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老文散文集 » 第48章 神农尝百草

第48章 神农尝百草

    在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中,有一位传奇人物——神农氏。据司马贞的《三皇本纪》记载,神农氏是姜姓部落的首领,母亲名为女登,是娲氏之女。据说,神农氏感受到神龙的力量,因此诞生了炎帝,成为了火德王。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推测出神农氏生活在姜水流域,这个“姜”字原本是指牧羊人,说明这个姜氏部落是一个游牧或半游牧的民族。而“女”字底则表明这个姓氏源自古老的母系社会。

    古时,五谷与杂草纷纷混生,人们不仅难以分辨哪些可以食用,而且收成也不稳定。百姓们只能靠采摘野果、狩猎野兽来维持生计,但食物来源不充足,常常饥肠辘辘。幸好,神农氏出现了,他教人们种植五谷,发明农耕工具,传授制陶纺织技术,功绩显赫,被尊为农业之神,别名五谷帝仙。《周易·系辞》记载:“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所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如此伟大的功绩,令人感慨万千。

    百姓饥苦难当,神农心中悲愤难抑。忽有一只红羽鸟自天而降,口中衔着五彩九穗谷,飞过神农头顶,一穗谷落地。神农捡起谷穗,几粒谷粒滑入掌心,嚼之甘美无比。遂将谷穗埋于土中,不意片刻之间,竟生出一小片。

    神农氏观察自然,领悟天道,得到启示:每年草木皆有结种,种子落地,次年又发芽结实。于是,他决定收集那些可食用的草木种子,专门种植,待来年丰收,填满百姓的饥肠。野草与五谷混生,神农氏将各种草籽一一品尝,发现稻、黍、稷、麦、菽五种粮食,遂传播种植方法。他教导人们不可坐等收成,必须辛勤劳作,创造锄头、耒耜等农具,指导使用技巧。同时,他认识到水对农作物生长至关重要,发明九井相连的水利灌溉技术,引水入田,让庄稼茁壮成长。从此,人们拥有了农业,生产粮食,不再挨饿。

    在中国原始社会,人们从采集、渔猎转化为农业生产阶段,这个阶段的现实反映在神话传说中。传说中有一位名叫神农氏的人,他使原始社会有了农业生产,并教给人们农耕技术。因此,人们尊称他为神农氏。据《孟子·梁惠王上》记载:“神农,……承庖羲之本,以火德王。”神农氏承袭了庖羲的衣钵,成为了火德王。火德王是以火命名的官职,因此,神农氏也被称为火德王。还有一种说法,说神农氏就是以无上的德行闻名于世的三皇之一“炎帝”。在晋王嘉的《拾遗记》中,关于神农的传说是这样记载的:“炎帝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及拾之,以植于囚,食者老而不死。”这段传说也被认为是神农氏的故事。关于神农氏和炎帝到底是不是一个人,历来说法不一。但是,无论如何,神农氏对人类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他使原始社会有了农业生产,让人们不再为食物而忧虑。他教给人们农耕技术,让人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因此,神农氏被人们尊称为农业之神,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传说中,神农氏不仅发明了农耕技术,更是医药之祖。据《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神农氏曾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尝遍百草,始有医药之术。而《淮南子·修务训》更是写道,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遇七十毒,可见其医术之高超。《搜神记》也有记载,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神农尝百草的神话流传至今,令人叹为观止。

    神农氏开垦田地,选出五谷,让人们有了丰足的粮食,可是,疾病仍然肆虐,人们常常因为食用不当而中毒,或是在渔猎中受伤,病痛缠身,苦不堪言。神农氏深感忧虑,他四处求教,想方设法,试图缓解人们的病痛。他烤火、浇水、冷冻,但效果甚微,有时甚至会加重病情,让人们更加痛苦。眼看着百姓饱受疾病之苦,神农氏心如刀割,不知如何是好。他思索良久,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决定研究草药,寻找治疗疾病的良方。

    神农氏带着几位随从,行装简陋,踏上了漫漫征途,向着高山深处进发。他们日夜兼程,不为劳累所动,只为寻找更多的草木之精华。终于,他们来到了高山脚下,神农氏的腿肿了,脚上磨起了水泡,但他却毫不停歇,直接攀登山峰。山上长满了各种奇花异草,神农氏每当看到一种植物,便摘下来品尝,记录下其特征、性状,以及食用后的感受和身体反应。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神农的仙人,他精通草木之道,能够辨别各种草药的功效。有一次,他在山林中采草时,不慎将一棵有剧毒的草放入口中,顿时身体麻木,失去知觉,几乎要命丧荒野。幸好,他身边有一些忠诚的助手,他们立即惊慌失措地扶起神农,帮他坐了起来。神农虽然无法言语,但他用尽全力,指着前方一棵发着红光的草,然后指向自己的嘴巴,示意助手们去采摘这棵草。助手们听从神农的指示,摘下了那棵红光草,嚼碎后喂给神农吃下。神农吃下这棵草后,药效立竿见影,他的身体麻痹和头晕症状迅速消失,他的意识也逐渐清晰起来。神农深知这棵草的神奇之处,它就是传说中的灵芝草,能够起死回生。

    这次是纯属侥幸,要是再这么尝下去,可能下一次再遇到危险,就没这么幸运了。不过,就算如此,毫不畏惧的他,还是翻山越岭,品尝每一处的草木。山路蜿蜒曲折,崎岖难行,因为茂盛的植被,阳光难以穿透,许多山路上长满了青苔,溜光水滑,一不小心就会跌入山谷。而且,深山中不仅有毒草,还有毒蛇猛兽出没,非常危险。

    在一座深山的树林里,神农氏被几条毒蛇围攻,被咬成重伤,昏迷不醒,命悬一线。天上的西王母感念他为解救苍生,于是派了一只青鸟衔着她的仙丹到森林里给神农氏解毒。青鸟找到他,把仙丹喂到了他嘴里,神农氏慢慢苏醒过来。青鸟见他醒了,就飞起来回去复命。神农氏感激上苍的保佑,便高声道谢。谁知,他一张嘴,仙丹掉到了地上。很快地上长出一颗青草,顶上还有一颗红珠。神农氏仔细一看,这颗红珠跟仙丹一模一样,就把它摘下来,放到了口中,马上身体就不那么疼了,中毒的症状也好了。他非常高兴,因为以后被毒蛇咬伤,就有药可解了。他给这味草药取名为“头顶一颗珠”,后来,药物学家给它命名为“延龄草”。

    神农氏并没有因此就此罢休,他翻过一座又一座山,每次都尝完全山的花草,再去攀援另一座山,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记录了各种草药的功用,写成《神农本草经》。这本草书成为了后世医学的重要参考,人民生病了就可以针对症状,采来草药医治。然而,神农在山上采草药时,误尝了断肠草,不能解毒,就这样死了。

    神农氏,乃是我中华民族的先祖之一。他发明了农业五谷,创造了医药之术,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了纪念他的功德,人们建造了庙宇,每年正月初五到正月二十还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相传神农氏生于正月初五,因此这段时间也成为了祭祀的重要时刻。在古时候,药铺里常常供奉着神农氏的画像。画像中的神农手执草药,面容慈祥,眉目清秀,令人感到亲切和蔼。他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信仰和崇拜对象。神农氏的伟大功绩,不仅仅是为了五谷丰登和医疗救治,更是为了人类的福祉和幸福。他的精神和思想,一直激励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后代,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我们应该铭记神农氏的伟大贡献,传承他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