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老文散文集 » 战国七雄(一)

战国七雄(一)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春秋时代是一个充满争霸的年代。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授权晋国的韩虔、赵籍、魏斯为封国。因此,韩、赵、魏三个国家成了同时存在的三个诸侯国,这被称作“三家分晋”。这一事件标志着春秋时代的结束,同时也迎来了战国时代的开始。

    在春秋时代之前,中国境内诸侯国比较繁荣,数目众多。但是,由于精力分散和争斗不断,这些国家最终减少到了战国时期的七个: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被史学家称作“战国七雄”。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千变万化的时代,各个国家都在竭尽全力争夺霸主地位。

    总的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春秋时代的东周时期开始,到战国时期的七个强国时期,中国的历史经历了数次政治、文化、军事和经济上的变革。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影响,是中国历史丰富多彩的组成部分。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七大国之一,也是一支地位强大的老牌国家。齐国成立于公元前1046年,而其国祚长达825年,一共经历了27代40位君主。在这825年中,齐国分为了姜齐时期和田齐时期两个不同的时期。其中,姜齐时期传承了20代32位君主,而田齐时期则传承了7代8位君主。

    齐国的历史悠久,名将辈出。在春秋时期,齐国曾经拥有过较为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文化底蕴。然而,随着战争不断的蹂躏,齐国逐渐走向了衰落,最终在公元前221年被秦国所灭。

    回顾齐国的历史,可以发现其经历的变迁和曲折。齐国在春秋时期是一个早期的封建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转型为一个较为集权的国家,国君的权力逐渐得到加强。在此期间,齐国不断发展壮大,建立起了强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体系,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风貌。

    尽管经历了自身的兴衰,齐国的历史仍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了解。它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公元前1046年,姜子牙因在兴周灭商过程中有突出的功绩,被周武王封于齐地营丘(今SD省ZB市临淄区),建立齐国,被尊称为齐太公。虽然姜子牙是齐国的第一位君主,但他一直待在周都镐京辅政,未曾返回就国。相反,他派遣自己的第三个儿子姜印去营丘镇守齐都。

    公元前1015年,经过在位31年的统治,齐太公姜子牙去世,享年139岁。其子姜伋继位,是为齐丁公。然而,和其父一样,齐丁公一直在镐京担任周朝的虎贲氏一职,没有前往就国。在位期间,他的弟弟姜印继续镇守齐都。

    公元前975年,齐丁公去世,继位者为他的儿子姜得,即齐乙公。齐乙公是齐国的第一位当朝君主,在位期间秉承太公时期的治国政策,进行政务大改革。他推行开放工商业和发展渔盐业,这些措施极大地促进了齐国的经济发展。

    公元前932年,齐乙公去世,其子姜慈母继位,是为齐癸公。但关于齐癸公的生平,历史上没有留下太多的记录。

    公元前879年,齐癸公去世,其子姜不辰继位,即齐哀公。从齐哀公的谥号“哀”可以看出他的命运比较坎坷。不久之后,周夷王听信纪国国君纪侯的诽谤之言,将齐哀公处以死刑。这位可怜的君主仅在位11年,就遭遇了不幸的结局。同年,他的异母弟姜静继位,被尊为齐胡公。

    公元前862年,为了防范纪国的猜疑,齐胡公将都城从营丘迁至薄姑(今SD省ZB市高青县)。这一举动震惊了齐国百姓,引起了不少不满和怨言。

    公元前860年,齐哀公的同母弟姜山率领营丘人推翻了齐胡公的统治,自立为君,即齐献公。同年,他把齐国的都城重新迁回营丘,并将城市名称改为临淄,以致纪念淄水的作用。

    公元前851年,齐献公去世,其子姜寿继承了王位,是为齐武公。在位时,齐武公嫁出了自己的女儿,并与周宣王建立了联姻关系。

    公元前826年,齐武公去世,其子姜无忌继位,即齐厉公。不幸的是,齐厉公治国无道,荒淫无度,深为百姓所痛恨。

    公元前816年,齐国暗地里联络了齐胡公姜静之子,发动政变杀死了在位11年的齐厉公。由于齐胡公的几个儿子都已战亡,齐人选择拥立齐厉公之子姜赤为君,即齐文公。上位后,齐文公“过河拆桥”,处理了参与杀害父亲齐厉公的七十人。

    公元前809年,晋穆侯娶齐女姜氏为自己的夫人,这标志着两国关系的友好发展。

    公元前804年,齐文公去世,统治了12年。其子姜脱继位,即齐成公,生平不为人知。

    公元前795年,齐成公去世,在位9年。其子姜购继位,即齐前庄公。在他的治下,齐国迅速从内乱和争斗中走出,逐渐地变得越来越强大。

    公元前731年,齐前庄公去世,在位长达64年。他的子孙姜禄甫即位,即齐僖公。在位期间,齐僖公联合其他国家,打败了来犯的北戎侵略。此外,他使用联盟和征战的手段加强齐国的实力,达到了半霸权地位,也为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720年,齐僖公与郑庄公举行石门会盟,重温庐地结盟的友好关系。

    公元前717年,齐僖公与鲁隐公在艾地结盟,齐、鲁两国开始交好。

    公元前716年,齐僖公派遣同母弟夷仲年到鲁国,巩固两国友好关系。

    公元前715年,齐僖公平息了宋国和卫国之间的争端,并在瓦屋地与宋、卫两国举行盟约。

    公元前714年,齐僖公与鲁隐公密谋攻打宋国。

    公元前713年,齐僖公、鲁隐公和郑庄公在邓地举行会晤,共同讨论平定宋国内乱的方案。同年10月,齐僖公与郑庄公出兵讨伐郕国,作为叛逆周天子的策略。

    公元前712年,齐僖公会合鲁隐公、郑庄公联手讨伐许国。该年7月,许国被攻陷,许庄公逃到卫国。

    公元前710年,齐僖公、鲁桓公、陈桓公和郑庄公在稷地会面,商讨协力平定宋国内乱之策。

    公元前709年,齐僖公和鲁桓公订婚,将女儿文姜嫁给了鲁国君主。

    公元前706年,北戎攻击齐国,齐僖公向郑国求援,郑国太子忽亲率军队来到协助,最终击败了北戎入侵。

    公元前705年,齐僖公联合卫国、郑国攻打盟邑和向邑,导致周桓王只得迁移两地百姓到郏地。

    公元前702年,齐僖公联合卫国、宋国和燕国攻打鲁国,但最终失败了。

    公元前701年,齐僖公与卫国、宋国在恶曹举行会盟,表明了三方的友好与合作。

    公元前699年,齐僖公联合宋国、卫国、燕国一起攻打鲁国,但战败了。

    公元前698年,齐僖公联合宋国、蔡国、陈国一起攻打郑国,郑国大败。这一年,齐僖公逝世,统治了33年。在他的治下,齐国通过会盟和征战,使齐国形成了小霸局面,齐僖公也被称为“春秋三小霸”之一。

    齐僖公过世后,其子姜诸儿继位为齐襄公。然而,齐襄公十分荒淫无道,与其异母妹文姜乱伦并派彭生杀害了妹夫鲁桓公,导致人们对他无法容忍。他的弟弟姜纠和姜小白感到局势不妙,因此纷纷逃往别处。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的堂弟姜无知联合连称、管至父发动政变,杀死齐襄公并自己登上齐国王位,史称齐前废公。可惜齐前废公的君位没有持续太长时间,他到雍林游玩时被雍廪袭杀。齐国国君之位空缺,姜纠和姜小白都期待能够继位。结果,姜小白比姜纠更快回国并成功继位,成为了齐桓公。

    齐桓公任内非常励精图治,并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因此齐国得以逐渐强盛。管仲提议齐桓公采用“尊王攘夷”的旗号,因而齐桓公四处征战,甚至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公元前645年,管仲去世,而齐桓公选择任用了易牙、开方和竖刁,但他们三个人各有野心,结果形成了以利益为中心的政治联盟,导致齐国内部乌烟瘴气。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重,他的五个儿子各自率领党羽争夺王位,而易牙、开方和竖刁则将齐桓公软禁于高墙之内。最终齐桓公饿死,并在位42年后宣告了他的霸业的结束,他的长子姜无诡成功夺位,成为齐中废公。

    公元前642年,齐桓公次子姜昭得到宋襄公的帮助,回国夺取了齐国王位,并成为齐孝公。然而,公元前633年,齐孝公过世,在位只有九年。当年,齐桓公的三个儿子之一姜潘的人刺杀了他的儿子,成功夺位成为齐昭公。

    公元前632年,齐昭公参加了践土之盟,出席了晋文公的称霸时刻。不过,这一年也给齐国带来了不愉快的事情。当晋、鲁、卫三国派遣代表前来齐国时,齐顷公看到晋国使者身体有点驼背、鲁国使者有点跛足、卫国使者只有一只眼睛。他在楼上看到他们时,大笑出声,无礼的行为让齐国与三国结下了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