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穿越成皇子,我选择摆烂 » 第47章 杨士奇

第47章 杨士奇

    掌柜是真的急。

    别看他现在风光。

    要是按照朱樉的说法,他后面的日子,该怎么办才好啊!

    掌柜可不希望刚刚接手书局不到一年,就黯然离场。

    朱樉闻言,也是微微一笑,冲着掌柜道:“你先别急,这里面的规划,我可早就做好了。”

    “前期的四书五经,其实只是为书局引流的。真正的大菜,还在后面呢!”

    “后面这四书五经,自然还是要印刷的。”

    “毕竟每年,肯定都有新人参加科举考试。”

    “虽然人少,但这里面的利润,却是不能舍弃。”

    “再说要是一个正经书局里没有四书五经,那还成什么样子?”

    “但是后期这书局的重心,将不再放在四书五经上。”

    “其他一些孤本珍本,我也会陆陆续续找人印刷起来。”

    “我要把这朱氏书局,打造成整个应天城中书籍品类最全,价格最低的书局!”

    听着朱樉的话,掌柜一颗提着的心,终于是放下了。

    既然朱樉已经当面表态要建设这书局,那他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他只要老老实实的执行朱樉布置下来的任务就好了!

    此时的掌柜,早已是把朱樉佩服的五体投地。

    或许朱樉现在指着太阳说太阳是方的,掌柜都会认真思考一下,这太阳究竟是不是方的。

    很快,这场小插曲就过去了。

    朱氏书局,重新抖擞精神,开始迎客。

    这其中的巨额利润,自然是不必多说。

    而与此同时,朱樉在应天城中读书人心中的地位,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有了朱樉,应天城中的寒门子弟,终于能拥有自己的一套四书五经了!

    此大恩大德,众人也是铭记在心。

    很快,投奔朱樉的文人士子们就变多了起来。

    朱樉见状,自然也是毫不客气的开始扩充起自己的小团队来。

    由于最近朱元璋看朱樉批奏疏已经愈发的流畅,分给朱樉的奏疏也是愈发的多了起来。

    再加上现在朱樉的商业版图越铺越大,这原先的人自然就不够用了起来。

    于是,团队扩充也是迫在眉睫。

    最近前来投奔朱樉的一大堆读书人,刚好解了朱樉的燃眉之急。

    这天,朱樉也是难得拿过一大堆文人士子们递来的拜帖,耐心的翻阅起来。

    不过这其中,能用的文人却不多。

    这其中的大多数,都是一些科举未中,想来碰碰运气的人。

    朱樉翻了半天,也没在其中看到什么能入眼的人。

    就在朱樉翻拜帖翻的昏昏沉沉之际,一个熟悉的名字突然映入眼帘。

    杨寓,字士奇,城东私塾老师,特来拜谒。

    好家伙,这不就是内阁三杨之一的杨士奇么。

    要说这杨士奇的名头,那可不小。

    杨士奇可是明初有名的能臣干吏。

    他先后历经五朝,曾任内阁辅臣四十余年,任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等一起辅政,并称“三杨”,堪称官场常青树。

    这杨士奇的名头,不下于解缙。

    甚至从历史上分析,杨士奇比解缙更懂得为官之道。

    毕竟解缙最后可是被永乐大帝朱棣下毒手暗害的,而杨士奇,则是安安稳稳的活到了八十岁,死后还被授予了一系列尊号。

    朱樉见状,不禁大喜。

    没想到这次,竟然稀里糊涂淘到了一座金矿。

    这杨士奇,他一定要收下!

    不过朱樉思来想去,还是没有给杨士奇过高的地位。

    毕竟现在的杨士奇,也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年轻教书先生。

    他可不像解缙一样,从小就有神童光环加持,长大了还高中进士。

    所以朱樉也只是给了杨士奇一个太子幕僚的头衔,便草草了事。

    但是捡了漏的朱樉,还是很高兴。

    这样一来,他手中的奏疏,又可以少批两本了!

    然而朱樉这里是高兴了,朱允炆那里可就不高兴了。

    朱允炆所在的偏殿中,气压很低。

    刘三吾等人万万没想到,这原本是给朱樉使绊子,没想到朱樉不仅轻松化解了流言,竟然还直接借助流言,让朱氏书局的销量更上一层楼!

    这简直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几人的脸上,皆是不太好看。

    黄子澄狠狠一拍桌子,气的咬牙切齿:“像秦王殿下这种胸无点墨之人,怎么能拉拢这么多士子呢?”

    “之前在皇家私塾里,我还当过一段时间他的讲师呢。”

    “十几个皇子皇孙里,就数他上课睡的最欢。”

    “每次抽到他背书,背的都是一塌糊涂。”

    “我看就连刚刚开蒙的十三皇子朱桂,论语都背的比秦王殿下当年流畅。”

    “这天底下,究竟还有没有王法了!”

    其余几人闻言,也都是各自哀叹,气的捶胸顿足。

    不过齐泰闻言,却是眼珠子一转,又想到了一个歪点子:“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什么不把秦王殿下在读书时候的‘英勇事迹’好好宣传一下呢?”

    “他有几个臭钱又算得了什么?”

    “等全天下的读书人都知道秦王殿下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弟子的时候,看谁还会归附于他!”

    众人一听先是一愣,随即便纷纷拍手称好。

    对啊,这财帛虽好,但是作为清贵的读书人,大家都是有气节的啊!

    要是秦王殿下是个不学无术的混账,那谁还会舔着脸归附于他?

    这招简直就是釜底抽薪,绝妙啊。

    刘三吾闻言,也是大为振奋:“我看这招很不错。”

    “我们就应该好好让天下人看一看这秦王殿下的嘴脸!”

    “而且我看啊,还可以用激将法,让秦王殿下和黄太孙殿下辩上一回。”

    “那秦王殿下胸无点墨,又如何能比得上学富五车的皇太孙殿下呢?”

    “我看要不了一时半刻,秦王殿下便会被辩的落花流水。”

    “这样一来,岂不是就坐实了流言的真实性么。”

    “要是秦王殿下不敢上台,我们一样能给他编排一个怯战的名头。”

    “无论秦王殿下是否应下这挑战,他这次怕是都会面上无光,吃个大亏!”

    偏殿中的气氛,终于重新热络了起来。

    众人纷纷摩拳擦掌,就等着好戏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