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穿越之王妃修炼手册 » 第三十二章 发展

第三十二章 发展

    自此,李珏便开始跟着卓太傅学习

    卓太傅虽不像夏正堇般上课生动,又给李珏细讲其中道理

    可也是满腹学问,最爱引经据典

    夏光耀也五岁了,纪凌烟便让李珏带着他跟着卓太傅一起学习

    迟迟比夏光耀还大李了不到四个月,虽平时纪凌烟教她识了些字,终归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是长久之计

    纪凌烟也把她哄着跟李珏们一起学习

    卓太傅却不同意,声称“平和郡主识字,只需府中女官教授即可”

    纪凌烟不同意说道“府中女官教授的多是女子之道,不如太傅博才”

    卓太傅闻言,喜不自胜,得意的抚了抚下颚的短须说道“女子无才便是德”

    纪凌烟闻言顿时气得跟他理论起来

    卓太傅辩不过纪凌烟气的拂袖而去,径直来到李祐的书房告状

    李祐听明卓太傅之意,也同意纪凌烟的观点,只是卓太傅是个老古懂,又是个急脾气,凡事不能硬着来便说道“太傅也知平和乃是郡主,是藩地女子的表率”

    卓太傅闻言点点头表示认可

    “虽不用她像男子般建功立业,却也不能目不识丁,如此岂不是让周围部落耻笑”

    卓太傅闻言又点了点头,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可皇室中人哪儿不识字的

    “王妃也是听闻太傅博才,才把郡主送到太傅门下,若太傅觉得教授不了,本王再给她找个先生便是,定不让太傅为难”李祐淡淡的说道

    卓太傅闻言有些不高兴了,自己虽不能说学富五车,可也是二甲出身,难道连一个丫头也教不了吗,王爷未免小看自己

    遂不悦的说道“王爷何出此言,某身为藩地太傅,郡主授业一事,自是臣份内之事”

    “听太傅之言,本王就放心了”李祐点点头说道

    卓太傅出了王爷的书房才反应过来,我不是找王爷告状的吗?怎么最后还是依了王妃之意?

    纪秋月的难产而亡,也给纪凌烟带来很大的触动,若是在现代,一个剖腹产手术就能搞定的事,在古代却要了纪秋月的命

    不仅仅是纪秋月,所有妇人生产都是一脚迈进了鬼门关,生死在天

    纪凌烟觉得自己有义务做些什么

    “青黛,你说这生孩子,能不能不用生,而是划开肚子把孩子拿出来,再把伤口缝好。这样,以后再遇到产妇难产的时候是不是就不用丢了性命?”

    纪凌烟知道自己的话对于一个古人来说可能太天方夜谭,所以委婉的问道

    青黛闻言思索了一下说道“回娘娘,《华佗经》中有记载‘刳剖腹背,抽割积聚、断肠滴洗’,想来是可以的。小女医术虽不及华佗万分之一,但,愿一试”

    纪凌烟闻言高兴的说道“好好好”

    “需要用到什么尽管吩咐下去,不管花费多少,都不如此事重要”纪凌烟说道

    “是,小女谨记”青黛行了一礼说道

    “我决定把你送到凉州研究院去专心钻研医术,你觉得呢?”纪凌烟想了想问道

    “小女听闻那研究院并没有医术”青黛惊讶的问道

    “你去了不就有了吗?你们跟着朱内医一起学医的,你觉得谁合适就一起把人调过去”

    “你敢不敢去?”

    “是,小女定不负娘娘所托”青黛高兴的行了一礼说道

    过了几日,青黛就领着两个人进了研究院

    众人觉得青黛等人都是女眷,甚有不妥,便找到刘伯庸

    “刘长史,这青黛姑娘乃是内医,住在府里也应当,可现下来到研究院是几个意思?”

    “这是娘娘的意思,你们也知道夏家的大奶奶因难产而亡,娘娘是让青黛来此研究医术的”刘伯庸也觉得王妃此举不妥,女子就该在家相夫教子,若事事跟男人比肩,岂不是坏了祖宗规矩

    只是这话他不敢说,自家娘娘不同于其他闺阁女子,他也不是第一天知道,只是没想到娘娘的胆子越来越大的

    “咱们这里都是男人,她一个女人家成天出入这里,不怕坏了声誉吗?”有人好奇的问道

    “就是,也不怕嫁不出去”又有人附和

    “行了,有这时间在这磨牙,不如做好手里的事情,都下去吧”刘伯庸知道自家娘娘的脾性,看着脾气好,但打定的主意谁也劝不动,遂打发了众人

    众人摇摇头,嘴里埋怨的回了各自房间

    夏念秋不足月出生,又体弱,纪凌烟难免多照顾她一些,这段时间就推了许多的帖子,只在家专心的照顾孩子

    纪凌烟忙着府里的事情,李祐则忙着藩地的诸事

    刘二等人也从东突厥带来了大量的壮丁,一时间各个矿场人满为患

    这些人跟之前的那些俘虏又有不同

    那些俘虏自知是俘虏,只要留一条命在,给一口饭食,便心满意足,也没想着有一日竟真的恢复自由身

    各矿场的人对他们不仅没有责骂抽打,更是按月给了工钱,还教授他们习字

    故,他们对凉州有着很深的归属感他们觉得自己就是凉州人

    而那些东突厥人却仍把自己区分与汉人,稍有不悦,便要动刀

    好在有西突厥人在中间调和,倒不至于发生什么事故

    伴随着东突厥人的到来,也有大多西突厥人的家属找来

    先前西突厥被灭,西突厥剩下的族人便依附了东突厥

    他们也没想到有朝一日会再见到各自的家人,更别说家人在凉州混得还不错

    李祐自然看的长远,为此还特意把刘二提成了小吏,负责各矿场招人一事

    刘二每日都像打了兴奋剂一样,计划着再多多拉人来此

    以前虽说在王府做事,毕竟属于私奴,连带着孩子生下来都是私奴

    可现在不一样了,虽是小吏,也算官身了

    突厥人是游牧民族,逐草而生,来到凉州虽还是依照旧俗,只是凉州附近草场有限

    汉人的粮田又不能践踏,使得这些突厥人为了争夺一个草场而大打出手

    李祐听闻后,亲自来到城外调解

    草场有限,李祐只得命令他们再迁往外处,水草丰盛的地方

    这样一来,在矿上做工的突厥人再回家就不方便了,又远离凉州,也不安全

    一时间又怨言纷纷,说什么不该来此,汉人始终跟他们不同族等等

    眼看一件好事,就要变成怨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