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摄政大明,崇祯求我当皇帝 » 第六十五章 劳心为国马士英

第六十五章 劳心为国马士英

    崇祯坐在御座上,看着殿内众人争吵不休,眸中的忧虑更甚,眼前的场景都有些模糊,脑中好似有一块地方又在隐隐作痛。

    最近稍有缓解的头疼症状又开始发作,好似一根银针从后脑直刺进去,锋锐的针尖,让人痛彻心扉,豆大的汗珠立刻从额头上冒起,崇祯的表情越发痛苦了。

    这些日子,因为朝廷西征事宜,大约四月底就要整军出发,崇祯几乎每天只睡两三个时辰,一闭上眼睛便是大军西征,川蜀兵伐,畅想着自己收归了西川张献忠部之后,大明南方再无患事,即将开始北伐大业......但是一旦入睡,便是梦到水流湍急,大军兵败如山,溃兵千里,灾民无数,漫山遍野,四面八方向着自己的紫禁城而来。

    那一句句质问和乞求之语,好似透过耳膜,直接贯入了崇祯的心脏和大脑:

    好似是那枉死的无数百姓在呼喊:殿下,救救我们!

    又好似是孙传庭、熊廷弼在痛心疾首:崇祯,大明江山即将倾覆!

    最后又好似是太祖皇帝的质问:朱由检,万里江山糜烂至此,你有何面目对列祖列宗?!!

    “皇爷,要不要休息一下??”魏清慧的声音好似从极遥远处传来,又好似极近。

    崇祯捂住额头,豆大的汗珠从指缝低落,崇祯的语气低沉:“去给朕端一碗水来!要凉的......”

    “奴婢这就去,”魏清慧点了点头,和王承恩对视一眼,随即转身离去。

    “陛下,这御前会议?”王承恩低下身子,靠近崇祯耳边。

    殿内诸臣现在都已经注意到崇祯的身体好像出现了问题......从方才臣子们议事开始,就没有说一句话,到黄得功和高宏图之间争执的时候,崇祯的身子已经是斜靠在御座上,好似痛苦不堪。

    “朕无事,”崇祯双手支撑着身体端坐起来,伴随着沉重的呼吸声:“会议继续!”

    “各位达人,皇上有旨,会议继续,”王承恩挥了挥拂尘。

    “方才高大人和黄总兵已经就各自意见做出了解释,请诸位大人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史可法虽然担忧崇祯的身体,但是现在御前会议却不能终止,只能继续主持会议。

    “微臣对废止太监监军事,持赞同建议!”

    史可法,高宏图,姜曰广率先投票,作为定策提出者的刘文炤自然也表示同意。

    另一边,刘宗周一派也都互相交换了意见。

    “老夫也支持废止太监监军。”

    刘宗周和吕大器没有什么意见,只要后续将自己人塞到各镇大军之中,对于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也颇有好处。

    “动辄废止,恐于军心不利!臣反对此事!”

    凤阳总督马士英站在了各镇总兵一边,与黄得功,刘良佐,左梦庚站在一起。

    毕竟,太监监军比起各给事中进驻大军要好太多了!

    权衡利弊,还是维持原状比较好!

    而且马士英要进入内阁,必须得到地方军阀的支持,与黄得功等人站在一起,也是权衡之后所做出的决定。

    这样一来,整个大殿内,目前票数四对六,只剩下徐州总兵高杰和淮安总兵刘泽清还未发言。

    此时,魏清慧已经将水端了过来,还特意在冰块里冰镇了一会,才躬身递给崇祯。

    喝过些许冰凉的水之后,崇祯的头痛稍有缓解:“高杰、刘泽清,你二人是何意见?”

    此刻,殿上的马士英眸光幽幽,望着身侧的高杰和刘泽清,不知在想什么。

    面对朝廷争夺军队指挥权的手段,身为地方军阀的高杰和刘泽清......这两票很重要。

    “末将淮安总兵刘泽清,同意废止监军太监事,以建安侯刘文炤诸策为按!”刘文炤今天穿了当初崇祯赐予的斗牛福,一身青紫,显得庄重异常。

    刘泽清的发言异常简短,甚至理由都与众人有些不同——因为刘文炤,所以我选择同意。

    刘泽清是刘文炤的人,在场大部分人都知道,其一路跟随刘文炤从山东到南京,不知道收勒刘文炤多少好处,算是休戚与共了。

    所以,刘泽清的选择,大部分人也都不奇怪。

    马士英当然也知道此事,但是......现在局势不妙,他必须提醒最后一个人——徐州总兵,高杰!

    “末将高杰,”高杰此刻也站了出来,准备做出自己的选择。

    “慢着!”马士英一步迈出,走到大殿中央:“微臣有话要讲!”

    马士英想要最后再把利害关系给高杰再讲一讲清楚,防止其被人所利用!

    “马大人,有什么话,等高总兵投票完毕再说,”史可法心头一紧,这个时候可不允许有人再横插一脚了。

    “事关军国大事!怎么......现在的御前会议已经变成内阁一言堂?不允许有人说话了?”马士英身为封疆大吏,一任总督,此时怒极,周身也是气势勃发,指着殿外道:

    “若是不允许老臣说话,那御前会议,是不是只要你内阁几人参与即可!若是一言堂,南京诸士子是不是也不允许发表意见了?若是你史可法一手遮天,那大明北方的局势糜烂,你内阁是不是要负上全责?若是应下!我马士英现在就回家乞辞,不再过问朝堂诸事!史宪之,如何?”

    马士英反应如此激烈,倒是令在场诸人始料未及,就连御座上的崇祯皇帝,都有些惊讶。

    在场之中,也只有黄得功对于马士英的反应感同身受。

    天可怜见,一任总督,封疆大吏,在皇帝南迁之时没有搭上末班车,未能及时迎接皇上,被排除在内阁之外,已经是心火怒极,现在又被诸文臣所排挤,诸人隔阂甚重,不发脾气才怪呢!

    进入内阁,执掌朝纲,这可是名垂竹帛的机会!马士英不可能就此放弃。

    “马爱卿想要说什么,尽可直言便是,这里都是我大明的忠臣良将,没有人阻止你说话,”崇祯见局面有些失控,当即出来打了一个圆场。

    “多谢陛下!”马士英恭敬一礼,没有去理会史可法,而是扭头看了一眼还未发表意见的高杰,才正色道:

    “臣以为军国事,不能决于内宫诸监,但是也不能非黑即白,转头又决于官宦!战场事,总兵官、指挥使、还有各道兵备使、参军使才是最有发言权的,若要真的争出一个一二三,在场的,各位总兵官才最有发言权。”

    马士英扭头看向高杰:“高大人,你说是吧?”

    “马大人所言极是,”高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总兵官用兵、布阵、何时出兵,粮草几何,本就殚精竭虑,本有总督、巡抚、布政使在上监察,现在又想加上一个给事中随时记录报备与内阁,又多一个监察御史,随时监察监督报于督察院,试问,总兵官如何自处?”

    马士英最后深深看了高杰一眼:“高大人,我说完了,你可以做出自己的判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