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诸天神话归来 » 第二章 身登青云梯

第二章 身登青云梯

    “今日说书之事已毕。”

    说书人细细观察着满堂坐客的神色,许久之后,方才弹了弹身上的灰尘,静坐抿了一口茶,轻声开口道:“诸位还是请回吧。

    至于赏钱,诸位愿意给些就给些。

    若是实在囊中羞涩,全当缘起,并不强求。”

    还有这好事?

    青衫少年有些诧异,其他的客人却是见怪不怪,酒楼的老板坐在柜台上,也是无奈苦笑,并不阻止。

    不多时,坐客或是放下几枚铜钱,或是讪笑着拱手退去,不一而足。

    唯有那青衫少年,静坐桌边,默默地看着窗外的凌霄万府,千门万户,拱卫宫城与那犹如大日一般的双宫。

    “客人在看些什么?”

    说书人笑着坐在青衫少年的对面,仔细打量着少年,神色愈发的好奇。

    他居然,看不透这少年。

    按理来说,他看不透的人,不该出现在这酒楼之中。

    不是说这酒楼不好,这酒楼虽然算不上金碧辉煌,但也有六层楼阁,层层挂角,高至七丈,临窗而亡,使人目眩。

    但就算再高,那也是立于地上。

    凡修出法力者,都可跻身朝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有开府立衙之权。

    自开朝至今,开府立衙何止万户,千门万户,其中家眷又有几何?

    这些人,不可能闭门不出,长此以往,宫城之下,帝都之上的天穹之中,已然立起一座新的城市,也即是覆压整个帝都的天空之城。

    何为城市,城以居,市以易。

    这个易,是交易的易,是互通有无。

    像是那青莲先生栖身的群玉院,就是天空之城中的风月之所。

    在天空之城中,一切都可以自给自足,所以,这座城市,已然凌空独立。

    当有了这座城市之后,那些法力境的修士和他们的家眷,就可以做到终生不落于地。

    而若非必要,这些天之民,也的确罕见出现在帝都之中,毕竟他们只是法力境修士的家眷,而不是自身超凡。

    至于那些可以自如飞天的修士,也因为高处更能引天地灵气,吞日月菁华,不愿下帝都。“在看帝都之奇。”

    青衫少年抿了口茶,缓声道:“我自远方而来,一路见过不少城池。

    但帝都这样,由帝都,天空之城,宫城,三座城组成的城池,却还是独一份。

    既然天空之城已立,为何不干脆直接扩建天空之城,让帝都之民,悉数浮空而存呢?”

    “公子有所不知。”

    说书人笑道:“你看这宫城,天空之城,帝都,其实是一个层层递进的结构。

    以帝都为最大,天空之城虽然覆压整个帝都,但是毕竟千门万户,其中有不少空缺,若是真的如同帝都一般,阡陌交通,勾连起来,至少要缩小一半,最上的宫城为最小。

    相应的,帝都之民最多,因诞生法力,鸡犬升天的天空之民次之,帝族与王候府邸中的家眷最少。

    但是,分摊到每个人身上的立身之地,却又是宫城之人最多,天空之民次之,帝都之民最次。

    这也就导致,如果要将整个帝都之民悉数迁入天空之城,天空之城至少要扩建十倍,才能悉数纳下。

    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说书人顿了顿,继续说道:“公子可能不知道,这最上层的两座帝宫,与宫城,是在立朝之时,赤帝命墨家修建,为此,耗尽了立朝之初,整个国库的资粮。

    就算如此,宫城也没有彻底完成,如今的宫城,之所以宫殿成群,是因为那些王侯与官至极品的庙堂中人,自己修建补全。

    天空之城,也是如此。

    比之宫城更大十倍的天空之城,是靠一位位修成法力境的修士获得开府立衙许可之后,自己修建府邸,共同铸就。

    虽然听起来,是有开府立衙之许可,才有了天空之城跻身之资,但实际上,唯有跻身法力境,才有浮空府衙的本事,所谓许可,其实更像是走走过场。

    修建部分宫城与双宫,就耗尽国库,想要依靠国力修建一座十倍于今的天空之城。

    非不愿,实不能也。”

    “便是能,帝宫之中的那位,也不愿吧。”

    青衫少年仔细咂摸着茶香,轻声道:“所谓居所,实则就是地位。

    自小仰望天空之城,看其中之民,足不沾地,恍若两界,虽同为人,却大不同。

    自然便会想要成为其中之民。

    如此,自小在帝都长大的民众,就会为了跻身天空之城,而全民修行。

    诞生的超凡修士,也会自然而然的入朝堂,只为了那开府立衙之资格。

    而就连开府立衙的一切,都是他们自己出资,都毫无怨言,满心欢喜。

    而帝都之大,占地万里无方,民以千万计,占大离之民百之三,本就是帝都,天下之望,辐射之范围,怕是可翻十倍乃至更甚。

    如此,天下超凡,皆入朝堂,天空之城,乃至宫城的住所,便是他们的根。

    这的确是一个极好的手段,可为国策。

    但这手段,仍有两处纰漏。”

    说书人讶异的看着青衫少年,能够一眼看出国策,就算没有自己看不透的那份神秘,这少年的眼界格局,就已然超脱于地上帝都,可以去云霄之中了。

    原本只是好奇的说书人为少年添茶道:“在下愿闻其详。”

    青衫少年合掌道:“这其一,就是过于局限。

    法力境,固然是开府立衙,组成天空之城的根本。

    可是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国之才,与修炼之才,未必就是相通的。

    整个朝堂,悉数由这些人组成,或许一时武德彪悍,但终究不成系统。

    有些人,天生就不是修炼的材料,但在其他道路之上,却是天纵奇才,却因此国策而执迷修行一生,浪费己身天赋,这是一朝之损失。

    就好比那墨家,奇巧淫技,是这国策的根基,天空之城的源头,帝宫的铸造者,但他们未必有惊天之修为。

    说到底,是制定国策之人,过于小气,不愿以国力使三教九流之才,因才而登天。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筛选的渠道。

    这其二,却是成也城池,败也城池。

    九州之民,对居所本就有着超乎常人的执着,以天空之城为收拢天下英才之手段,固然见效甚快。

    但是却也强化了家的概念,家国家国,对立而统一,过于执着于一家,会导致一国之力,难以在紧急关头,被彻底调用。

    如今倒还好,毕竟历时不过几朝百年,天下呈平尚短。

    但是再过百年,等到天下呈平已久之后,却是容易诞生散沙一般的联邦而非大一统之王朝。

    这一缺漏的苗头,如今倒是显露的很快,那就是百家诸子,三教九流,割据朝堂,因道统之争,无法拧成一根绳。

    就目前来看,传承良久的百家,还是胜过江湖草莽,星星之火的。

    而他们执着于道统,却也可以窥见日后执着于一家己身之利益的天空之民。”

    一番话语,娓娓道来。

    让行走于市井之中,久经风雨的说书人都目瞪口呆,躬身拜服道:“公子大才。

    某本以为公子只会说此举于帝都之民不公平之类的妄言。

    却不曾想,公子居然看穿了百年之后的事情。

    除公子之外,从未有人会认为,江湖之远,是未来之大势。

    就连那位大风流子,相传也是为了百家之争而入帝都,从未履地,九层群玉院,离宫城不过举手之功。”

    “青莲先生未必心中无帝都之民,只是百家不在帝都,而在朝堂之上,庙堂之中。

    他若是在帝都之中入住,那些在天上住惯了的达官贵人,未必就愿意屈尊降贵。

    即使是天大的诗才,他们也不至为他扬名。

    如此,难使帝子请驾,顺理成章,更难以成他心中所畅想之事。

    但我不信,他看不出来,江湖之远,托庙堂之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帝都之民所在的帝都,才是真正的帝都,而绝非凌驾帝都之上的天空之城,宫城,乃至于帝宫。

    可如今天下,迫眉之事,是漠北王帐。

    思虑百年之后者,该是为他们守基业之人。”

    青衫少年并不居功,缓声解释道:“至于公平与否。

    这没有什么不公平的。

    修成法力之难,难于上青天。

    肉身四境,单单是第一境的捶打,就足以让常人难以忍受,易骨易髓,乃至换血,都是劫难。

    贯彻玄关一窍之时,更有神魂与体魄相合,神魂涣散之劫难。

    而修行之路,越往后,越艰难,法相之境,还有迷失心灵之灾。

    乃是心灵之死,无端大恐怖。

    天空之民之所以为天空之民,也是他们的亲眷,不畏生死,只求超凡得来,有何不公。

    宫城之民之所以为宫城之民,也是他们的亲眷,开朝有功,分封王侯,是其左右历史之进程,终结乱世得来,有何不公?

    真正不公的,该是帝都之民更甚至于天下之民,九州之民,毫无晋升途径,使世家永固,苍生永碌。

    若是如此,这个王朝,才彻底失去了生机。

    而如今,人人皆可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有何不公?

    只不过,这青云之梯太窄,这才是症结所在。

    可这不代表,青云梯的存在是错误。

    该做的,是让这青云之梯,更广,更深,插入这帝都之底,插入这九州之底。

    如此,才是万世不易之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