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末大拯救 » 088 各方毫客,如江如海

088 各方毫客,如江如海

    唐辰冬没有急着冲进书坊,他站在台下,将那张价值一两银子的书券,拿到手中仔细观看。

    巴掌大,纸张的材质非常厚实,正反面都有复杂且细微的纹理,这些纹理当然是印刷上去的,只不过,纹理的粗细,竟然达到头发丝的级别!

    这?

    唐辰冬作为一个读书人,自然知晓当前的印刷技术,究竟是何水平。像这样印出头发丝级别纹理的印刷技术,唐辰冬那是见所未见,更闻所未闻!

    当然,这主要得益于苏文铤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加工的铜制雕版,这种精雕细刻,即便是当时手艺最高的匠人,也雕刻不出来,因为太细了,太复杂了!

    这种铜制雕版如此精细,老爹苏德,以及苏农等人,曾好奇问过,它是如何得来的?

    上次苏文铤陪柳如是一起去松江府,半路上遇到的那名英吉利人——奥利弗·克伦威尔,自然做了苏文铤的挡箭牌。

    苏文铤说,上次因为救了奥利弗·克伦威尔一命,而奥利弗·克伦威尔,乃是英吉利皇室成员,为了感激苏文铤的救命之恩,所以赠送了许多东西。

    那种铜制雕版,就是其中之一。

    还有上次苏文铤“取”出的沐浴露与洗发水,也被苏文铤说成是奥利弗·克伦威尔赠送。

    唐辰冬拿着书券,再仔细一看,此书券上,竟利用繁复如头发丝的纹理,描绘出许多字样。

    比如“苏晋书坊”、“银书券”、“面值一两”等等,另外,还有一串日期,崇祯十年四月……

    除了字样以外,书券的正面,许多纹理,竟组合成了一朵花,那是一朵菊花。背面,则是一副山水图,也是由繁复的纹理构成!

    唐辰冬抚摸书券上的纹理,竟微微感到一种极细微的凹凸感!

    印刷书券的墨水,自然不是普通的墨水,乃是在苏文铤的指导之下,由苏氏印刷作坊的工匠们,慢慢试验出来的一种新型油墨。

    这种油墨添加了香料,所以嗅闻书券,会有一种淡淡的香味,同时,印刷在纸上,不易掉色,摸上去也有一种凹凸感。

    纹理,还有这种特制油墨,这种书券,在大明王朝,苏文铤不担心有人能够仿制。如果真有高手匠人花费数年时间,仿制出来了,那时候,苏文铤已经启用第二版……

    苏晋书坊二楼,吴日生拿着一张书券,看了半晌,终于明白,张晋为什么会说“有人仿制出来,我们就当他们的书券是真的……”

    这种书券,谁能仿制?

    吴日生断定,在大明王朝没有人可以仿制苏晋书坊的书券!

    唐辰冬看完书券,将之贴身藏好,迈动脚步,也挤进书坊。

    今天书坊所有书半价,而且涌进书坊的人越来越多,唐辰冬动作不快点,恐怕他想购买的那本《论语释疑》,就被抢光了。

    书坊二楼,那吴日生和李玉,以及孙兆奎三人,也一起下楼,进入书坊,开始选书。吴日生纯粹是闲逛,李玉则是购买红楼梦。

    “各位客官,外面书架上的书,乃是样品,不买的,只供各位客官翻阅查看。若各位客官需要购书,请到前台,说明购何书,由书坊的伙计从库房取出……”

    店中人头攒动,一个书坊的伙计,扯着嗓子不停在那说那句话。

    刚进入书坊的唐辰冬、吴日生、李玉等人,第一时间就听到了。

    唐辰冬在拥挤的人流中,挤了半日,终于挤到放有《论语释疑》的书架旁。这古代的书坊,书籍排列顺序都差不多,唐辰冬作为一个经常“闲逛”书坊的人,自然知晓他要的那本书,到底在那个书架上。

    “找到了!”

    唐辰冬终于在书架底部,发现这本《论语释疑》,他取出,咦?这本书拿在手上时,唐辰冬立即察觉到不对。

    很薄!

    唐辰冬想买这本书想了一年,这一年多来,他进入各家书坊,查看此书的次数,恐怕不低于四五十次。

    对这本书的重量,厚薄等参数,唐辰冬早已了然于胸。

    这本书,薄了!重量,似乎也轻了!

    唐辰冬怀疑拿错了书,定睛一看书本封面,“论语释疑”四个大字分外显眼,没错,就是这本书!

    翻开第一页,当唐辰冬看清书中内文时,他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此书,相比其他家作坊的书,重量变轻,页数也变薄,这都是有原因的!

    原因很简单,此书中的字,非常小,起码是其他家书坊的四分之一大小,或者五分之一大小,比手抄本的蝇头小楷,还小着一号!

    但是,尽管本书印刷的字体很小,但却印刷得十分清晰,字迹的墨迹饱满,每一横,每一竖,每一个笔画,甚至每一个钩,笔画拐点上的小突起,全都清晰且饱满地印刷出来了!

    整个版面看起来非常舒服与干净,唐辰冬敢断言,苏家印刷作坊印刷的书,是他见过之中印刷得最好的,恐怕也是整个大明印刷得最好的!

    快速翻看几页,查看内容无误后,唐辰冬立即将此书放回书架原位,挤入人流,费了老大的劲儿,终于挤进书坊前台前的一条……长队!

    第一批冲进苏晋书坊的人,基本上已经看好了自己要买的书,在书坊伙计呼喝下,于书坊前台,排成一条长长的队伍。

    唐辰冬自觉站到队伍末端,插队,对唐辰冬来说,基本不可能,被唐辰冬紧紧攥着的那一张面值一两银子的“银书券”,就得自苏晋书坊。

    而且,唐辰冬此番排队,除了购买那本书以外,还要将手中紧紧攥着的“银书券”,兑换成铜钱。

    要是此时插队,万一被苏晋书坊所恶,将他手中的“银书券”收回,那可就糟糕了!况且,书坊的伙计,来回吆喝,在保持队伍整齐。

    唐辰冬自觉,作为一个读书人,应当遵守店家的规矩。

    “掌柜的,来一本《礼记》。”

    “好嘞,客官稍等。”

    “掌柜的,来一本《春秋公羊传》。”

    “好的,您稍等片刻!”

    “来一本《尔雅》。”

    “稍等!”

    “《墨子》!”

    “好!”

    书坊前台,由几张大条桌案围成,内里空间颇大,有几个大书架,书架上整整齐齐,堆满了一摞一摞新书。

    前台外面书架上的书,是供客人翻看的样书,前台内里书架上的书,则是全新的,未曾翻看过的。

    购书的客官只需对坐在前台椅子上的掌柜,说出自己想买那本书,掌柜的则吩咐书坊伙计们,要么从前台内书架上取,要么进入库房中取。

    这样的售书方式,速度上,虽然慢了一点,但最重要一点,这种方式,也可以保住每一位客官买到的书,都是未曾翻开过的。

    因为部分书中夹着“铜书券”与拼图卡牌,书籍售卖之前,保住其未被翻阅过,这是一种公平!

    前台不时出来客官报书名的声音,唐辰冬在长长队伍后面,往前张望,可以看见,前台中的书坊伙计们,不停找书,送书,跑的飞快,像是不停加鞭的陀螺。

    “掌柜的,来一千本《论语》!”

    这时,前台方向,传来一个声音粗壮与洪亮的声音。这个声音一出,熙熙攘攘如菜市场的书坊,瞬间安静,书坊中众人,纷纷看向前台。

    书坊中众人惊诧,并非为那个声音如何粗壮与洪亮,而是他话中的内容。一千本《论语》?

    书坊中人都不是傻子,这“一千”的数量,可以让人联想到很多事。

    很明显,此人就是来找茬的。

    应该是城中其他某家书坊派来,专门“收购”苏晋书坊半价书籍的!

    这是一种商业手段,书坊中人,全都擦亮了眼睛,一眨不眨看着前台掌柜,他们要看看这掌柜,如何处理此事。新生的苏晋书坊,能否度过此次难关。

    人群中,吴日生、孙兆奎、李玉三人,也凝固了眉头,他们今日是苏文铤邀请的客人,自然不希望看见苏晋书坊出问题。

    “孙兄,你在下面看着,我上楼去通知苏兄!”

    吴日生留下一脸不怎么情愿的孙兆奎,挤开一条路,从书坊后院上得二楼,却见苏文铤淡定地坐在那里喝茶,并且,一个书坊伙计,正在禀报楼下所发生的事。

    吴日生走来,那伙计刚好说完,被苏文铤打发下去,与吴日生错肩而过。

    “苏兄,想必你已知晓楼下发生何事了,依在下看来,那定是其他书坊派来的人,专门捣乱而来,苏兄,你要如何处理?”吴日生问道。

    “呵呵,吴兄,此等小事,掌柜的就可以处理好。来来,吴兄,你能第一时间上来通报于我,这份情在下记下了,在下以茶代酒,敬你一杯。”

    苏文铤倒满两杯茶,递一杯给吴日生,碰杯后,一饮而尽。

    吴日生见苏文铤那淡然的样子,心中松了口气,在苏文铤对面椅子上坐下,笑道“也好,等楼下处理完此事,人群稍减之后,我再下去,现在下面太挤了……”

    楼下。

    “掌柜的,来一千本《史记》。”

    “掌柜的,来一千本《楚辞》。”

    “掌柜的,来一千本《千字文》。”

    ……

    自那壮汉开口,要一千本《论语》之后,不待掌柜的回答,此人身后,又跳出十多人,一人上前,就吆喝要一千本某某书,转瞬间,就将书坊前台围了起来。

    那掌柜的,倒也不惊慌,似乎早就预演过此类事件,他笑着拱了拱手,说道“各位客官,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这里。”

    明末大拯救p

    p明末大拯救62328dexht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