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用三国志游戏称霸三国 » 第一百八十二章 刺

第一百八十二章 刺

    “公子,何事烦恼?”

    一旁的郭嘉看到韩罡眉头深锁,凑上来问道。

    要说韩罡这些部下里面,还是郭嘉最贴心。

    “奉孝先生,我在考虑北边的扶余、沃沮和挹娄这三个地方应当如何处置。”

    “这个......公子就按照马韩等国的办法处理不就行了?公子是有什么顾虑吗?”

    “这两个地方还是有所区别。扶余、沃沮和挹娄地域广大,而且在马韩等国更北边,冬天十分寒冷。即便咱们占了下来,恐怕也没有百姓愿意过去生活。”

    “时间长了,也就荒废了,到时候说不定又被别的部族趁虚而入。所以,我在考虑是不是留下扶余、沃沮和挹娄这三个部族,只要他们臣服于大汉即可。”

    “原来如此,公子的顾虑不无道理。”

    其实在辽东和高句丽这里,冬天就已经很冷了。这一点郭嘉深有体会,现在只是刚刚进入冬天,他的小身板就有点扛不住冻了。

    要是到了更北方的扶余、沃沮和挹娄,那里的冬天肯定更加难以忍受。

    “公子,不如咱们先派人前去这三个部族接触一下,如果他们愿意顺服,那就收它们做藩属国;如果有谁抗命不从,到时候咱们再出兵不迟。”这时候荀攸在旁边出了一个主意。

    “公达此计甚好,属下附议。”郭嘉也同意荀攸的办法。

    “好,那就依照公达先生的计策执行。”

    见到麾下两大谋士意见一致,韩罡也就从善如流了。

    随后,韩罡派出了三路使者分别前往扶余、沃沮和挹娄三地。

    其中,扶余和沃沮倒是听话,老老实实的答应了韩罡的要求。反正只是名义上的称臣纳贡,也没有什么大的损失。

    去大汉朝贡的时候,无非就是带去一些人参、貂皮之类的土特产,说不定还能换回不少好东西。

    再加上前一阵子高句丽发生的事情,作为邻国,扶余和沃沮对于具体的战况,多少都有了解。

    所以,韩罡的使者到了两地之后,两国的君主表现得都很乖巧。恭恭敬敬、礼遇有加,就当破财免灾了。

    而三家之中的挹娄,因为地处最北方,与高句丽并不接壤,所以他们对于高句丽的战事并不清楚。

    并且,作为三家里土地面积最大、实力最强的一家,挹娄的头领古力达自持勇武,认为自家距离大汉遥远,同时气候极寒。这些南方的汉人肯定受不了,不可能来进攻自己。即便来了,他也有把握战而胜之。

    所以,对于韩罡使者提出的称臣纳贡的要求,断然拒绝,然后把韩罡的使者直接赶了回来。

    的确,古力达的想法不无道理。

    当派往扶余、沃沮和挹娄三地的使者纷纷回到国内城之后,对于挹娄的处理方式,就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有建议立刻发兵,好好教训一下古力达的;也有担心现在已经进入冬季,士卒受不了严寒,建议等到开春,天气转暖之后再行出兵的。

    要知道,挹娄人现在主要的活动范围是在乌苏里江的周边。

    使者见到古力达的时候,是在前世里的伯力附近(也就是哈巴罗夫斯克)。

    据使者回报,挹娄人住在山林之中。因为天气极寒,所以挖洞居住。好养猪,吃猪肉,穿猪皮,并且身上涂满数分厚的猪油来抵御严寒。

    人数虽然不多,但是都很勇猛。因为常年生活在山林之中,族人都很擅长射术。

    无论是射人还是射动物,往往都能射中眼睛。

    用的都是四尺长弓,力道比得上强弩。

    而且喜欢在箭头上面施毒,中者必死。

    听了使者带回的挹娄情报,韩罡也是一阵头大。

    现在已经不仅仅是气候严寒的问题,这些挹娄人根本没有城池一说,你要想清剿挹娄人,就要进入山林和他们交战。

    那里可是挹娄人的主场,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那里的山林地形。韩罡的大军要是进入这些地方,那估计立刻就要陷入游击战的汪洋大海之中。

    而且,面对这种敌军极为分散的游击战,韩罡的特技“落雷”和“妖术”,可就威力大减。一个“落雷”扔过去,也不知道能够劈中几个人。

    可惜,最擅长执行清剿任务的周瑜,现在远在印度次大陆坐镇。

    如果为了对付挹娄,而把周瑜大老远的从印度次大陆调到这里,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

    况且,面对即将到来的极寒天气,以及必然会出现的冰天雪地,即使周瑜这个纵火犯来了,估计也会威力大减吧。

    一时之间,事情还真有些棘手。

    “公子,属下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这个时候,还是郭嘉站了出来。

    “哦?奉孝先生快讲。”

    “是,公子。咱们带来的兵将虽然大多都是北方人,但是挹娄那里的严寒,想必他们也是吃不消的。所以,属下认为,至少在明年开春之前,咱们是不适合出兵的。”

    “不过,虽然咱们的兵将不适应挹娄那里的严寒天气,但是作为挹娄的邻国,气候环境差别不大的扶余人和沃沮人适应起来想必问题不大。尤其是扶余,他们的疆域最北端,也就比挹娄人稍微往南一点。”

    郭嘉都说到这了,在场的都是聪明人,自然也都明白了他的意思。

    “奉孝先生的意思,是让扶余人和沃沮人替咱们出兵讨伐挹娄?”

    “回禀公子,属下正是此意。”

    “嗯,的确是一条妙计。即便不能灭掉不服王化的挹娄人,至少也能叫他们元气大伤。与此同时,也一并削弱了扶余人和沃沮人的实力,而咱们只是付出了一些物资。一石二鸟、一举两得,奉孝先生果然是神机妙算。”

    说罢,韩罡转头看向荀攸。

    “公达先生,让使者再跑一趟扶余和沃沮。告诉他们,由我们提供物资,支持他们出兵攻打挹娄。打下挹娄之后,按照出力多少分割挹娄人的地盘。”

    “是,公子。”

    很快,韩罡的使者再一次来到了扶余和沃沮,带去了韩罡的提议。

    这一次,两家可就没有那么爽快的答应韩罡的使者了。

    毕竟,三家里面,挹娄的实力最强,扶余和沃沮任何一家单挑都不是挹娄的对手。

    不过,现在有大汉在后面做后盾,并且答应提供大量物资,然后挹娄的地盘由他们两家分割。这对于两家的吸引力,不可谓不大。

    两家的君主,召集了各部头领,连着开了几天的会议。最终还是没有忍住韩罡递过来的诱惑,答应了韩罡的提议。

    得到肯定答复的韩罡,十分爽快地立刻就给两家送去了大量物资。

    看到韩罡果然守信用,两家的头领们顿时信心大增。对于他们来说,韩罡送来的可都是好东西,以前他们就是想买都没地方买得到。

    拿了好处之后,扶余人和沃沮人立刻调集了人马,从不同方向对挹娄人发起了攻击。

    以彼之道,还时彼身。

    对付游击战最好的办法,就是找来另一帮擅长游击战的家伙。

    即便到了前世里的民国时期,东北地区仍然活跃了不少啸傲山林的胡子,在冰天雪地里神出鬼没。

    更别说两千年前的东汉末年,这些以山林为家的部落,对于林海雪原的了解,是外人不可能比得上的。

    挹娄人会的招数,扶余人和沃沮人都会。

    而且现在得到了韩罡的大量物资补充之后,扶余人和沃沮人的装备,那可不仅是量变,甚至直接产生了质变。

    吃的、穿的、用的,无不超越了挹娄人数个等级。

    古力达做梦也没想到,他拒绝了韩罡的要求之后,来袭的不是汉军,竟然会是他的邻居。

    这一下,他之前有恃无恐的依仗,顿时荡然无存。

    他相对于汉军的优势,在扶余人和沃沮人面前根本就不存在。

    而得到韩罡补充的扶余人和沃沮人,无论从兵力还是装备上,都压倒了古力达。

    并且,在古力达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扶余人和沃沮人的偷袭在一开始就取得了巨大的战果。

    挹娄人损失惨重,节节败退。

    扶余人和沃沮人一路向北进攻,竟然十分顺利地占据了挹娄人的绝大部分地盘。

    最后,古力达带着所剩不多的挹娄人逃到了库页岛上。

    这个时候,扶余人和沃沮人派人来向韩罡报告。

    因为扶余人地处内陆,根本没有水军。而沃沮人虽然有水军,但是实力弱小,不是挹娄人水军的对手。

    所以,逃到库页岛的那些挹娄人,他们无能为力了。

    听完扶余人和沃沮人的报告,韩罡沉吟了一下。

    “诸位,我打算就此收手,留下古力达一条小命。你们觉得怎么样?”

    “公子的意思,是想给扶余人和沃沮人的身边埋下一根刺?”

    要说最了解韩罡心思的,还要属郭嘉。他反应极快,立刻就明白了韩罡的用意。

    “不错,我正有此意。得到了挹娄人地盘的扶余人和沃沮人,实力增加了许多。为了避免养虎为患,给他们留下一个仇人,作为一个制衡。”

    “公子高瞻远瞩,属下万万不及。”派韩罡马屁最积极的依然是郭嘉。

    “公子,属下也有一个小小的建议。”荀攸无奈地看了郭嘉一眼,这家伙也不知道委婉一点,马屁拍得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哦?公达先生请讲。”

    “属下觉得,之后分割挹娄人地盘的时候,咱们不要介入为好,就让扶余人和沃沮人自己商量着办。”

    “嘿嘿,公达,你这一招,深谋远虑啊。”韩罡还没有发表意见,郭嘉倒是抢先一步,坏笑着看向荀攸。

    荀攸面无表情,懒得搭理这家伙。

    “嗯,公达先生所言极是。”

    韩罡点点头,他也品出了荀攸的用意。

    虽然战前就说好了按照出力多少分割挹娄人的地盘,但是出力多少这东西哪里有个准头?扶余人和沃沮人肯定都说自己出力多。

    这划分地盘,必然有多又少。

    多的高兴,少的埋怨。

    如果韩罡来主导分配,虽然没有人敢不服。

    但是口服心不服,总是难免的。

    现在你们自己分,那就和大汉无关了。

    而且,认为自己拿少了的一方,对于占便宜的另一方肯定心怀不满。

    这样,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韩罡不用担心扶余人和沃沮人会联合起来对抗大汉在这一地区的统治权。

    况且,韩罡还留了古力达这根刺在库页岛。

    双重保险,应该可以确保大汉在这个地区的主导权了。

    局面发展到了这个地步,韩罡表示很满意。

    他把扶余人和沃沮人的使者叫到一起,十分大方地表示做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挹娄人的地盘你们自己分吧。

    果然不出韩罡等人所料,对于挹娄人的地盘的划分,扶余人和沃沮人吵得不可开交。

    双方都说自己出力多,应该多分一些土地。

    争执不下的时候,负责谈判的扶余人和沃沮人竟然直接上演了全武行,在谈判桌前大打出手。

    要不是韩罡的部下来得及时,说不定都会闹出人命来。

    就这,双方还不得不把自己一些受伤颇重,无法坚持的谈判人员替换回去养伤。

    眼见谈不出结果,双方一致同意来找韩罡,由他来主持划分挹娄人地盘的事宜。

    韩罡这里早就制定好了应对计划,看到情势在按照自己预想的方向发展,自然是委婉拒绝了双方的请求。

    他的理由也很冠冕堂皇:这次出兵讨伐挹娄人,大汉没有出兵。双方详细的战况,他韩罡并不了解,无法做到公平、公正地划分挹娄人的地盘。

    所以,划分挹娄人地盘的事情,他韩罡实在是不适合介入。

    不过,韩罡也划出了一条红线:有不同意见正常,吵架也可以,但为了避免伤了两家的和气,严禁动武。如果有人违反这一规定,那就不要怪他韩罡翻脸不认人。

    于是,在汉军的监控下,双方不得不再次回到了谈判桌上。

    最终,在历经数个回合的艰难谈判之后,实力更强的扶余人得到了更多的挹娄人地盘。而出力更多的沃沮人,则拿到了比较少的地盘。

    得知谈判结果的韩罡,微微一笑。

    种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