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穿越成皇子,我选择摆烂 » 第11章 宦官

第11章 宦官

    皇子的教育问题?

    朱元璋闻言,也是一愣。

    宦官的问题,又跟皇子的教育有什么关系?

    这扯的未免也太远了吧!

    望着朱元璋一脸懵圈的样子,朱樉也是笑了:“父皇,您倒是说说,这皇子在紫禁城中,究竟能见到多少人?”

    朱元璋闻言,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不过看着朱樉认真的样子,朱元璋也是张口道:“皇子们能见到的人嘛,自然就是他们的母妃,宫女,太监......”

    朱元璋还想数下去,可是数着数着,他竟然发现没得数了。

    等等......怎么除了这三种人,好像没了?

    望着朱元璋有些发愣的样子,朱樉也是笑了:“父皇,您说的不错。”

    “皇子在紫禁城中,的确是只能见到这三种人。”

    “像这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皇子,他们的全部世界,就是这些没有文化的宫妃和太监。”

    “父皇您说,他们除了能相信宦官,还能相信什么人呢?”

    “等这些皇子们坐上大位,他们自然也只能倚重身边的宦官了。”

    “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宦官专权,祸乱朝纲。”

    “皇子的教育问题,才是宦官专权的根本问题啊!”

    纵观明朝,皇子的教育问题实在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朱元璋虽然是千古一帝,但是说到底,他毕竟还是混军营出身的。

    对一些小事情,朱元璋并没有那么细腻。

    虽然朱元璋也曾设置了不少辅佐教育皇子的官职,但是由于没有监督,这些官职渐渐沦为了虚职。

    发自内心爱学习的人毕竟是少数。

    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那些皇子们自然是能逃课就逃课。

    在这种没有老师教育的环境下,很多大明的皇帝自然都一个个长歪了。

    以明英宗为例,他当皇太子时,每天都是在太监王振的辅导下学习的。

    所以待明英宗当上了皇帝之后,他自然对王振信任有加,甚至直接采纳了王振的意见,亲自领兵作战。

    这也直接导致了后世有名的土木堡之变,葬送了大明的一代武将勋贵。

    另一个比较著名的例子就是明熹宗。

    明熹宗从小就长在深宫中,竟然到了17岁才开始读书。

    17岁,人的三观早就定型了。

    此时再受教育,早已是为时已晚。

    这也导致了明熹宗任人唯亲,一手捧出了魏忠贤这个大奸臣。

    而在清朝,这一问题就远没有那么严峻。

    究其原因,还是清朝更加重视皇子的教育。

    虽然清朝是满人入关,但是他们对下一代的教育,却是极为重视。

    所有的清朝皇子,从6岁起就要到上书房读书。

    每天凌晨四点,这些皇子们就要开始摇头晃脑的读书了。

    到了下午三点,这些皇子们一天的课业才算是结束。

    不仅如此,这些皇子们更是连周末都没有。

    一年之中,供皇子休息的时间,也只有区区6天!

    在这么勤勉的学习下,清朝皇子虽然不是个个都是人中龙凤,但起码下限还是挺高的。

    清朝的每一任帝皇,都是勤勤恳恳的在位干活,也从来没有发生倚重宦官的事情来。

    这也是朱樉提出重视皇子教育的最重要原因。

    从小狠抓皇子的教育,起码能保证未来大明的皇帝不会干出一系列奇葩事情来。

    朱元璋闻言,也是愣住了。

    的确,身为一个糙汉子,他根本没想那么多。

    他也从来没有去认真思索过宦官干政的深层次原因。

    现在被朱樉这么一说,朱元璋简直是恍然大悟。

    不过,朱元璋也是有些不服气:“樉儿,朕承认对皇子的教育,朕有疏忽。”

    “不过对皇太子的教育,朕可是从来没有马虎一点点啊!”

    “标儿之前的老师,哪个不是久负盛名的大儒?”

    “起码对标儿的教育,朕可以说是问心无愧。”

    “能继承皇位的,也只有一个人。”

    “只要抓好这一个人的教育,其他人的教育稍微放一放,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嘛。”

    然而朱樉闻言,却也是有话要说:“父皇,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

    “您怎么就能保证,您选中的继承人一定就能顺利继承皇位呢?”

    “万一这唯一的继承人像我大哥一样突然去了,这江山该怎么办?”

    “我虽然有幸没长歪,但是万一除了大哥,其他皇子都长歪了该怎么办?”

    “届时继承人不仁不义,难免会造成江山动荡啊!”

    “依我的意思,还不如广撒网。”

    “不管是不是继承人,起码也得让诸皇子们都接受优质的教育吧。”

    “这样一来,将来在选继承人的时候,就不会显得被动了。”

    “而且接受了好的教育,那些藩王们到了封地上以后,一定会更加励精图治,努力守护大明的江山的!”

    朱元璋闻言,也是默然。

    长子的死,一直都是他心中的一根刺。

    直至今天,那道伤口依然在时不时的流血。

    不过无论如何,朱元璋只能振作起来。

    毕竟,他可是这堂堂大明帝国的皇帝。

    他的家事不仅仅只是他自己一个人的事情,他的家事,更是关乎天下黎民百姓的生计。

    无论心中愿不愿意,他必须作出备选项。

    朱元璋沉吟片刻,终究还是说道:“朱樉,你的建议,朕允了。”

    “组建文官团队帮忙批阅奏疏一事,朕会考虑。”

    “至于皇子的教育一事,朕索性就把这件事交给你了。”

    “你现在是太子,也是诸皇子之长。”

    “你理应负担起教育弟弟妹妹的责任来。”

    朱樉闻言,脸顿时皱成了一团。

    好家伙,这下可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

    原本他只是希望提出几个小建议,来让自己的生活更咸鱼的。

    可他万万没想到,朱元璋竟然还有这招。

    督促诸皇子学习?

    这绝对又是一个沉重的任务啊!

    朱元璋看着朱樉愁眉苦脸的样子,也是哭笑不得:“怎么,朕叫你做个事就这么难?”

    “别人那都是争着抢着干活,你倒好,朕恨不得在后面用鞭子抽你,你才肯起来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