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桃夭夭于归 » 第一章 姑娘我要钱1

第一章 姑娘我要钱1

    二零一零年农历三月。

    凌晨四点,天空还是一团幕色,九星村挤在一座挨一座的高山垄中,静谧不喧,山村得天独厚的恬静使人们躺在被窝里沉睡越发香甜。

    “啪”地一下,卜念在睡梦中挨了一个热辣辣的巴掌,人还没清醒过来呢,妈妈宋巧玲生气尖锐的声音一股脑冲进她耳膜:“做什么春梦呢?还不快起床,我把粥都烧好,你还倒着呢?真是急死我了。”

    春梦?这可真冤死她了!

    卜念努力撑开双眼,看着窗外模糊不清的天色,她叹了口气。

    别说,她长得绝对算是四邻八乡都公认的美人,虽然她高中毕业就留家里,没怎么外出去挣钱招摇晃荡,不知道咋地,长到了二十三岁,居然没人找她谈过一回恋爱。

    不知道是她家太穷穷酸气把这些男生给熏跑了,还是让她家的一些事把人给吓倒了,花样的年纪,也没个人撩拨她。没人撩拨也算了,问题是连春梦从来都不做一个,做的梦也都是些卖新房挣大钱的发财梦。

    这不,新的发财梦让妈妈一巴掌也给打没了。

    卜念拿起板砖似老爷手机一看,时间四点零三分。

    “妈,天还没亮呢,您拍拍我就我也就醒了,您老这么打我,我很疼的。这么对我,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是您捡的!您不心疼我也不会心疼心疼您自己的手吗?”

    卜念起床穿衣,不高兴妈妈对她动不动甩手就打,不敢大声呛呛回兑,放低声音轻轻地嘀咕埋怨。

    从小到大,妈妈对她一直这么顺手惯了的。妈妈这个人凶她是家常便饭,对弟弟就是动动手指也都舍不得,典型的重男轻女思想。

    别人有开过玩笑,说她是她妈捡的,卜念对此笑笑,她根本就不信。

    妈妈就是因为生了一儿一女结扎的,她如果不是她妈亲生的,只有弟弟一个,那妈妈按政策就没必要结扎去受那罪。

    是妈妈宋巧玲亲生的,这一点她毫不怀疑。

    小时候,卜念也把人家跟这样的玩笑话告诉了妈妈,妈妈一怒之下冲到人家家里,把他们家锅碗瓢盆都砸了,还跟人家动了手,最后闹到村办公室,村长写了长长一张赔偿处理协议。

    没想到,妈妈是破口大骂,骂得是振振有词,句句有理,愣没掏钱,没签字,没按手印,拍拍屁股大摇大摆出了村办公室,拒不作赔,一走了之。

    被砸那家自知理亏,没辙,除了白眼自认晦气也没啥好办法,也就没继续索要赔偿。

    原因是人家家里忒穷,生病的生病,年幼的年幼,又是硬不肯赔偿。得罪一只护崽母老虎,总是自己没长心的缘故,既然认了倒霉,也不能因为几个碗钱还花时间天天上门吵架讨气受。

    当然这一闹之后,别人就不敢在卜念面前说闲话,谁也不敢撸宋巧玲这母虎的须,都怕没事找事惹麻烦。

    “你不是我生的谁生的,孙猴子啊,石头里蹦的?瞧你还没这能耐!”宋巧玲没好气地吼,终归她也认识到打人是不对的,不免有些气虚。

    宋巧玲将昨日卜念大姑姑送给卜念的一套新衣递给了卜念,口气略微软了些:“不是我要打你,我都叫唤你这么长时间,你都起不来。昨天你大姑从城里特地给你送新衣,不就是为了你吗?她也想让你穿着体面一点,今天跟人谈桃园订单也有面子,没想你倒困觉困得香,也不早点起来拾掇拾掇自己。”

    “拾掇个啥呀!又不是去相亲,难不成我还要搽脂抹粉?”卜念说着玩笑,一手接过母亲手中的衣服,拿了一件黑色加绒高领打底衫换上。

    平时,卜念的衣服都是洗得泛白,旧旧的。今天换上时髦的新衣,木板楼里黯淡的灯光下依然衬出她白如凝脂的肤色。连宋巧玲都看得脱口而出,说:“你比你小姑都好看。”

    小姑卜英子!这可是在他们家一直是个不能言说的禁忌,今天妈妈破天荒地说了出来,卜念倒是一愣,她也想知道这个小姑,就问:“我听说小姑是十里八乡的大美人,奶奶就是因为小姑太漂亮才连累死的,她真的很美吗?”

    啪!母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她后脑勺又打了一下,手劲不重,脸上一片阴云,说:“谁她娘的嘴欠,背后糟蹋人家。”

    这架势卜念哪敢交待是谁告诉她的呀!母亲这么乌云密布,她也不敢继续再追问。急忙穿上一条时兴的小脚裤,配上一条半长到膝盖的浅花裙子跳下床来,穿了早摆好在床前的一双白色运动鞋,跟着母亲下了木楼梯。

    卜念在梳头时候,母亲在桌上放好了碗和菜,是香喷喷的新米粥和自家腌的咸菜雪里蕻。咸菜看得出妈妈花了心思刚炒的,黄黄雪里蕻切成很短很短的段,还和着白白的一撮团笋丝,放了不少菜籽油,油亮油亮的,香气十分诱人。

    卜念三两下扎好头发洗了脸上桌吃饭。爸爸身体不太好要休息,这个时间段还没起床。弟弟卜棋读高三,高三学习任务重,他也一直没回家,所以今天早上就她和妈妈两个人吃饭。

    家里穷,卜念十岁才开始上学,桃园是卜念在二十岁高中毕业后在两姑姑家借钱承包的。当时种桃,父母是极其反对,可卜念不想在厂里打工,朝九晚五,拿的是死工资,挣不了几个钱,不想让多病的父亲光筹钱吃药,生活都得不到改善,就连给父亲补补的一点营养品钱都凑不起。

    家穷志大,卜念认为,既然没福气成为富二代,难道还不许她成为勤劳的富一代?于是,读书一毕业就开启了她轰轰烈烈的创业之路。

    宋巧玲为了让女儿吃得下粥,又剥了一个咸鸡蛋放卜念碗里,说:“村子里的公交车不好等,早点去,别误了大事。”

    卜念掰了一半鸡蛋,把另一半放到母亲碗里,说:“妈,请您放心,这事我牢牢记在心里呢!什么事都可以耽误,这事我可不敢耽误。”

    “唉,不知道这单子你拿不拿得下!”宋巧玲忍不住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