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与道合真 » 第十二章 岷王祠与守墓人

第十二章 岷王祠与守墓人

    二人异口同声道。

    负责人诧异的看着他俩,陈弦在一旁喝着水,似乎早有所料。

    “既然这样,就你俩跟着小先生去吧。”负责人看陈弦没有拒绝,也同意了。

    “去准备准备,你们俩应该不止是想打听消息吧,想和我一起下墓的话,保命的东西多带点。”陈弦嘴角噙着一丝笑意。

    两人见目标达成,立马溜出门,回去准备去了。

    负责人见两人离开后,也笑了笑。

    “这样坑这两小子,不会不太厚道吧。”

    “没事,妙济真人现在如日中天,在各大祖庭在海都举办的符水道宗论道大会,妙济真人可是论遍全场无敌手,这几日心有所感又去闭关了。至于亓朝生,白云观最受宠的弟子,把他派到我身边,那些老前辈心里这算盘,打的可是噼里啪啦响,来我这蹭蹭机缘蹭蹭运势,要真出事,不说其他人,他的师父肯定是会从天都杀过来的,前几年这事还少吗?”

    陈弦嘴角微微上扬,没想到这次找靠山这么容易,两位师尊进了天维之门,要是有老不要脸的对他出手,真出事了哭都来不及,这俩家伙可是最好的护身符。

    “唉。”负责人好似明白了什么,叹了口气,“那任教的事。”

    “挂名可以,我还得上学,记得工资打我卡上。”陈弦站起来,朝门口走去,“走了。”

    负责人看见陈弦准备离开,连忙说道,“别啊,好歹上几节课,露个脸什么的啊,什么时候可以说一声啊。”

    “再说吧,看我心情,但是工资可不能少啊。”陈弦将门带上,离开了。

    负责人看着关上的门,拍了拍大腿,心里不断咆哮,这职位没法坐了,得想办法辞职。

    。。。。。

    江城,内城东。

    这是江城极为繁华的街区之一,四周高楼林立,街道上车水马龙。熙来攘往的人群,像潮水,四处涌动。

    即使前些日子的动乱对这座城市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但很快被市政府一一平息,围城的山脉也逐步开辟出新的道路,江城重新开始对外连通。

    同样,地脉的变化也为江城带了了不少的好处,崎岖的山间、繁茂的树木,早在城市化进程里消失的自然风光重新出现在江城这座现代化城市的周边,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江城带来了新的生机。

    夜晚的内城东,下班的人们在街道上流动着,各式各样的店铺在人群中不断给吆喝着,车流缓缓在交通信号灯的指示下朝四面八方驶去。

    繁华的街道,霓虹刺眼,灯光恍惚,亦幻亦真。

    唯有一条街道,车流人群似乎遗忘了它,街道里并没有五彩绚丽的霓虹灯,只有几盏老旧古朴的路灯微弱的散发着橙色的光芒,这一条街道和四周高耸而富有现代艺术的楼房形成鲜明的对比,低矮的平房,留着几个古旧屋檐的木制房屋在砖石的加固下依旧屹立不倒。

    昏暗的灯光使行人和车流极少从这里经过,只有零星几个刚下补习班的学生似乎为了着急回家才从这里匆匆走过。

    街道古旧的房屋中,一座祠庙显得格外醒目,祠庙整体微微下沉,比街道的平面约低半米,石质阶梯连接着祠庙前的几方平地。

    昏黄的灯光和浅浅的月色洒落,照在镶着兽首衔环的硬木门上,门两侧之下放着两个抱鼓石,石头旁的两只石狮子破旧不堪,似乎在祠庙前经过无数的岁月。

    夜晚凉风吹过,几方平地上高大的榕树摇曳,显得格外安静。

    一名十六、七的少年站在门前的空地上,微微抬头,看着门上那副显然是近几年刚换的牌匾。

    “岷王祠。”少年正是陈弦,他看着牌匾一字一顿的轻声念到。

    祠庙门边挂着一个格格不入的合金牌子,上面写着‘开放时间:周六至周末,早晨八点到下午六点,其余时间谢绝参观。’

    陈弦缓步走到木门前,拿起兽首嘴里叼着的门环,轻轻扣了几下。

    铜器敲击在木门上,几声脆音响起,在幽静的街巷里显得格外清澈,和外界嘈杂的人声车声泾渭分明,却又毫不起眼

    陈弦将手收回,站在祠庙门前等候。

    祠庙里传来几声响动,随后一阵木制拐杖杵地的声音慢慢的由远及近,朝门后走来。

    陈弦闻声整了整衣襟,静静的等候着。

    吱呀一声,木门开启一条缝,一个穿着随意的老人出现在门缝里。

    借着灯光,陈弦看清老人的相貌,慈眉善目,神情很温和,并没有因为陈弦如此晚前来打搅而有一丝一毫的不悦。

    “年轻人,这已经八点多了,要参观岷王祠的话明日再来吧。”老人眉目间透露着慈祥。

    陈弦有些恍惚,多少年没有见过如此平凡朴素的老人家了,大师尊和二师尊虽然年纪大的不可思议,但常年以中年面貌示人,陈弦从来看不见岁月在两位师尊身上留下的丝毫痕迹,至于家中两位老人,如今还身居高位,身上带着的威势令人敬畏。

    修行这么多年,也在各地名山大川里见到不少岁数极大的道人,但大都是鹤发童颜、精神矍铄。

    “老人家,我不是来参观的。”陈弦想到此行来的目的,面对眼前的老人,心里不禁有些愧疚。

    “迷路,还是和家里人吵架了,这么晚跑出来。”老人似乎想到了什么,笑着说道,“父母是世界上对你们最好的人,有的时候对孩子严苛点是正常的,天下哪有父母不爱孩子的呢。”

    老人絮絮叨叨,说了很多,陈弦立在门外慢慢的听老人说着。

    “孩子快进来吧,你看我说这么多还忘了,来来来,吃饭没有?”老人有些迟钝的移开身子,让开了一条小道,让陈弦先进来。

    陈弦进门接过老人的拐杖,搀扶着老人走进祠庙里。

    祠庙不是很大,两千五平方米左右,祠为红墙青瓦,坐北朝南,辟三门,陈弦刚刚进来的便是祠庙的正门。

    前庭有一座碑亭,亭中树立有刻于唐代“恩赐岷王德政碑”,是祠内最古老的碑刻,是天下四大碑之一。

    前庭左侧是明万历年间的“修缮岷王祠碑记”,右墙上则嵌有纪念岷王功勋的“乞土胜地”碑。

    前庭的亭后墙上有“绍越开疆”四个大字。前庭之后为后庭,两侧是厢房。

    老人带着陈弦走过前庭,朝后庭两侧的厢房走去,一路上和陈弦聊着家常。

    两人走到院子里的竹椅处,老人接过陈弦递来的拐杖倚在一边,扶着竹椅的扶手慢慢坐下。

    “人老了,走这几步就得歇歇。”老人略带歉意的说道,“房间里有些面包,如果不嫌弃的话,可以拿来先垫垫肚子。”

    “老人家,我吃过饭了。”陈弦连连摆摆手。

    “这样啊。”老人坐在竹椅上,有些气喘,看见陈弦还站着,又想起身去里屋屋檐下搬凳子。

    陈弦忙让老人坐下,走到屋檐下将凳子搬过来,看着老人佝偻的背,原本想说的话迟迟说不出口。

    “孩子啊,你想说什么就说吧,我这一路走过来,看的出来你是个心肠不坏的人。”老人看出陈弦的局促,安慰道,“你来我老人家这想必有特别的事情,没事,说出来,看看我能不能帮的上忙。”

    在修行境界一路千里后,陈弦的心性早已超过本属于他这个年纪该有的,可是自从上了高中之后,遇到江雨落到遇到眼前的老人,陈弦开始觉得自己还是个十六、七岁的孩子。

    “我。”陈弦有些难以开口,但终究还是在老人的目光下说了出来。

    “我是来找岷王墓钥匙的,您是岷王的后人,墓门开启需要您的帮助。”

    陈弦说完看向老人,老人眼里并没有什么变化,依旧慈祥的看着站起身微微低着头的陈弦。

    “孩子,你是修行中人。”

    “是的。”

    “修行不易,特别是现在修行者。”老人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还行。”陈弦沉默了一下回答道。

    “罢了,孩子,你是这几天我见过态度最好的修行中人了。”老人把一旁的扇子拿起来摇着,“时间告诉我吧,我会去的。”

    “五天之后,在九日山顶。”陈弦见老人心里有了决断,不在吞吞吐吐,将时间地点告知老人。

    老人闻言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陈弦看了看老人,又看了看后面的厢房,想了想说道。

    “王爷爷放心,我可以保证您的安全。”

    老人淡淡的笑了笑,并没有把陈弦说的话放在心上,毕竟如此年轻的少年怎么可能在一群如狼似虎的修行者里保证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普通老人的安全呢。

    院子里变得寂静,只有陈弦轻微的呼吸声和老人缓慢的呼吸声交替响起。

    半饷,陈弦见老人并没有要说其它的打算,躬身和老人告别,转身离去。

    几息后,伴着木门咯吱声,陈弦离开了岷王祠。

    祠内,老人依旧躺在竹椅上缓缓的摇着扇子。

    身后的厢门打开,一名白发红颜的老者走了出来。

    “你真要去?”老者的精神势头很好,站在院中,院里的温度都被这位老者的气血蒸腾的略微升高。

    “觊觎的人太多了,既然守不住,为什么不开呢,先祖留下的遗物本就为了泽被后人,如今这中原大地又将重启战火,当今人族羸弱,我此番做法,先祖在天有灵,必然不会怪我。”老人语气中透着淡然。

    “唉。”老者有些不忍,老人先祖、岷王一脉出自琅琊王氏,虽是门阀中人,却一心为民为天下,这一脉直到现在都依旧有后辈在虚境中厮杀,如今却连先祖的墓都没守住。

    “你带着那几个小家伙这次也去吧,我是普通人,入墓也得不到什么好处,你们不一样。”

    “这。。。”老者有些诧异。

    “你们这一族为先祖守了数百年的墓,算是半个自家人了,你这次去替我们王氏多拿点机缘。”

    老者神情有些复杂,老者一族是岷王生前指定的守墓人,这一守就是数百年,近几年守墓人一族的年轻一代和岷王后人并不算和谐,毕竟时代在变化,年轻一代的思想不在和曾经一样,但老人始终将守墓人一族的后代和自家后代一视同仁,有机缘好处都会拉上他们一起,如今因为守墓人的失职导致先王墓开,老人依旧没有生气,还让他带着后辈前去,老者内心五味杂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