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我不是箭神 » 第三十八章:入微与举重若轻

第三十八章:入微与举重若轻

    让五个人离开后,落苏把得到的消息对两位美女说了一遍。莳萝立即掏出手机,把段旭鹏发来的照片调出后,三个人开始研究。

    一张照片是莳萝的丈夫段旭鹏的自拍照,背景是大海和轮船,看着那种忧郁、帅气的脸,落苏压下心中的酸味,看向另外的两张。

    一张明显是太空照片,巨大的星球一侧,有一片模糊的影子,但看不清楚到底是什么东西,可以确定的是,绝对不是陨石。一张照片明显是显微镜下的照片,不知道是什么动物的肌肉纤维内,有一颗雪白的晶体。照片放大后,隐约能看见一行小字,“虫体晶石,乔戈里”。

    连忙在网络上搜索“乔戈里”,一条条信息出现,“乔戈里峰”、“乔戈里冰川”,也有许多公司的名称里带有“乔戈里”。结合“虫体晶石”,落苏和莳萝猜测,提到的“乔戈里”应该和乔戈里峰有关。

    难道莳萝的丈夫是在乔戈里消失的,这就不可能,万里迢迢从中欧回来,去什么乔戈里玩失踪。根据那三个老板的交代,段旭鹏是在南海与渡船一起失踪的,而不是什么乔戈里峰。

    通过查阅资料,地理盲的落苏才知道,乔戈里峰是昆仑山主峰。对昆仑山,几乎所有的华夏人都知道,又称昆仑虚、华夏第一神山、万祖之山、昆仑丘或玉山,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也是“龙脉之祖”。

    面对这些信息,三个人一头雾水,也没发现到底有啥秘密,至于向上反映,三个人也没啥合适的途径,没头没脑的反映上去,也没啥用,只能暂时放下。

    让两个美女休息后,望着莳萝的背影,百味杂陈的落苏,也知道自己的状态有点不太对头,就出去溜达去了。暗暗下定决心,去一趟那个所谓的乔戈里,那种照片中“虫体晶体”,总让落苏觉得很像“灵石”。如果乔戈里真的有“灵石”,凭着自己对灵石的感应,应该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不过今年还不能去,得等到莳萝踏入锻体境才能放心离开。驾驶证已经下来了,到了明年三月份,刚好过了实习期,到时候就能上高速了。

    不能在二楼大厅修炼了,就那么点“灵石”散发的灵气,只能支撑锻体境。杨沁雪很快就能踏入锻体境,而自己不得寸进,就是证明。

    自己“四次晋级”实际上都是机缘巧合。第一次误食“灵石”,让自己进入了锻体境,第二次吃下,让自己锻体境大圆满,第三次让自己突破到了凝气境,第四次,则是因为自己不吃不喝好几天,身体极度虚弱之下,扳指主动返哺,让自己连续跨越两个境界,踏入了练气三层。

    自己的晋级,每一次都是凶险无比,仙女姐姐明显重伤未愈,只能在关键时期指点自己,但每次指点之后,本来已经恢复明艳的容颜,都会暗淡一些。可以说,自己的每一次进步,除了广南那次是被神秘人所救,其余三次都是仙女姐姐在透支自己生命,成就自己。

    凭空出现的甲壳虫和巨大的骨架,让落苏不得不猜测,仙女姐姐应该是因为和这个“凶兽”战斗,才陨落的。这些凶兽一旦进入地球,那么,人类必将受到巨大伤害。按照这个思路推测下去,仙女姐姐就是为了保护地球上脆弱的人类才牺牲的。

    如果按照这个推测,靠着仙女的牺牲而成就自己,这样的事不能再做了,不但自己的良心上过不去,让仙女姐姐的恢复遥遥无期,那自己修炼的意义何在。

    但不能进一步强大,如果遇到危机,自己该如何保护仙子姐姐和家人呢。毕竟,现在的自己,已经不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时候了。

    沉思良久的落苏,看了看手里的长枪。既然不能修炼仙法,那就修炼传统武术。家里的几块灵石,就放在那里,所散发的灵气,足够让两个妹妹进入锻体境了,还能促进仙女姐姐的疗伤。至于自己的体能,只能靠饭量来支撑了。

    大道至简,衍化至繁,而又殊途同归,无论是什么样的方法,其最终的目的,就是战斗能力的提升。

    弓箭术,其战斗力和作用是毫无疑问的,但不能是自己的全部,再说,弓箭也有限制,不是万能的。例如,弓的磅数和质量以及箭支的质量和数量。尤其是突如其来的遭遇战,弓箭就会受到很大限制。

    那些历史上的名将,无不是长枪、硬弓双修。三国的赵云、宋代岳爷爷就不说了,是个华夏人都知道他们两个人的标配就是长枪和硬弓。唐初以个人武力称雄的秦叔宝、薛仁贵,这两个毫无背景的草根英雄,无不是靠着马朔长枪、出神入化的箭术斩敌杀将,战场上无人撄其锋芒,才从草根一步步成为大唐的“上柱国”。

    由此可见,传统武术不是没有实战的价值,而是热武器成为霸主的时代,传统武术又经过阉割,早就变成了体育运动。自己所练习的长枪术,与网络上发布的所有“枪法”大不相同就是证明,尤其是自己的流云步,在现代的网络上根本查不到。

    想到这里,落苏就开始练习长枪术。枪法已经摸到了“入微”的门槛,但距离第二层次的举重若轻还没找到任何的感觉。

    “举重若轻”从字面上很好理解,就是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摆弄轻的东西那样,形容能力很强。但具体是多重才是“举重若轻”,对于小孩子来说,五六斤的东西就算的重的了,对于自己来说,百十斤的也不算重。

    看起来简单,但这根本就是无解的难题,重量本来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同时,随着重量的增加,速度必然会受到影响。既然如此,举重若轻还有什么意义,难道只是比力气大就可以了。

    毫无疑问,力量是王道,但速度同样也王道,因此,在对抗性竞技上,就有力量和速度并重才是王道的说法。就像拳击运动员,七十公斤级的运动员一般打不过八十公斤级的,这是常识。

    但“举重若轻”,作为枪法的一重境界,单独被提出来,肯定不是这个道理。这个提法,不但姥爷留下的书本上提到,那个“神秘的长枪师傅”也是反复提到过。可见,长枪术中,这个境界绝对是真实存在的。

    微风中的落苏只好一遍遍出枪,熟悉“入微”的感觉。第一个层次是“入微”,第二个层次就是举重若轻,难道这里面有什么关联?

    为什么“入微”第一个境界,是因为“入微”容易练习?想起自己的摸到门槛后,整整经过快一年时间,在那些小孩子们越发密集和凌厉的弹珠中,才基本掌握。那个教授自己长枪的师傅也提到过,“入微”是入门,也是最难的,不但需要长期的练习,更需要悟性。

    月棍年刀一辈子枪,宝剑随身怀里藏,说明了长枪最为难练,但也证明了长枪最具有实战价值,历史上以武力值出众的名将多用长枪就是证明。

    但长枪术的练习者,绝大多数都卡在了“入微”这个门槛,“长枪百年无一人”,说的就是这个境界。

    若不是自己有着凝气境的体魄、灵敏的五感六识,也绝对摸不到“入微”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