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澶渊盟 » 第九十三章 讨价

第九十三章 讨价

    众首领中又有人问道:“那到底准备要多少钱呢?”王继忠微微一笑道:“至于要多少钱,我们双方还得坐下来谈,我估计在每年十万到二十万两之间吧!我觉得这个数目不会令赵恒太难堪!”众首领中有人说道:“这么点钱怎么分?”萧燕燕接过话道:“今天先不说怎么分,待议和之事成功以后,我们再说怎么分不迟!”众首领听了只好不再言语。萧燕燕接着说道:“诸位首领可能觉得哀家要的少了,那哀家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我们面前有几只羊,大家是把它们杀了自己大吃一顿。还是先养起来,每天挤挤羊奶,薅薅羊毛,让它们生下羊羔,扩大羊群,给子孙后代留点财富?”众首领听明白了太后的意思,都默不作声。

    萧燕燕继续说道:“我们不顾性命,到处征战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想为子孙后代留些财富吗?如果士兵们看到那些战死的勇士留下的妻儿老小无依无靠,流离失所。那以后谁还会为我大辽南征北战?要是有了赵宋每年给我们的财物,我们就可以用它们来保障那些孤儿寡母的生活,让征战在外的勇士没有后顾之忧,兵不畏死战必勇,那我们就可以夺取更多的财物!”众首领听了萧燕燕的话,都为自己的短视感到羞愧,没想到萧燕燕一个女流之辈比在场的所有男人都有远见。萧燕燕的话停下以后,众首领都表示议和的事全凭太后一人做主!

    萧燕燕见说服了众人,就当场任命王继忠为此次议和的负责人。王继忠向在座的众首领表示一定会尽力为大辽争取最大的利益。事不宜迟,王继忠在众首领散去以后,就收拾了一番,再次来到了澶州城外,这次他不再走南门了,而是以大辽议和使臣的名义来到澶州北门高声叫门。寇准得知了消息,没让人开城门,叫士兵从城头放下箩筐将王继忠坐着箩筐进了澶州城。王继忠出了箩筐,就要求见赵恒,不见赵恒他一句话也不说。寇准等人也没办法,只好带着他去见赵恒。见了赵恒,王继忠就跪倒在地,如释重负地说道:“圣上,罪臣这次幸不辱使命,那萧燕燕同意议和!”赵恒心里顿时轻松起来,问道:“那她有何条件?”寇准等人一听,心里都堵得要命,眼看自己就要打赢了,却问输家有何条件?这不是胡闹吗?想到这里,寇准站出来道:“皇上,既然是辽国派使者来议和,应该是咱们提条件!”赵恒一听皱着眉头道:“寇卿家,我大宋泱泱大国,有点气度好不好?不管谁先提出来的,毕竟人家现在是在咱们的地盘上!你能让他们空手回去吗?”寇准道:“皇上,他们是不请自来的!占我河山,杀我百姓。现在我们快要将他们合围了,正是报仇的好机会,陛下怎么能轻易言和呢?即使言和也得让辽国纳贡称臣呀!”赵恒不耐烦地打断寇准的话道:“不要再说了!再打下去除了徒伤人命,增加仇恨之外,朕实在看不出还会有什么好结果!”

    王继忠也站起来说道:“诸位大人,圣上所言极是!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在下曾经也如诸位般铁胆丹心,率兵与契丹人死战过,深知战争的残酷。被俘后我想了很多,以战止战终究是下策,和平共处,互惠互利才是上策。诸位请想,那契丹人兴兵南犯必是有所欲求,如果他们想要的东西是我们最宝贵的,我们肯定不会给他,到时打起来也是没有办法;如果他们想要的东西对我们来说无关紧要,我们大可以先给他,然后再想办法赚回来嘛!”

    赵恒点头道:“王大人所言极是,契丹人只不过是想要些钱财,我们给他便是!何必为了些钱财而杀戮不休,令天下生灵涂炭!”寇准道:“皇上,以我大宋的民脂民膏资敌,无异养虎为患呀!”王继忠道:“寇大人有些危言耸听了,我在辽国也呆了两年,对契丹人多少也算有些了解,这些契丹人可以说是有勇无谋,他们大都生性豪爽,不会算计。辽国的百姓不懂农桑,也不会经商,只会养些马、牛、羊,以此等牲口与我大宋交易,换取些五谷杂粮和丝绸棉布来过活。在与我大宋交易时,契丹人因为不善算计,所以利润大都被我大宋所赚取,长此以往辽国百姓的生活日益困窘。所谓穷则生乱,在生活难以为继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富裕的邻家去抢!所以说宋辽之间的争斗,表面上看是契丹人先打过来的,而根本原因还是大宋在商贸中长期巧取豪夺造成的!”

    寇准听了王继忠的这一番言论,找不出哪里说得不对,一时无法反驳。赵恒点着头道:“王大人说得很对!”王继忠见此就趁热打铁,继续说道:“圣上英明,契丹人耿直,只想要些钱财,以为有了钱就可以过更好的生活。可是他们拿了钱以后,也无非就是多买些牲口来养,多买些粮食来吃,多买些布匹来穿,而他们的牲口只能卖给我大宋,粮食和布匹又只能从我大宋来买!如果我推测的不错,如果我们每年给他们叁拾万两银子,以我大宋商贾的精明,每年能从他们身上赚回五十万两!”赵恒听了拍手道:“王大人言之有理!”

    王继忠听赵恒这么说,大受鼓舞,接着说道:“圣上谬赞了,我看在座的诸位大人对议和之事还是有所不甘!那我就再多说几句!”赵恒正愁怎么让这些主战的大臣改变主意,见王继忠要说服他们,心里很高兴,伸手示意道:“王大人今天只管畅所欲言!”王继忠向赵恒施了一礼道:“谢圣上,那罪臣就再啰嗦几句!诸位大人,我不否认现在的形势是对大宋有利,但如果契丹人要想跑的话,诸位应该也知道没人能拦得住吧!契丹人如果不甘心地回去了,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所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这样一来我大宋只能年年拿出大量的钱财用于边关的防守,一样的劳民伤财!如果宋辽议和订立盟约,那么我们两国即可罢兵,在边关开设商市,互通有无,使百姓安居乐业,岂不是造福于世!”寇准等一干人听了,觉得王继忠说的有些理想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