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半壁黄花 » 七十九

七十九

    雪越下越大,盖士村有好多年没见下这么大的雪了。

    从聚会开始的诉苦咒骂,到各方代表登台献艺,这个盖氏宗族占百分之六十的村子活跃了起来。

    此刻都是浓浓的乡情,上了年岁的人也不记得上次盖士村像这样的聚会是那一年那一月,总归是觉得很久远的事情。

    酒席在热闹声中开始,那些端盘上菜的妇女,跑的飞快,劈材烧火的把火烧的更加旺,掌勺的大师傅鼓足劲翻锅。

    席桌子上村民相互谦让,照顾着夹菜。村里几个管事的提着酒挨桌子给村民倒酒。

    雪花掉落在热气腾腾的菜上,瞬间融入菜里,一上荤菜席面上的人就一起动筷夹菜,边吃边喝,好不快说。

    坐席的人头上,身上都积了薄薄的一层雪,有的人抖动一下,用手拍掉,有的人不在意,任由雪积起来。

    郭书记手提一壶热腾腾的苞谷酒来到盖法侯他们这桌给盖士村最年长得老人敬酒。

    “老人家们,还能喝酒吗?”郭书记关心的问老人们。

    “南乡苞谷酒,每顿喝一口,活到九十九,可以喝。”一位老人接话道。

    南乡县本地的苞谷酒,加点葱姜蒜,橘子皮冰糖,放在炭火上煨热,喝了有驱寒取暖,活血化瘀,提神去乏的功效。

    又兼价格便宜,工艺简单,各乡镇都有烤酒作坊,是南乡县广大农村的口粮酒。

    郭书记给老人们一人到了一杯温热的苞谷酒,和他们拉拉家常,感谢他们这老一辈对盖士村的贡献,关怀他们注意身体,长命百岁。

    老人们被郭书记说的乐呵呵,他们平时难以想象,像他们这么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挖了一辈子地,做了一辈子农民的会有人记得他们,能有大书记给倒酒,这辈子没算白活。

    郭书记给老人们宽慰,前些年村子里基础差,老一辈的建设乡村吃了不上苦,没享多少福,这以后生活会越来越好,祝老人家健康长寿。

    老人们在盖法侯的带领下,每人满饮一杯酒,又回敬郭书记一杯。

    陈至生和柳勋两人也代表村委给老人们敬酒,盖大龙在边上大喊一声“全村的小伙子们,都来敬咱村里的老功臣们。”

    村里的小伙子一听都一帮一伙的上前来给老人们敬酒,老人们一一接酒,老的少的对饮。

    盖法侯喊盖大龙到他身边坐下,给坐在一桌的老人们都说盖大龙有他祖上的风范。

    “有个甚风范,我父亲去世的早,家里条件差,像我这样的,一不偷,二不抢,靠双手劳动吃饭,算是没给祖上丢脸。”

    盖大龙笑嘻嘻的继续给老人敬酒,什么家族风范,在他们这一代人眼里自然是没有上代人看重宗族。

    “这小伙子可以,自小没了老子,从小就懂事操持家务,念完了大学就出门打工还清债务,自己娶了媳妇,生了娃,延续了香火,立起来门庭。”

    “就是的,大家看咱们这村子里还有几个三十老几了连媳妇都没说下,还打光棍呢!”

    盖大龙摇摇头无奈的笑了,老人们总是喜欢把后辈这样类比。他从记事起就没有从爷爷和父亲口里听到过祖上有什么荣光的事情。

    爷爷说的最多的就是祖宗十八代都是目不识丁的农民,父亲说的最多的都是祖上没出啥人物,小家小户。

    反倒是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在他面前提及他祖上的太爷,祖爷为保护盖氏族人丢了命,是盖氏家族的救命恩人。

    这边老人们正说这话,那边跑运输开车的人端着酒过来了。

    他们找到盖大龙要喝酒,因为他们完成了村里交代给的接人送人的任务。

    盖大龙赶紧接酒敬村里这些司机们,连续一段时间,他们出车又出油又出工,拉人拉货完成任务没的说,一切都在酒中。

    盖大龙感谢村里司机的帮助和配合,不断的给他们敬酒。郭书记,陈至生,柳勋他们也现场表扬司机们一直以来的积极配合,给他们满上。

    郭书记叮嘱,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今天喝了酒就不要开车。司机们叫郭书记放心,今天都是走路来的,都在村子里住,喝了酒就走路回家睡觉。

    村里的泥瓦匠,钢筋工一看开车的司机都主动邀功了,自己也不能落人后,正准备起身向这边走来时,郭书记他们已经走了过来。

    “你们都是能工巧匠,村里这几次工程和活动,多亏了你们的辛勤付出,来!今天我们村委几个主要负责人敬你们。”郭书记和村里几个负责人给匠人们敬酒。

    “都是嘛,我都说村委不能把我们匠人忘了,今天是论功行呢!”大肚皮带头端起一杯酒就敬,匠人们在他的带动下都纷纷回敬。

    这种乡村酒席讲究的就是热闹,村里人之间几杯苞谷酒下肚,乘着酒劲把平时憋在肚子里的话讲出来,农村人讲的是实在,平日里有点小矛盾都积在心里,遇见这种场合喝几杯酒,接着酒劲把话讲明白,中间再有一人相劝,矛盾基本化解。

    看着推杯换盏的村民,映像陷入光影中,有能力的人可以带领大伙发家致富,没有能力的人也可以带领大家坐吃山空。

    盖士村能完成几年老大难的问题,靠的是全体村民的努力,靠的是能人带领。

    盖士村是个不折不扣的劳力输出型自然村,村里的年轻人劳动力都外出打工,村里出去的大学生都去了大城市,很少有人回村子发展。

    想到这里,郭书记忧虑起来,有道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解决了眼前的问题,以后发展问题还是得要靠一个强有力的基层领导才行。

    陈至生和柳勋两人,大的问题没有,大的作为也没有,算不上开拓,也算不上守成,说他俩没办事吧,也给村里办了些事,说他俩不作为吧,也给村民做了些事。

    他俩毕竟年岁大了,做事有心无力,年轻的一代必须要培养来。

    盖士村虽然有一半的年轻人当组长,但是这些人毕竟年轻,成年在县城或周边做生意,对本组,本村的事情不是很上心。

    郭书记想还是要提拔一批年轻人,提前做好培养,再过几年就可以把事情交给他们去做了。

    庆功会结束的几天里,村里传开了消息,村里准备提名3名年轻人进村委担任村副职。

    这条消息在盖士村传的沸沸扬扬,村民们大体分两派,一派是大力支持,这派村民都是盖士村的低收入人群,老弱病残群体。另一派是反对派,这派是以盖家三金兄弟为代表,在县城里包工程,做生意的村民为主,是私营业主,高收入群体。

    “盖大龙这小伙,随祖上老祖长,为咱村子好,能为穷人办事。”老一辈的盖姓人这样讨论。

    “他一个打工仔,回才几天,就在盖士村翻云覆雨的,要让他村主任,就他那个搞大锅饭,大帮哄的搞法,要把我们的钱全分给那些穷棒子。”盖士村这些包工程的,做生意的人这样评价。

    两派人开始了各自的游说,穷人是走门串户的挨家挨户说盖大龙的好,富人是拿着米面粮油挨家挨户的送人,说不能选盖大龙做副主任。

    盖大龙在家里听说了这些事情,正要去村委找郭书记,和风风火火进屋的郭少维撞了个满怀。

    “大龙,你还不赶紧准备工作?”

    “准备什么?”盖大龙问郭少维。

    “其他人都行动开了,村上要选你当副职,盖家三金那三兄弟已经开始行动到处送人米面粮油了,你还窝在家里,不怕让被人拔了头筹。”

    盖大龙听完郭少维的话觉的有道理,但是他骨子里是个好强的人,做事讲求光明磊落。

    这早几年就听说这样的事情,那时他还是在外面打工,并没有亲眼见过。

    易正源把盖大龙叫到家里面授机宜,当了村上干部,上者碰上开发,少不了好处。中者给人办事,也有收入。下者混个脸熟,自己在南乡县办事也是极其方便。

    易正源深知盖大龙的个性,他给盖大龙讲了个故事。一位在外经商的本县成功人士,身价上亿。在南乡县开了一个楼盘,因开发要,在南乡县最豪华的酒店宴请村干部。

    “有钱又能怎么样?在南乡县这个地方,是龙你得盘着,是虎你得伏着,没有关系,在本地寸步难行。”

    易正源的话钉进盖大龙的心里,他这是才恍然明白,南乡县作为特困县,为什么几十年来一直处于贫困线以下了。

    贫困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

    正是这种无知的自大才让多少投资者望而生畏。

    没有投资,没有企业,居民就业收入都受影响。

    本地年轻人为什么出门打工?就是因为本地没有企业。

    能解决就业问题的,还数生产制造业,以前在广东时,那边的大厂动辄几千上万人,在浙江时,那边的小厂也有百十号人。

    如果南乡县有几家大企业,或者几十家小企业,那么年轻人就可以在家门口打工,不用去外地打工。

    这种想法在南乡县年轻人中是普遍的,但是现实是没有这种企业在南乡县投资建厂。

    或许是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或许是其他的什么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