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优雅转身 » 第十九章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第十九章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张菲梦魇般醒过来。

    才发现自己又穿越了,沉浸其中恍惚了好久。

    突然想起春节前在城区再次遇见的许久,会不会如梦中的强盗,终究会报复性地“杀”到自己面前呢?

    她在写方案之时,却不知不觉睡着了。

    这个方案可要了她的命了,上学时,写个作文得憋好久才写出一些干巴巴的文字。

    昨晚写这方案,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她只有翻开书照葫芦画瓢,如做填空题一般,但就是这样,还是绞尽了脑汁。

    她重新看了一下,奶奶的,画虎不成反类犬!

    她索性把自己昨晚写的揉成一团,换成自己的语言,怎么想就怎么写。

    令她称奇的是,自己这样写下来,洋洋洒洒,竟写了好几页纸,这是她长这么大写得最长的东西。

    又翻来覆去看了多遍,对自己写得这东西评价是:浅白。

    但自己的想法已经全部写出来了。

    写明白就行,娘的,自己已江郎才尽,只有这样了。

    她找出何辛的名片,然后坐到电脑前,像瞎子摸象一样,摸索着键盘,把自己写的输入电脑,又斟酌了一下,发到了何辛的邮箱。

    张菲说越快越好,现在是春节,这个还急不得。政府单位规定年初七上班,往往是过了元宵节才正式工作。

    这段时间,何辛希望何堪如弹簧,压得越紧,弹得越高。冷战就冷战吧,这事必须他先提出来,没得商量。

    “你说,让何堪开个农家乐,靠不靠谱?”何辛往往都是这样,已决定了的事,再用征询的语气和胡月萍商量。

    “怎么?决定了?”这事胡月萍已经对他说过几次了。

    何辛又不言语了。

    “我看这样挺好,现在严打,儿子要是没事可做,闲出个毛病出来,那可就麻烦了。”

    胡月萍只想父子俩不要这样互相揣摩,导致他现在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家里的气氛也有些压抑。

    这也是何辛担心的,但何堪不能为了工作而创业吧。

    再说,大石台情况特殊,不是闹市,虽然靠决心不一定做好,但信心是必须有的。

    何辛看到了张菲发给她的邮件,很是高兴,仔细看了几遍,虽说文采一般,但思路清晰。

    他决定趁现在的时间,和胡月萍四处走动走动,拜拜年,然后,提前布一下局。

    何为回了双溪镇他爸那里,何辛和胡月萍出门后,只剩下何堪和何娜两兄妹在家。

    何堪平时少话,经常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

    “哥,你是不是找爸爸有事?”何娜这几天一直在观察何堪。

    这段时间是兄妹俩待得时间最长的一次,何娜不喜欢何为满嘴叨叨的,整个人显得味同嚼蜡。

    反而,何堪不苟言笑,倒是显得很有内涵,又炒得一手好菜,在她心里颇有一种神秘感。

    “你怎么知道?”何堪委屈着自己,在这儿住了几天,天天围着厨房转,父亲明知自己的事,就是不开口。

    他知道妹妹对自己很好,从小有什么好吃的,经常给他留着。心里能体会到自己对妹妹的喜欢,但从没有在口中说出来,也没有什么实质行动。

    这里的一切都是他父亲的,和父亲有隔阂,这里的一切都好像和他隔了一层似的。

    “你有事,就对爸爸说吧,反正,我觉得吧,爸心里什么都清楚,什么都明白,你不说,他也装着不知道。”

    何娜神情作思考状,认真地说。

    何娜的日常生活开支都由胡月萍负责,做什么需要多少钱,都得一一问清楚才会给她。

    何辛从不过问,偶尔,何娜会找他要钱,只要她开口,何辛都会满足她的要求。

    何堪自从踏入社会以来,从不求人,顶多旁敲侧击,让人主动满足自己。

    何堪点点头,说是投资,就是找父亲要钱呢,他心里就这个想法。

    父亲也知道,非得让自己出口相讨才行?

    平时和自己接触最多的就是继母胡月萍,他现在对胡月萍不反感,但以前经常会言不由衷。

    从自己出生,都不知道什么叫母爱。

    但胡月萍似乎一直在自己心里努力填补着这份空白。自己从没叫她过妈妈或者阿姨,但她一直在叫自己儿子。

    他是个混混,但不是冷血动物,自己以前做的事不靠谱,但人间的冷暖他拎得清。

    包括现在何娜对他说的,也是为他好。

    何堪心里叹了一口气,不要说自己,就是为了张菲,他不能不低头了。

    他知道张菲来父亲这里,除了拜年,可能就是为了大石台的事。张菲没和自己说,肯定有她的道理。

    他和张菲只有在一起“共事”时,交流会比较多,现在她心里的矜持和自己的性格弄得有些如井水不犯河水。

    何辛和胡月萍晚上才回来,何堪拿眼看着他。

    何辛明白他眼光的含义,手往书房的方向一指,意思是有事去书房谈。

    “我想好了,开个农家乐!”进书房后,何堪开口了。

    “真得想好了?”

    何堪毫不犹豫地点点头。

    何辛把桌上的电脑打开,示意儿子看看。

    就是张菲写的方案。

    何堪看得很认真,走进了未来的大石台,甚至觉得自己是在张菲的世界里徜徉。

    他不得不承认,张菲要比自己想得更细致,正当他开始在方案中热血沸腾之时,却见她在方案中标明投资五十万。

    五十万?这怎么可能?!

    但他没对这个数目表示异议,他相信张菲有周翔地考虑。

    “你既然决定了,我就说说我的条件。”何辛见他看完了,盯着他说。

    何堪也看着父亲。

    “这是你的事情,我不参与,不仅我不参与,古月何公司也与这个项目无关。”

    “我只投资,怎么做,你和张菲商量着办!”何辛的语气没有商量的语气。

    这是何堪需要的!

    他早就想过了,父亲要是参与的话,他会坚决反对,他不想束手束脚地做事。

    “另外,最重要的,创业不是过家家,我既然投资了,钱不会白给!”何辛语气硬了起来。

    何堪看着父亲,期望他继续说下去。

    “我的最低要求,五年之内,你必须连本带利把我的投资收回来,还给我!”何辛说得斩钉截铁。

    何堪看着有些不近人情的父亲,最终冒出一个字:好!

    终于迈出这一步了,尽管他对父亲最后这个条件感觉有些不舒服,但毕竟有事可做,最主要的是能继续和张菲合作。

    …………

    张菲从何辛那里拿了几本书,看得几乎废寝忘食。

    “让你去读书不去,现在知道厉害了吧。”韩春燕见她看书如此着迷,都有眼圈了,有些心疼女儿。

    “妈,此书非彼书,你不懂,你女儿我要做大事呢!”张菲微笑着看着她妈。

    “看几本书就能做大事?你怎么不说给一根筷子就上天呢?”韩春燕很不以为然,“看你那公司,就像收破烂的,这点能耐,还真能吹!”

    “你懂啥啊,我这是弯道超车,曲线救国。”张菲懒得和她妈掰扯。

    “啥弯道?也给我一条。”张壮志双手拢进衣服口袋,歪过头凑近张菲手里的书。

    “少年不宜,还是努力奔跑吧,兄弟!你还没到拐弯的时候。”张菲摸摸他的头。

    这小子还算没令她失望,自从买了电脑之后,他学习自觉多了,不用她辅导,也能很好地独立完成作业。

    他说,想要我更好地回报,你必须得付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只要他开心了,你也会开心的。

    只有他向自己索取,自己才能获得回报,这是啥逻辑?她很有些理解不了。

    “切!菲哥,还是低调点好,调子高了容易跑调。”张壮志吹着口哨走开了。

    自己的调子似乎确实有点高,张贤良接到村主任老杨的电话,说让张菲去村委会一趟。

    张贤良问,这才大年初七,刚上班有啥事?

    老杨说,问你闺女!

    张菲并不知道老杨找自己何事,弄得父女俩都一头雾水。

    张菲飞奔到村委会,老杨看见她,冻得通红的脸马上咧成一朵花。

    “菲啊,以后你有什么事,就跟叔说,干嘛麻烦区领导镇领导呢?”老杨亲自给她倒了一杯热茶。

    领导?还区,镇?自己哪有那么大的能耐?

    张菲不知道老杨要说啥,就装傻憨憨地笑着,等待他说出事由。

    “没想到你踏入社会才半年,就能在马道河呼风唤雨,了不得呢!”老杨继续绕来绕去。

    “叔,您就直说吧,什么事?”张菲完全不知他所云,有些云里雾里。

    “马道河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是你的吧?”

    “是。”

    “这不就结了?到现在还跟我打马虎眼。”老杨有些不满,认为张菲在故意耍他。

    是你在给我打哑迷?还是我在打哑迷?张菲心里嘀咕着,说了半天,自己还蒙在鼓里。

    “关于你,不,关于马道河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承包大石台一事,村里原则上同意,但按规定还得走一下流程。”

    老杨终于说出了谜底。

    承包大石台?!张菲马上明白了,这应该是何辛所为,如果是何堪,他肯定会跟自己打招呼的。

    听老杨的意思,这件事是通过区领导以及镇领导一级一级传达下来的。

    之前,何苦对她说过,这件事对谁都不要说,包括何堪。

    “谢谢杨叔!”张菲高兴地连连致谢。

    “你也不要谢我,我只是照章办事。”老杨拿出一沓纸,“你想的还挺周全,承包合同都发过来了,只等着我们填数字签字盖章了。”

    老杨心里尽管有些责怪张菲没直接找他,但能把大石台承包出去,却是再好不过了。

    张菲拿过合同看了一眼,估计也是何辛拟订的,就没细看。

    “先公示三天,然后签合同。”老杨说着,就开始找砚台,纸张和毛笔,开始拟写公示内容。

    老杨一手毛笔字在马道河相当有名。

    这是何辛有意为之。

    何辛在大石台之事已过去十五年多,除了马道河村的人,估计都已遗忘。

    何辛煞费苦心,说故人的女儿要承包大石台,通过区镇领导的意思,就是让他们以后多支持一下。

    至于何苦说的不要告诉何堪,还是因为父子俩的冷战,让何堪自己亲口说出来。

    然后,何辛让古月何集团的法务起草了承包合同。

    何辛现在能做的,就只有这些了,以后就看何堪和张菲的了。

    何辛没想到会这么快,当他打电话给张菲时,已是第二天,老杨已经张贴出了承包公示。

    “菲啊,创业艰难,难免会出现波折,你要做好心理准备,什么事都商量着办。”

    “何堪虽是我儿子,但我希望你能站在公司的利益上全盘来考虑问题。”

    何辛打给她的电话,时间很长,把对何堪说的话,又对她说了一遍。

    张菲听得出来,他心里还是很担心。

    毕竟两人太年轻,都没在商场职场上历练过。

    “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末了,何辛着重强调了一下。

    张菲看过几本书里都有这句话,这是美国西点军校的名言,这句话也很能触动她。

    一下子,张菲在整个马道河成了名人,不是因为她是公司的老板。

    而是一个小姑娘竟然有胆量承包大石台。

    这唤起了人们对大石台的记忆。这个记忆不是美好,而是充满时代的沧桑感。

    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从没有人在大石台成功过。

    最近的记忆,是何辛的父亲和何辛,都是惨痛的经历。

    现在马道河人的心目中,大石台风水不好,是穷山恶水的晦气之地,只有何家的人才把他当做香饽饽。

    看到这个消息,张贤良的心里凉了半截。

    “你真不知道天高地厚!那地方能包吗?我警告你,不许签合同,不然,你滚出这个家门!”

    张贤良怒不可遏,张菲竟然没和自己商量,就自作主张。

    他心里很清楚,即使在煤炭最紧俏的年代,也没有人能在大石台赚到钱。倾家荡产的倒有几个,瓦斯爆炸透水事故死亡的也有好几个。

    “爸,这个承包是阶段性的,已经找人看过了,是个好地方。”张菲知道自己一时难以说服他,他也经历过。

    知道他迷信,只有祭出这一招。

    “你是找的算命瞎子看得吧!60多年的经历,事实胜于雄辩!”张贤良的认知已根深蒂固,说什么都没用。

    “蛾子,你有那么多钱吗?”见父女俩争吵,韩春燕在一边问。

    “我哪有钱?都是别人投资的。”张菲不能告知是何辛。

    “谁?”

    “你问那么多干嘛?!反正不用我掏钱,赚了算我的,亏了就亏了,与我没关系!”

    张菲只有用善意的谎言。

    何辛在电话里没有客气,告诉她,他的投资到时会收回的,并要求以公司的名义出具借条。

    “难道是何辛?!”韩春燕又说了一句。

    张贤良呆愣了半响,这很有可能,不然那天大晚上的何苦不会带张菲进城。

    “你不要乱讲好不好?!”张菲真得恼了。

    “是谁都不行!谁的钱都不是大水冲来的,人家凭啥?!哪有那样的好事!”

    张贤良的心里也想到了何辛,但他就是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