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诸天神话归来 » 第二十二章 无父无子,吴王六欲

第二十二章 无父无子,吴王六欲

    “朕说过。”

    形似少年,面容与帝子彻有七分相像的景帝越过平阳公主,缓缓走出未央前殿,扫视这偌大的未央宫,轻声道:“只要彻儿将那和尚的寿数交给朕,朕就让他加冕为太子。

    正好,今日彻儿的及冠服饰,也是太子之服饰。

    朝野上下,不都说彻儿虽无太子之名,却有太子之实吗?

    就连那帝都万民,都言帝子无二,只知武彻。

    今日,朕就顺水推舟,让彻儿坐上这无二的位置。”

    噗通!

    原本因吴王濞化身万丈白龙而四散而出诸楼台殿阁的朝堂诸臣,悉数跪倒在地。

    一时之间,未央宫前,出现了颇为巧妙的奇景。

    雄伟瑰丽的剑气九州,镇压白龙,白龙之旁,群臣如蚁,跪倒一片。

    能够跻身朝堂的,没有一个傻子,就算是真有,也早就被排挤出帝都了。

    大离之规,是修成法力,皆可开府立衙,领大离俸禄,帝与士共治天下。

    但是九州之大,却也不是只有帝都,外放九州,同样算是共治天下。

    昨日江离大闹平阳公主府之时,他们或许受限于知见障没有想明白其中关窍。

    但此时此刻,景帝已然图穷匕见,他们若是再不明白景帝要干什么事,那就真是无可救药了。

    景帝延寿,这是要继续稳稳地坐在那至尊之位上啊。

    不乏有心思活络者,大喊道:“至尊就好比那天上大日,世无二日,大离亦然只有一位大帝。

    太子之位虽亦只有一个,但仍可置换,还望至尊息怒。

    大离无二者,唯有至尊才对。”

    什么帝都万民说的,谁不知道景帝的目光只投降云霄宫城,天空之城,上达天听岂是那般容易。

    这分明就是在点他们,大帝称孤道寡,无二者,只能有一个。

    若是不明白这点,离死也就不远了。

    而能够第一个明白过这点的人,不但不会有人嘲笑他,隐约之间,还有诸多隐秘视线投向此人。

    青云之梯,已然在此人身前搭好。

    “诸位爱卿,这是作甚。”

    少年景帝倒持赤霄,似乎很满意的轻笑道:“朕只是与你们商议国本之事而已,你们为何做此反应?

    还不起身?”

    跪服在地的朝臣,不仅没有人起身,反而有不少人,一瞬之间,身后被冷汗打湿。

    太子者,国之根本,是谓国本也。

    本朝虽然没有太子,但在今日之前,帝子彻的地位,是任谁都无法撼动的,比之寻常太子,犹有过之。

    在场诸人,有一个算一个,言行举止之上,都是将帝子彻以太子而待的。

    那些冷汗打湿之人,皆是对帝子彻,对平阳公主府殷勤极过之人。

    “至尊说是在商议国本之事,但实际上,却是在警告我们,谁才是真正的国本。

    国本之事,是王朝之延续,帝子彻为当代帝族天赋血脉最优越者,以往此行并无不可,但若有百年之大帝,那国本,就不该是太子了,说不得,太孙都只是虚设。

    太子太子,终究是子,若父不亡,太子何用?

    帝子彻还没有坐上太子之位,我等就已然坐实其位,这是取死之道!”

    未央前殿之中,庙堂诸人缓缓走出,他们不同于朝堂群臣,又或者说他们若是被景帝注视,远非跪服能够解决的了,所以,自然也无人效仿。

    但他们,望着眼前跪服一片的朝堂诸臣,也皆是心有戚戚。

    “顺我者生,逆我者死,这就是大帝的意思。

    顺他心意者,如江离,名列第一席,逆他心意者,如吴王,被镇压于未央,甚至旦夕之间,有杀身之祸。

    以往之时,帝子彻是显而易见的参天大树,但此刻,这棵树,却长不起来了。”

    一时之间,庙堂诸公,居然皆是无言静默。

    九州之大,帝都为中,庙堂诸公,泱泱朝堂,统摄江河。

    一旦庙堂诸公缄默,泱泱朝堂跪服,景帝就会一直一直坐在那个位置上。

    而在这个时代,又有谁能为万民出声?

    何况万民不开民智,他们根本不会知道,百年之帝王的弊端在何处,也不知道什么叫做固化无上升之路。

    江离将一切收入眼中,在心中轻叹道:“好厉害的帝王心术。

    相比起来,你这位人魔反倒显得有些稚嫩了。”

    景帝的九州一剑,的确很强,但他也就只能镇压一个吴王濞,若没有赤霄剑对帝族的克制,他都未必能够斩杀法相境的巨擘。

    若是庙堂诸公能够齐心,就算景帝延寿,也只能做一个太上皇罢了。

    但帝王心术是什么,便是玩弄人心。

    在他的谋划之下,庙堂之人,永远无法齐心。

    人心是什么,见到得利的就羡慕,见到落败的就唾弃,所谓成王败寇,就是如此。

    江离和吴王濞,就是景帝拿出来示众的成王败寇。

    江离只是初入帝都,就可以坐庙堂首席,这是尊崇,是表明景帝对顺他心意之人的重赏,自然会有人心动,景帝富有九州,凡人有所求,必可予之。

    而最可怕的,是众心非一,谁都不知道,会被景帝利诱之策打动,大家都会有忌惮。

    此时景帝再镇压吴王濞这位三朝亲王,来宣告自己的再度君临,便是在表明他对逆他心意者必杀之决心。

    连帝族宗室,都可以被镇压,其他反对他的,又有谁会做好与一个疯狂的至尊死斗的准备?分化两端,让其两相对照,再加之难辨敌友,自然心生忌惮,故而缄默不言。

    对比,是最直观的感受。

    “接下来,景帝要做的,是深化。

    他不可能直接对帝子彻下手,那会激化那些内心深处还是希望帝子彻即位之人的情绪。

    他要的,是潜移默化,旁敲侧击。”

    江离眯着眼睛,看着景帝抬手。

    那位红衣大监缓缓走上前来,请嗓开口,声传帝都。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今日帝子彻及冠,佛门贺礼帝子彻,白衣僧陈檀,了悟入灭之道,以身化灯油,为神物至宝,可使人延寿。

    帝彻子孝心感应,愿奉至宝于朕,使朕重回少年。

    孝道传世,彰其芳华,朕心甚喜,前帝子彻逾制于及冠之时着太子之冠礼服饰,虽多有急切,但今念其孝心,朕恕其逾越,特于帝子彻加冠之前,敕封帝子彻为当朝太子,延续国祚。

    着其配太子冠礼服饰,以完礼数。

    另帝子彻之长姐平阳,自平阳侯早逝之后,便再无婚嫁,今日敕封太子,太子及冠,乃是国之大事,故朕心思动,赐婚平阳。

    着吉日,与汝阴侯夏侯颇成婚,以太子长姐终身大事,为太子贺!

    钦此!!”

    好,好一个慈父。

    江离都忍不住要为景帝鼓掌了。

    若不是他手中有那张赐字为彘的纸条,他还真以为,今日之事,是帝王之家的父慈子孝呢。

    这红衣大监诵读下来,毫无停顿,如此熟练,显然是早就准备好了。

    今日之谋划,环环相扣。

    诸子被调离帝都,佛门才在今日入席畅通无阻。

    昨日的江离是伏笔,与今日的吴王濞相对应,是让朝堂俯首,庙堂缄默。

    故意给帝子彻准备太子之服饰,而后宽恕其逾越之罪,还敕封为太子,赢取民心。

    赐婚之事,帝都万民不知道,他这个做父亲的还能不知道,自己的女儿,早就心有所属不成?

    平阳公主,可是没有丝毫隐瞒的意思,曲水流觞日日不听,多少朝堂新贵来来回回,庙堂血脉暗中观察,早就该有所发现。

    景帝以水镜石窥探云霄庙堂,朝堂空城,他怎么可能不知道。

    而平阳公主身为帝子彻最亲近之人,朝野上下都知道,想讨好帝子彻,唯有上平阳公主一条路可走。

    枉顾平阳公主之心意,直接赐婚,这就是在旁敲侧击的打击帝子彻的威信,但比之昨日江离大闹平阳公主府,更进一步。

    而若是到了这一步,都没有波澜发生,接下来江离赐字为彘,就顺理成章了。

    “不仅仅如此,赐婚汝阴侯,还有一个用意。”

    江离回想起红衣大监为他讲解的庙堂诸公,描述汝阴侯时,用的词是,诸侯之首。

    上一位诸侯之首,唯二的万户侯之一,平阳侯,正好也是平阳公主的第一位夫婿。

    平阳公主,得帝宠爱,帝族女子,哪里来的宠爱,不过是有利可图。

    平阳公主的作用,就是让景帝把诸侯势力,牢牢地把握在手中。

    想当初,开国诸侯,都是何等人杰,为大离立下了何等功劳。

    如今他们的后代,却只能唯唯诺诺,虽然跻身庙堂,席位排座次,却还在当朝将相之后。

    这其中,大离诸帝功不可没,尤其是景帝,先是平阳侯,如今是汝阴侯。

    怕是要不了多久,诸侯之府,便是有名无实,将要彻底沦为景帝的傀儡了。

    “帝王心术,竟至于斯,一环一环,不过为了算计自己的亲子。

    景帝说的没错,帝王之家,若是敌手,便是血亲,也可杀的。

    相比之下,帝子彻还差得远呢。

    无父无子,才是帝王。”

    江离心头一叹,景帝的可怖,超乎他的想象,他得想些办法,至少不能让景帝如此轻易地滚起雪球来。

    他不在意景帝还是帝子彻谁赢,但无论谁胜谁负,都不能让其帝权膨胀如斯。

    “江流,如今的未央宫,六欲翻动,正是你的土壤,你总得做出点作用来吧。”

    江离眯着眼睛,心意浮动:“景帝不会真的杀吴王,一位法相巨擘,没有犯下滔天大罪,如此轻易就身陨,会引起庙堂诸公的反弹。

    既然如此,那就玩弄一下他的六欲,现在的吴王濞,应该还好控制一些吧。”

    江流悠然道:“不用我出手了,你说的对,帝王心术,的确比我这个人魔还可怕。

    我是天赋,但那位景帝,却是在以对人心的了解,在玩弄吴王濞。

    他要逼着吴王濞亲自来送死,让自己,顺理成章的送吴王濞入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