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他来自未来 » 第七章:大佬,商量个事儿…

第七章:大佬,商量个事儿…

    “我同学是林想,写小说的!”这句话在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后,广为流传,甚至不局限于校园之内。

    有的同学在企鹅号上聊天的时候,给联系的人介绍,有的在论坛上到处搜索关于林想的事迹。

    于是,原本在网上已经快完结的《少年的你》,随着大批年轻人群纷纷涌入网站,再次火热起来。

    “实体书得赶紧出版了。”林想翻看着论坛里的留言,想道。

    这天深夜十二点多,伴随着最后一个字符敲下,林想的“处、女作”《少年的你》正式完结。

    作为林想出道的第一部作品,意义非凡。

    然而这只是电子书的完结,后续一系列工作才要开始。

    在网站上留下一些感谢编辑,感谢书迷支持之类的话语,林想下线。关电脑睡觉,明天得上课。

    第二日早上,英语课。

    教授英语的是一位女老师,真真的美女教师。

    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后留学美国,在美国工作过几年。

    她名叫覃晴,英文名:QinQing。简称Q老师,如果引入羊城本土叫法,也可以叫:阿Q………

    她上课,通常都是架着一副黑框宽边眼镜,不知是因为近视,或是单纯的为了时尚而搭配。没见过她黑发披肩的模样,都是束着发。她的穿着是教师标准的职业套裙。偶尔也会换上一套修身的小西服。她讲课用的是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语,说中文的时候没有一丝“广普”的口音。再加上她耐看的面容,一种知性的美,拂面而来。

    林想就爱上她的课,除了喜欢英语这门课程,还有她的人,相信林想的同学也会一致认为。

    覃晴讲课的方式很符合当下年轻人的胃口。不只照本宣科,她还融会贯通,每每讲到一些语法用句,她会引申入自己在国外留学期间的趣味见闻。让同学们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加强词句记忆。

    所以很多同学都巴不得一上午,或者一下午都是英语课。美女老师本就受欢迎,如果再学识丰富且教学风趣,想被冷落都没有机会。

    林想边听边记,虽然后世他口语不错,可以跟外国友人正常语言交流,但在语法,短语中他还是认真的做着笔记。

    时光总是容易流逝,一堂课在师生的合力配合下,欢快的结束……

    周六下午,休息日。

    林想骑单车来到深海音乐学院附近。他来出版社找找机会。

    沿路观察好久,最终在一家名叫“粤文艺出版社”的公司门口停下。

    敲响玻璃门,得到答应后进去。

    办公室里人数不多,都在各司其职中。

    “你好,请问你们老板在吗?”实在是不确定怎么称呼出版社的负责人,是经理、社长、主管还是老总?索性直接说老板。

    一位文员模样的女士回道:“请问你有预约吗?”

    见鬼的预约……

    “我就是路过,然后想拜访一下你们出版社的负责人。”林想说。

    文员女士又问道:“你是记者还是哪个单位的工作人员?”

    “都不是,我是个作者,写了一本小说,想跟你们负责人商谈一下出版事宜”,林想补充道:“麻烦转告一声,我可以在这里等。”

    说着自顾自在椅子上坐下。

    文员并没有因为林想面嫩、年纪小就奚落或是拒绝,也没有说什么阴阳怪气的话,这些对她来说不重要,她只需本分的做好自己文员的工作就好,带话只是举手之劳而已。

    不一会,一个“身肥体硕”的中年男人在文员带领下,走到林想面前。

    “小朋友是有什么事情吗?”中年男人开口问道,之所以面见林想,是出于一个久经江湖、阅历丰富的成熟男人对陌生人的尊重。贸然拒绝别人是不礼貌的行为,尤其是做生意的人。

    但是,这个“小朋友”也用的很有灵性。

    林想也没有计较,人家孩子可能都跟他差不多大了。

    “您好,我叫林想,您可以叫我小林或者林仔,请问先生贵姓?”林想客气的说,求人办事嘛,礼貌一点总有好处的。

    “免贵,鄙人张译斌,是这家出版社的老板,有事可以给我说。”

    林想初次听闻,差点听成是后世知名的“小绵羊”的名字。

    主要是张老板口音实在很有“广普范”。

    于是林想也用粤语给对方说道:“大佬,可不可以跟你商量个事儿?”

    接着将自己想要寻求小说出版,以及“魔都一日游”的事跟他说。

    说完静静地等待对方答复。

    张译斌听完林想的话,没有急着回答,换成粤语问道:“本地人?”

    林想不知他要表达什么意思,顺口回道:“是的,家离这里不远,目前刚上高一。”

    “我可以看看你的小说吗?”张译斌问。

    林想从背包里拿出一本笔记薄递给他道:“这是我写书时记录下的一部分稿件,有故事情节,创作背景什么的,你先看看。”

    起身给那个女文员借了电脑,搜索,打开网页,找到自己的小说。

    “我的小说是发表在‘蓉树下’的,算是小有名气,最近刚刚完结,你可以看一下。”林想说道。

    张译斌飞速翻阅几张书页说道:“校园霸凌题材,目前市面上很少见。”说着又大致看一遍。

    一番思考,来到电脑旁,林想边为他指引,边介绍各种网站数据,方便他查阅。

    大半个小时过后,两人坐在茶几上喝着茶水聊着。

    双方都在相互探寻。

    林想主要是在意对方是否有出版的意愿,张译斌探索的是要如何解决这件事。

    张译斌之前说,他是这家出版社的老板,不是职位上的描述,而是实际意义上的出版社法务代表人。

    他以前在国营出版社任职,后面辞职创业。依托当年在单位“残存的”人脉关系,创办了这家“粤文艺出版社”,算是当年“经商热潮”主动“下海”的一员。走过最初的草创班子、渐入正轨,到后面经营生意日渐兴隆,最后到现在入不敷出,整个过程差不多十来年。出版社生意不好,跟他经营妥不妥善,业务能力强不强没有关系,这是一个时代发展的缩影。出版社,尤其是他这种民营的传统出版社,随着日益增长的互联网发展趋势,传统纸媒出版业必定是会受到新兴网络传媒的冲击。如果不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或是大量注资,没落是必然的。张译斌也明白,最近几年他的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书籍越来越少,不是靠着几本经典的读物撑着,他的粤文艺出版社早关门大吉了,注资,没那么容易注资。

    从事出版行业多年的他深深明白:出版社最重要的什么,是出版物的内容。

    看的出,林想的小说在网上颇受欢迎,有一定的读者基众。这是个机会,如果顺利出版他的书,不说让出版社“起死回生”,小赚一笔是可行的。

    不过他觉得林想有点“狮子大开口”,要20%的版税分成,不买断,不千字付费。要知道时下大多数作者的分成基本是7%—8%,十几的都是成名已久或是当下畅销书作家。

    该怎么办呢?张译斌思索着。

    林想也在思索。

    他甚至觉得如果实在不行,把版税分成降低一点,先出版书,看后续销量再说。

    “张生,请问你的出版社是国营的还是民营的企业?”林想不确定的问道。

    张译斌掸一下夹在手指间的烟,说道:“是我自己经营的企业,我就是老板。”

    “现在效益怎么样?看你们都挺忙的。”之前林想一进门就观察过,工作人员不多,但都在工作。

    张译斌指指员工说道:“我公司规模不大,除了印刷厂那边,办公人员基本就这些。”他说得很诚实。假如未来能一起合作,林想也算自己人,没必要隐瞒什么。他这样的坦诚很少见,很多老板公司不大,却自己把它夸上天,明明是在亏损,硬是说成“日进斗金”。

    林想听完话很敬佩,他喜欢坦诚的人。

    “实话和你讲,我这个出版社现在不景气,已经半死不活了,未来如何经理,我自己都拿不准。”想通一些事,张译斌索性告知林想自己出版社的真实境地。

    听到着,林想突然心中一震,难道还有什么操作空间不成?

    “贵公司现在价值多少?”林想询问道。

    “加上印刷厂,应该有一两百万吧。”张译斌回道。

    林想光速转动脑袋,按20%分成算,如果自己出版的小说能卖100万册,以当下一本书接近20块的价格,自己可以分到四百万左右,就算折一半,自己也可以拿到两百万。

    哇哦,想想都激动,人生第一桶金啊!

    一个主意在脑海中诞生。

    “不谈小说分成问题,咱们换个其他方式合作?”林想问。

    张译斌示意洗耳恭听。

    林想说道:“既然贵公司遇到问题,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

    张译斌考虑一下回道:“排除其他不可控因素,最需要的当然是钱。”

    说着看了一眼林想停在玻璃门外的自行车,怀疑到:难道这小靓仔还是个富二代?

    “那我以小说的分成形式,按比例入股贵公司怎样?”林想狡捷的问道。

    张译斌差一点脱口而出“可以”,回神一想,不对啊,这不是小说分成都还没有谈妥吗,转眼又扯到入股的事情上去。好一招“空手套白狼”,险些上当!

    想明白,张译斌说得:“我们继续谈谈分成吧。”

    林想却不想轻易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如果你答应入股的事,公司依旧让你管理,并且你可以得到10%的股份,将来视公司发展情况再上调或下降一定的股份。”接着又趁热打铁道:“我知道你是老板,看我年纪小,会认为我信口开河,但你自己经营这么多年,也就这样,这话有点难听,事实却是如此。反之,一起合作,就算最后失败,你的公司还在,你最多损失一点出版费,人工费什么的,到时我的书免费送你,扔垃圾桶都行!”林想一口气讲完,喝口茶等着回答。

    一开始,张译斌确实是当林想在“瞎说”,毕竟林想年纪在哪,一个小孩能有什么作为呢?慢慢地,两人越聊越有话题,林想的种种反应超越他自己的年龄。光听谈话,甚至会认为,是两个同行业的至交好友在畅谈心扉这让张译斌这个中年人,有种不真实感。

    回道话题上,张译斌说会认真考虑一下,再给林想答复。

    眼看即将面临再一次的“失败”,林想果断放出一个诱饵:“如果这次合作成功,我下一本书马上开始写作,且质量不低于这本,现在我已经有大概的故事情节了。”说完微笑着告辞。

    推开玻璃门,林想跨上自行车准备回家吃饭。

    张译斌立马追出来坚定地说道:“我同意你的方案,分成入股。我跟你博一把,假如还是失败,我再卖公司。”

    林想终于如负释重的笑了:“我保证我们都不会失败!”

    稍后,两人商定,明天中午来正式签订协议,以及后续合作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