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白蛇问天 » 第122章 擦肩而过,天将大变

第122章 擦肩而过,天将大变

    许宣故意放慢脚步,那人也跟着慢了下来。

    不过,令他惊讶的是,那人竟然悄无声息地处理掉其他三拨耳目。

    那这样做就很明了,这个人只想与他单独见面,或者是为了杀他而不被人察觉而已?

    终于按耐不住,要动手了?

    许宣这般想着,但同时也早已最好防备。

    那人身影一闪,径直落在许宣的前面,堵住他的去路。

    许宣心中一凛,不曾想竟然还有一人,堵住了他的后路。

    “二位,有何贵干?”

    “许大人,有人想见你,跟我们走一趟吧!”站在他前面那个黑衣人冷声道。

    许宣笑了两声,道:“想见我就直接来翰林院就是,何必多此一举?”

    “那不是我等考虑的事情。”

    许宣叹了几声,道:“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真是麻烦!”

    话音方落,许宣冷不防朝从油纸伞的伞柄中抽出一把黑色细剑,骤然刺出。

    剑气如虹,直贯胸膛。

    那人没想到许宣竟然会武功,仓促之下也只能硬抗。

    只不过,他未曾料到,许宣内力之强,剑气贯穿左胸,绞碎了心脏,瞬间死亡。

    许宣身后之人也是大为震撼,但还没等他出手,许宣早已一个翻身,持剑而来。

    “叮”的一声脆响。

    剑尖触碰到刀身,发出清脆的金属声。

    许宣借力后撤一丈,然后飞身来到那人头顶上方,右手握剑,笔直刺下。

    那人匆忙举刀,挡住剑尖。

    不曾想,许宣突然撤剑,左手并拢,朝那人打出一掌。

    那人举起左掌,迎了上去。

    “轰隆”,两股强大真气轰然炸开。

    “好强!”那人心中暗忖道。都是许宣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哪里想到还是个顶尖高手。

    只见,许宣右手再次握剑,将体内真气灌注到剑身上,然后撤剑。

    长剑脱手飞出,化作一到寒光,穿透那人的咽喉,鲜血汩汩往外冒。

    “你,飞剑!”

    那人说了三个字,便仰面倒了下去。

    许宣右手一抓,长剑飞回手中,插入伞柄中,然后迅速逃离。

    他前脚刚走,后脚便有人赶了过来。

    “什么人所为?”一个灰衣老者看着两具黑衣人的尸体,神色凝重道。

    “这二人,一个是被剑气所杀另外一个被人一剑穿透咽喉,是个用剑的顶尖高手!”

    老者皱眉道:“长安城内什么时候多出这样的高手?”

    “这个许宣不简单啊!”

    老者望向他对面的这个中年男子,问道:“你的意思是许宣背后有高人?”

    “能够代表儒家参加四教论衡,你还真以为他仅仅是因状元这个身份吗?”

    老者想不通,便问道:“他们是什么人?”

    “不知道!带走再说!”

    说完,两人各自拎起一具黑衣人的尸体正要离开。

    “不好!”中年男子大声喊道。

    老者还没来得及反应,便被突入其来的一刀砍掉了头颅。

    中年男子顾不得同伴的死活,扔下黑衣人尸体,迅速逃离。

    “不用追了。把尸体处理干净!”一个光头大汉冷声道。

    “是。”

    此时,天色越发阴沉下来,沥沥飘起了细雨。

    光头大汉抬头看了看似乎就要垂下来的天幕,眉头紧皱道:“下雨了!”

    许宣撑起那把油纸伞,走到朱雀大街上。

    他步伐不快不慢,并未之前的厮杀而感到惊慌。许宣的脑海里在不停过着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原本那些不相关的事情,渐渐的,可以用一根线串了起来。

    但距离自己想要的那个答案,又似乎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白素贞撑着一把书画油纸伞,漫步于朱雀大街上。

    雨渐大,风渐起,路上行人脚步匆匆。

    许宣边走边想,似乎没有注意到身旁的行人。

    而就在白素贞撑着伞从他身边路过时,许宣突然停住脚步,然后转过身来,朝身后望去。

    一把伞,一袭白衣,这样的画面,似乎曾哪里见过!

    他想追上去看个究竟,但终究还是作罢。

    梦境终究是梦境!

    只是,他的目光依然停留在那边伞上,直到它消失在视线中。

    莫名的,许宣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他突然心生一丝悔意,为什么不上去看上一眼,哪怕与梦境不同,那也比现在暗悔要好的多!

    许宣转身离去。

    白素贞莫名停了下来,她转过身来,朝身后望去,但眼前除了撑着伞的匆匆路人,好像没有什么可以值得她多看一眼的地方。

    方才,她心生一丝悸动,似乎有人在暗中打量着她。

    但那目光没有一丝杀意,平淡如水中,又仿佛还夹杂着些许的惆怅。

    白素贞穿过朱雀大街,来到荐福寺门前。

    荐福寺,皇家寺院!

    唐时,为武则天儿子李显的住宅。武则天在位时,曾将其改名为大献福寺。武周天授年初,又改名荐福寺。

    白素贞在寺门前,看了片刻,然后拾级而上,穿过寺门,走入其中。

    就在她踏进寺庙的那一刻,寺庙后院的一处禅室,一位老僧微微张开双眼,自言自语道:“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奈何缘浅缘深!”

    这位老僧不是别人,正是荐福寺的方丈-永贞法师。

    白素贞转世为人时,因有蛇咒,其父带着她曾去找过永贞法师。奈何,永贞法师那年不在天泉寺中,而是四处云游,彼此错过。

    而后,永贞法师来到长安城,在荐福寺遇到义净大法师。

    义净法师在荐福寺主持怫经译场,翻译经文,是玄奘之后在佛经翻译上取得成就最大者。

    在荐福寺期间,永贞法师受其熏陶,被其广博高深的佛法所折服,便拜其门下,成为义净法师的嫡传弟子。

    义净法师功德圆满后,永贞法师便成为荐福寺的方丈,因其佛法之高,博得朝野敬仰,其地位仅次于当朝国师松山真人。

    松山真人出自青城派,乃玉虚子的小师叔。

    不过,松山真人比较低调,哪怕是青城派弟子,也很少知道还有这么一个大人物存在。

    粉巷,长安城人气最旺的地段。

    这里是各种胭脂水粉的售卖地,也是青楼最集中的地段。

    许宣来到一处院落大门口,收起雨伞,然后敲了敲门。

    片刻,便有一个老管家开门,对着许宣客气笑道:“许大人,老爷在里面等您了。”

    许宣抱拳道:“有劳李伯了!”

    李伯带着许宣经过院落,穿过连廊,来到一座阁楼门前。

    “许大人,里面请!”

    许宣朝李伯微微弯腰,然后走了进去。

    阁楼里,站着一个身穿银白色儒衫的中年男子,右手拿着一本书,左手握着一壶酒。

    若是白素贞见到他,便知他就是当初在蜀郡城中出现的元白。

    三十多年过后,元白比之当初也只是鬓角多了些许白发,身上依然散发着洒脱不羁的气息。

    “学生拜见老师!”许宣弯腰拱手道。

    元白微微笑道:“入了翰林院,成了翰林学士,滋味如何?”

    许宣如实道:“如履薄冰,如坐针毡!”

    元白哈哈笑道:“谨小慎微是好事,但也不能凡事处处束手束脚,该喝花酒去喝花酒,别老是陪着那些圣贤吃寂寞!”

    许宣汗颜。

    元白放下手中书卷,然后走到窗前,望着天幕,沉声道:“太上皇年轻那会,曾见过一位得道高人。他曾问那高人,治理好一个国家,有什么好办法没有?你猜那高人怎么说?”

    许宣心中一惊,不知道自己老师为何提及太上皇之事。

    “还请老师明示!”

    元白沉吟片刻,道:“圣人之道在心,不在他求。”

    许宣顿时怔住了。

    “太上皇说,好一个‘道在心,不他求’,能否度他为道士?”

    元白自问自答道:“那高人说,陛下乃一国之君,出家修道,断然不可。不过为陛下祈求长寿倒是可以做到。敝山修炼之处有一个浮丘石室,只要将陛下的生庚八字写在一块简上,然后投入其中,陛下定可福寿双全!”

    许宣似乎听出他的弦外之音,只是太过震撼,讶然问道:“老师,太上皇照做了?”

    元白点头道:“太上皇当即命人将生辰八字写在了一块金简上,然后交给了这位高人。”

    许宣好奇那金简上具体写下了什么内容,问道:“老师,那金简之上刻有何文?”

    “大唐开元神武皇帝李隆基,本命乙酉八月五日降诞,夙好道真,愿蒙神仙长生之法,谨依上清灵文,投刺浮丘公石室。位忝君临,不获朝拜,谨令道士孙智谅赍信简以闻,惟金龙驿传。戊寅八月丁酉朔五日辛丑告文。”

    “道士孙智谅,是何须人也?”许宣脱口问道。

    元白神色凝重道:“恐怕,就要成为一个死人了!”

    许宣心思缜密,自然品出这句话的真正意图,失声道:“要变天了!”

    元白对他这份心思极为赞赏,浅浅笑道:“该来的总是要来的!”

    “老师,还知道什么时候?”许宣追问道。

    元白看了他一眼,道:“今日让你过来,就是让你有个心理准备。这届的四教论衡,很热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