这就是我从平阳县带来的特产,还望宁大人笑纳!”

    打开之后,里面除去金子外,还有不少珠宝。

    宁成初略的看了一下,比之王渊的还要丰厚一些。

    王渊也发现了这一点,咬了咬牙,站起来说道:“宁大人,其实刚才我所搬上来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些,等后面我再给您送过来,可好?”

    袁方闻言当即说道:“宁大人,我这里,也是其中一部分,后面也有补的!”

    宁成玩味一笑,伸手将箱子的盖子盖上,笑道:“你们今日所来所为何事,我也清楚。”

    “不过,这事情,还有待商榷。”

    王渊和袁方对视了一眼,齐声问道:“宁大人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很简单,无非就是等会我会分别和二位大人交谈一番,然后根据你们所说,来判断一下,你们的诚意,究竟够不够!”

    两人再次对视一眼,忙道:“够!当然够!”

    “那,就请宁大人,您先准备一下?”

    “嗯。”宁成点了点头,刚起身准备商谈之时,侍卫又进来了!

    这时,就连侍卫都有些犹豫了:“大人!那个……那个河北县尉,张大人也来了。”

    宁成玩味的看了眼身边的王渊和袁方:“呵呵,今日,都赶到一起了,那就再请进来!”

    于是,一个时辰之后。

    大阳县衙里,宾客满座!

    中央的空地上摆着一箱箱金银珠宝。

    除去宁成和其他侍卫外。

    足足坐了有十一人,十一位河东郡各县的县尉。

    位置不够了,还是后面补的凳子。

    要知道,整个河东都只有二十个县,加上宁成的大阳县一起,已经占了六成!

    说不定,有的心思缜密点的,准备绕个远路再过来,所以现在还在路上。

    在座县尉,全部都在互相打量,各怀鬼胎的他们,都在思索着,什么是别人不知道,而自己知道的。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在这场‘战争’中,站据主动位置!

    这便是他们的人性。

    “得了,应该没人了吧?”宁成站起身来:“既然没人了,我们就进入正题,早点结束,大家也早点回去休息。”

    宁成扫视了一周:“那就按先来后到的顺序的,王大人第一个来的,所以最先与我进行商谈。”

    说着,又看了一眼:“大家,没问题吧?”

    “没有没有,理应如此!”

    其他人纷纷应和道。

    他们此刻别说是意见,就连需求都是差不多,只希望能早点谈完,早点将心里那颗悬着心给落下。

    ……

    足足两个多时辰后,宁成手中拿着一大卷写满了黑字的麻纸。

    背负着双手,望着渐渐离开的各个县尉。

    眼神有些迷离。

    刚才所了解的,比他想象中的还要恐怖。

    某些事情还牵扯到了河东的好几个勋贵世家,其中还包括平阳侯,曹家。

    “有些难办啊!”宁成不自主的呢喃了一句。

    这些县尉心里全部抱着侥幸心里。

    他们情愿去赌,去赌坦白从宽会有一线生机。

    他们都认为,自己等人最多只能算是从犯!

    “什么难办啊,不妨说说看?”

    一道有些玩味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

    宁成顺着望去,陈何正靠在远处的柱子边上,望着这边。

    “怎么,你都看见了?”宁成疑问道。

    “你觉得呢?”陈何背着双手,慢慢走来:“大晚上的,一驾驾马车停在县衙门口,想不知道都难。”

    “情况如何,可有收获?”

    宁成微微颔首:“收获,确实不少。”

    说着,递上了手中的写满的麻纸。

    陈何微笑着接过打开观阅,随意翻动了几下:“呦呵,牵扯不少人。红候刘富,平阳侯曹寿,就连以故辟阳侯审食其也在其中。”

    宁成轻笑道:“不止呢,你看看这张。”

    陈何好奇接过宁成单独拎出来的一张。

    渐渐的,面色变化了:“这上面这些诸侯王,就剩淮南王还在,你准备怎么做?”

    “怎么做?当然是如实上报给院长。本来以前院长就怀疑此事,现在有了确切的证据,自然要上报。”

    宁成将麻纸收了回来,折叠在一起。

    “这边事情,差不多了,你准备怎么办?”

    “怎么办?当然是去接着找煤矿。”

    陈何说着,往自己房间方向走去。

    ……

    事情查明后,刘启恼怒之下,下令斩首周阳由、申屠公等大大小小接近二十多位河东郡官员。

    震惊朝野。

    三年末尾,科举如期举行。

    这次科举所达到的效果远没有陈安所想。

    前来参加工匠科举之人,大多为清闲散人,墨家弟子仅仅只来了两人。

    且这两人的实力也令叶安大失所望。

    但为了借他们联络到其他墨家子弟,陈安在科举后,以幕僚的身份邀请了他们二人。

    通过这二人,陈安如愿联络到了其他墨家子弟。

    再通过一番波折之后,成功说服其中一部分墨家子弟出山。

    和他们开始研究如何利用现有的工艺进行拓展研发。

    ……

    前元四年,刘启薄皇后,皇后之位空悬。

    按道理栗姬会因为儿子刘荣的关系坐上皇后之位,但却迟迟没有册封。

    令栗姬恼怒不已。

    一次刘启因病重,在批阅奏章时当场吐血。

    原本准备前来询问为何迟迟不册封皇后的栗姬见状连忙关心。

    刘启见这种时候,第一个到他身边的居然是栗姬,心里多少有些宽慰。

    于是对其吩咐,要是以后他去了后,让栗姬好好对待其他后宫妃嫔。

    然而这时栗姬听后头昏脑涨,一气之下竟然谩骂刘启老狗。

    刘启听后急火攻心,将栗姬赶了出去。

    后面栗姬依旧不依不饶。

    加上后面刘嫖和王美人等添油加醋,令刘启大怒,将栗姬打入冷宫,并废掉了刘荣的太子之位。

    这一件事引起了朝堂震动。

    许多跟随刘荣的属官纷纷开始另寻门路。

    而唯一一位没有找的,便是大将军,太子太傅窦婴。

    在长达一年多的教导中,他也发现了刘荣只是受栗姬影响。

    同时这次也是因为栗姬的关系,导致其太子之位被废除,窦婴认为有失公平。

    上奏刘启,刘启正在气头上,并没有理会,并且将其革职在府。

    一旁的窦漪房则认为她的机会来了,开始联络梁王刘武,看能不能让刘启将位置交给刘武。

    刘启得知此事后更加恼怒。

    这时,袁盎站了出来,对其多加劝阻。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于是袁盎说服了窦漪房。

    刘启也顺势离了皇十子刘彘为太子,改名刘彻,立王美人为王皇后。

    袁盎这么做的后果便是,得罪了梁王刘武。

    后来窦婴经过劝解,回到朝堂。

    陈安和他的工匠,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利用土法锻造,开采河东地区的煤矿,锻炼出第一批钢铁。

    由于技术不够成熟,所以也不能大规模生产。

    又过了一个月,陈安配合工匠研制出马蹄铁,大大减少了马匹的消耗。

    刘启大喜,为其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

    让陈安加大力度。

    过了两个月,第一批钢铁制铠甲成功面世。

    紧接着,以马匹大小为基础,制造了第一批战马铠甲。

    装备了五百重骑兵。

    梁国出事了,刘武认为本来刘启都已经答应将位置传给他,结果却被袁盎给打乱了计划。

    一怒之下,派人前去刺杀袁盎,袁盎因此而死。

    本来这将成为压垮刘武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窦漪房、韩安国,田叔等人的劝阻之下,刘武存活下来。

    但四年后,刘武却暴毙而亡。

    这时,陈安认为大汉的实力已经达到了顶峰,兵马,粮草皆足。

    想刘启请缨,北伐匈奴!

    刘启当即召集了王公大臣商议此事,有同意的,有反对的。

    但终究是同意派占了多数。

    刘启命周亚夫、窦婴、陈安、周阳等率领二十万大军开启北伐之路。

    陈安这时也向刘启举荐了李广,刘启也同意了此事。

    在告别家人后,陈安踏上了北伐之路。

    在长达一年的战争中,陈安等人与挛鞮军臣等人在草原之上你来我往。

    但汉军装备精良,实力强大,并非挛鞮军臣所能抵挡。

    如果不是地形原因,挛鞮军臣早已败退。

    但即使这样,汉军依旧所向披靡。

    在陈安快要攻打到龙城,快要到狼居胥山时,不幸中箭。

    被送回长安。

    ……

    白驹过隙,时间流逝。

    刘启病忘,刘彻即位。

    这时的周亚夫早已卸甲归田。

    刘彻任陈安为大汉丞相。

    卫青,霍去病等新起精锐令陈安欣喜不已。

    在陈安六十三岁那年,旧伤复发。

    弥留之际,陈安希望能再前往已经是大汉牧场的北方一看。

    霍去病带着陈安一路北上。

    终于,在狼居胥山见到大汉军旗飘舞的陈安,热泪盈眶。

    本就靠着强吊着一口气的陈安含泪去世。

    霍去病将其遗体送回长安。

    刘彻为其举行葬礼,谥号敬候,世代袭成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