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斜风细雨入剑南 » 103章蜀山仓

103章蜀山仓

    各个帝国历来都不缺乏神秘组织,除了黑子和秀儿,其他人都有所了解。

    这个组织超越疆域,超出了前茅团和凤字营的范畴,让大家的实力剧增,是天大的好事。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兵器的配备。兵器都是人手两件,黑子选择长柄唐刀和单手苗刀;秀儿则是双手握苗刀和短剑;其它人都是一长一短两把剑,玛雅又给自己选了一把短刀;玲珑也为自己选了一把双手握的斩马刀和一柄短刀。

    在黑子和玛雅的要求下,送给梅山一把长柄唐刀,梅长老和多玛族长分别是一把苗刀和一柄剑。

    接下来大家分头行动,曾玉麟主要是规划建造蜀山粮仓。

    其实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对粮食的种植和仓储都表现出高度重视。《礼记王制》中论述:“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只蓄,曰国非其国也。”

    古代的粮仓也就应时代而生,如西周的陇东粮仓、秦汉的敖仓、隋唐的洛口仓。有句俗话,得粮仓者,得天下,粮仓也是历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官府还打着灾年赈灾的旗号,修建义仓,趁机从百姓手中掠夺粮食。义仓作为他们的政绩,成为加官进爵的资本,即使灾年,他们也不会开仓放粮。

    粮仓需要地势险要,土层坚硬、干燥,又要水路交通便利,蜀山脚下以上条件正好都符合,正是合适之选。

    唐苏对这件事非常重视,官府做事容易引得百姓怨声载道,并且办事拖拉。

    曾玉麟虽然是给自己做,但是哪次大家没有跟着受益,包括上次换粮,边军有了粮,百姓的负担自然就减轻很多。

    唐苏决定从雅州、邛州、蜀州、汉州、文州征调10万百姓做徭役,又从锦官城和天府军抽调修建粮仓的能工巧匠修建蜀山仓。

    粮仓城是长方形,南北城墙长600米,东西城墙长750米,墙高6米,墙厚12米,仓城又分粮窖区和管理区,粮窖计划修建600多座,计划储量5亿多斤。

    甘道长占卜出黄道吉日。在吉日举行了盛大的仪式,百姓载歌载舞。献祭了猪、牛、羊,唐苏和曾玉麟亲自祭天,然后破土动工。

    服徭役是百姓的义务,一般是自己带口粮。

    曾玉麟是粮商,百姓的吃食全部由蜀都商号来出,这就大大提高了百姓干活的积极性。加之曾玉麟提供的都是上好的饭菜,并且米饭管饱,还有泡菜,有时还有荤腥,那来服徭役都是美差。

    听说是徭役,刚开始百姓都找各种原因和理由推脱,各地来的人也很少。后来听说伙食由蜀都商号免费提供,还管饱,并且可以吃到盐,百姓争相参加。本来是征调10万人,最后来了20多万人。

    这其中夹杂了好多老弱妇孺,这些人也干不了重活,相当于曾府给养起,并且人数还在增加。维持秩序的乡勇天天驱赶,效果不佳。

    曾玉麟知道百姓是真的没有办法了,否则谁会如此低声下气的放弃尊严。他们只是想活下去而已,这没有错。

    在工地开饭时间,曾玉麟带着诗诗和李珠儿到工地看看,玛雅在后面带着大小多哥一路相随。他们虽然身着便装,但是气质出卖了他们。他示意管事的不要声张。

    他看到几乎每名徭役身旁都围有老人和孩童,都是瘦骨嶙峋的,几人共吃一碗饭。非常自律,也不去多添饭。当他们看到曾玉麟一行人,眼中流露出恐惧,迅速低下头。

    曾玉麟没有勇气看下去,让管事通知下去,饭后所有工头开个会。

    很快200多工头怀着忐忑的心情,前来报到。大家都知道拖家带口的前来蹭饭的事,他们自己也是这么做的,生怕曾玉麟给他们断了活路。

    曾玉麟看表情就知道大家的想法,在珠儿的提醒下才想起,自己的神情过于沉重。立马换上一副春风和煦的面容,清了清嗓子开口道:“我看到了,大家的日子都过得很艰难。能来服徭役的,都是家里的顶梁柱,父母妻儿的靠山。但凡有条活路,他们也就不会来了。”

    听了他的话,大家频频点头。

    曾玉麟接着道:“妇女、老人也吃不了多少,大家就统计人数,造上名册,他们就帮忙洗衣做饭。孩童在工地上跑也不安全,大家也统计造册,明天安排女兵过来,教他们读书识字。”

    听到曾玉麟的安排,大家喜极而泣,真是遇到大善人了。对于曾玉麟来说就是回报社会,结一段善缘。

    第二天管事的急匆匆的赶来禀报,工地少了几万人。曾玉麟让他稍安勿躁,过几天人就回来了。曾玉麟猜测,他们是回家接人去了。

    果不其然,几天后人都陆陆续续的回来了,身旁不是多了妇女,就是多了孩童。

    那天见到那么多孩童,李珠儿心里并不好受,因为她也是将要为人母。

    曾玉麟能体会到她的感受。他们把孩童按照年龄分成中班和大班,没有按照性别再分班,年龄太小只能有父母自己照看。吃的对于他来说好解决,穿的也可以慢慢做,由于人数众多住的就成了问题。

    珠儿建议把会所腾出来让他们住,不够的话也可以到清城观暂时借个地。

    曾玉麟感觉这个主意不错,也不能立马行动起来。

    因为大家身上都有虱子跳蚤,人睡到哪里就带到哪里,这个问题必须先解决。

    怎么解决?换新的衣物、剪发和洗澡。剪发和洗澡那可是大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怎么可能轻易剪呢?剪发的师傅倒是不缺。洗澡也一样,大家认为洗澡会破坏身体的元气,那会让人过早死亡,也是对神的不敬。

    古代的皇帝受不了大臣身上的体味,为让大臣勤洗澡,专门颁布了法令。

    曾玉麟知道大家看他的眼神怪怪的,后来才知道自己澡洗的太勤了,引来大家的不适和诧异。

    他发现前茅团和凤字营的宿舍,虱子跳蚤成灾,专门给他们修了澡堂,教大家搓背。刚开始大家视他为洪水猛兽,渐渐的都喜欢上了。

    然后就是剪发,这个阻力非常大。蒋卫平营长带头剪,他是个狠人,因为头上虱子太多,干脆理了个光头。在他的带动下,大家纷纷效仿。宿舍的卫生,也就好太多了。

    玛雅身上的味道重,学着佟诗诗和李珠儿洗澡,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对于香喷喷的自己那是非常满意。

    进驻清城县的雪域国人在她的带动下,可能才开始洗人生的第一次或第二次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