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老文散文集 » 君主世系(一)

君主世系(一)

    战国时期,周天子名义上是天下共主,但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经过春秋时期数百年的争霸战争,周天子册封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在互相攻伐的战争中,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逐渐崛起,最终均为七雄所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这七个诸侯国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战国时期君主世系以三家分晋时间(前403年)开始。

    一、秦国。秦国的始祖是商朝名将飞廉之子恶来之后秦非子。因为他在养马方面有功,周天子封他为附庸国,号曰“秦嬴”。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正式建国。在春秋时期,经过数代国君的努力,到了秦穆公时期,秦国称霸西戎,成为春秋四大强国之一,位列“春秋五霸”。然而,此后秦国被晋国死死压制在西方,不得东出,渐渐衰落。直到战国初期,秦国仍然国政不稳,屡屡被魏国攻打而无还手之力,这种局面持续了近百年。

    1、秦简公。秦简公(?-公元前400年)是秦国的一位君主,他在位期间为秦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为秦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简公原名赵悼子,是秦怀公之子,秦昭子之弟,秦灵公的叔父。在他的统治时期,秦国遭到了魏国的攻击,河西地区全部失陷。为了抵御魏国的进攻,秦简公组织军民在东境修筑长城,加强了边防防御。

    除了军事方面的改革,秦简公还进行了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改革。他允许官吏和百姓带剑,革新了礼制,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这些改革为秦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秦简公的六年统治期间,他颁布了一项令令吏初带剑。这项政策的实施,使得官吏们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和百姓的安全,同时也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实力。

    2、秦惠公。秦惠公(?-公元前387年)是秦国的一位君主,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和政治活动,为秦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秦惠公原名赵仁,是秦简公之子。他率领五十万大军意图收复河西,但在阴晋遭到了吴起的大败,终其一生从未有机会夺回河西之地。尽管如此,他仍然不断地进行军事扩张,进攻蜀国,夺占南郑。

    除了军事方面的活动,秦惠公还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推动了秦国的政策调整。他在位期间,积极推动政治和经济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增强了秦国的统治能力。

    在秦惠公的十三年统治期间,他率军进攻蜀国,最终夺占了南郑。

    3、秦出公。秦出公(公元前388年-公元前385年)是秦国的一位君主,他在位期间由于年幼无法亲政,由母亲主持朝政,国政不稳,秦国日渐衰落。

    秦出公原名赵昌,是秦惠公之子。他在即位时才两岁,由母亲主持朝政。他的母亲重用宦官和外戚,群贤不得进用,百姓郁怨,国政不稳。这种局面导致秦国日渐衰落。

    在这种情况下,左庶长菌改发动了政变,与秦出公的母亲一同被杀。这次政变导致秦出公被废黜,他和他的母亲被杀害,尸体被沉入渊中。

    4、秦献公。秦献公(公元前424年-公元前362年)是秦国的一位君主,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活动,为秦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秦献公原名赵师隰,是秦灵公之子。早年为防不测流亡魏国,后回国杀死秦出公夺取君位,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废止了人殉,迁都,管理工商业,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为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

    除了政治方面的改革,秦献公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扩张。他灭西戎狄族,击败韩魏联军,数次发动收复河西失地的战争,少梁大败魏军,俘虏魏国将领公叔痤和魏国太子,使得秦国在诸侯间的地位明显提高。

    在秦献公的统治期间,他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

    5、秦孝公。秦孝公(公元前381年-公元前338年)是秦国的一位君主,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活动,为秦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秦孝公原名赵渠梁,是秦献公之子。他求贤纳才,任用商鞅进行两次变法,改革户籍制度,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开阡陌,废井田,允许土地私有及买卖、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迁都咸阳,国力开始强大起来。这些改革为秦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除了政治方面的改革,秦孝公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扩张。他与楚和亲,与韩订约,接连击败魏国,占领魏国都城安邑,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在秦孝公的统治期间,他据崤函之固,拥有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这些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实力,为后来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秦孝公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君主,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活动,为秦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政治改革,为秦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军事扩张,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实力,为后来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他的据崤函之固,拥有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进一步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实力,为秦国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秦惠文王。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11年)是秦国的一位君主,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活动,为秦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秦惠文王原名赵驷,是秦孝公之子。他族灭商鞅,不废其法,自称秦王,成为秦国第一位君王。他东进攻魏,完全收复河西故土,还在河东建立东进基地。这些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实力,为后来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除了军事方面的活动,秦惠文王还采用张仪连横战略,抵挡住了五国的进攻,攻伐义渠,迫使义渠称臣。他派司马错攻蜀,灭亡蜀国。他还扣押楚怀王,丹阳大败楚国,使楚国一蹶不振。这些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实力,为后来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在秦惠文王的统治期间,秦国的领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关中、汉中、巴蜀等地连成一片,为后来秦王嬴政扫灭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些地区的统一,为秦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后来的秦始皇统一六国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7、秦武王。秦武王(公元前329年-公元前307年)是秦国的一位君主,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活动,为秦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秦武王原名赵荡,是秦惠文王之子。他身高体壮,天生神力,孔武好战。他驱逐张仪,设置丞相,进一步加强了秦国的政治实力。他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筑堤修桥,为秦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除了政治方面的改革,秦武王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扩张。他结盟魏国,联越制楚,平定蜀乱。他假道伐韩,攻拔宜阳,进一步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实力。

    在秦武王的统治期间,他派遣使者前往洛邑求鼎,最终举鼎身亡。他的死亡为秦国的政治和军事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8、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嬴姓赵氏,名则,又名稷,公元前325年出生。他是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的异母弟,前307年至前251年在位,又称秦昭王。

    早年,秦昭襄王在燕国为质,后来秦武王去世,他被迎立为秦国的新君。他拜范雎为相,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任用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了三晋、齐国和楚国,巩固了巴蜀,消灭了义渠,对国家的治理成就显著。

    在他的统治下,秦国的国力不断增强,成为当时中国的霸主。他的军事才能和治国能力备受赞誉。伊阙之战中,他斩杀了韩魏联军24万人,五国伐齐使得齐国元气大伤,鄢郢之战重创楚军主力攻陷楚国国都郢,华阳之战斩魏赵联军15万人,长平之战斩首坑杀赵军45万人,这些战役都是他的军事才能的体现。

    在他的治理下,秦国的疆土不断扩张,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也得到了发展。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推行法家思想,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对边疆的管理等,使得秦国的国家机器更加完善,国家的治理更加有序。

    然而,秦昭襄王晚年的统治却充满了争议。他冤杀了白起这位功勋将军,丧失了灭赵的良机,导致了民生的凋敝。

    9、秦孝文王。秦孝文王(公元前303年-公元前250年)是秦国的一位君主,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活动,为秦国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秦孝文王是秦昭襄王的次子,哥哥悼太子去世后被立为太子。服丧期满后,他正式即位,大赦罪人,按功表彰先王功臣,优待宗族亲属。然而,仅仅三天后,他离奇去世,成为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国君。

    在他短暂的统治期间,秦孝文王采取了一些政治措施,为秦国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大赦罪人,按功表彰先王功臣,优待宗族亲属,这些措施有助于稳定社会局势,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除了政治方面的措施,秦孝文王还进行了一些军事活动。据史书记载,他在元年时,於斿朐衍有献五足牛者。这些活动虽然不如他的父亲秦昭襄王那样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但也为秦国的军事实力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10、秦庄襄王。秦庄襄王(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47年)是秦国的一位君主,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活动,为秦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秦庄襄王早年在赵国为质,在吕不韦的帮助下被立为嗣子,逃归秦国,继承王位。他施德布惠于人民,铲除了周朝的残余王室,为秦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除了政治方面的改革,秦庄襄王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扩张。他命蒙骜接连攻打东方诸国,夺取大片土地。然而,最终他被信陵君五国联军打败,闭关函谷关。这一事件标志着秦国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一个高峰,但也为后来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埋下了伏笔。

    在秦庄襄王的统治期间,他大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于民。这些措施有助于稳定社会局势,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的政治和军事活动,为秦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后来的秦始皇统一六国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总的来说,秦庄襄王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君主,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活动,为秦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政治改革和军事扩张,为秦国的政治稳定和军事实力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他的大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于民等措施,有助于稳定社会局势,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1、秦王政。秦王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改革家。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也是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

    秦王政在年轻时就继承了王位,他平定了嫪毐叛乱,除掉权臣吕不韦,重用李斯、王翦、尉缭等人,独揽朝政。在他的统治下,秦国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建立了秦朝。他自称“始皇帝”,实行三公九卿,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这些措施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国家的行政效率。

    除了政治方面的改革,秦王政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扩张。他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长城、灵渠,进一步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实力。

    然而,秦王政晚年沉迷于求仙,屡屡大兴土木,这些行为引起了社会的不满和反对,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总的来说,秦王政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改革家。他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措施,为秦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政治改革和军事扩张,为秦国的政治稳定和军事实力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他的大一统政策,为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然而,他晚年的行为却动摇了秦朝的统治根基。

    秦国自公元前770年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正式建国,历时550余年。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秦国经历了百年的惨淡经营,不断地适应西陲恶劣环境,实力逐渐增强。秦穆公时期称霸西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也是春秋四大强国之一。然而,之后秦国对晋屡屡受挫,向东不能出崤函,争南不能及巴蜀,大臣专权,数易君主,国政不稳,秦国日渐衰落,战国时期秦国被中原诸国所轻视,河西之地尽为魏国所占,无力抵抗三晋的攻势。

    在秦献公、秦孝公时期,秦国开始变法图强,战斗力不断增强,傲视于西方,在惠文、昭襄时期连横诸侯,不断蚕食东方诸国,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带甲之士百万。到了秦王政时期,他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最终一统天下,结束了中原大地数百年分裂的局面。

    总的来说,秦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它的历史悠久,经历了许多风雨,但最终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秦国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是通过不断地变法图强,秦国的实力逐渐增强,成为了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秦王政时期,他奋发图强,振兴秦国,最终一统天下,结束了中原大地数百年分裂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