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小人物的三国魂 » 第二十四章 一朝崛起惹众怒 不明就里赴宴来

第二十四章 一朝崛起惹众怒 不明就里赴宴来

    话说刘备听了吴晨的安排,一面出兵前往长沙驻守,一面安排赵云留在新野扩充实力,到了长沙交接完工作之后,第一时间来到了太史慈的面前。而刘备如此着急的来见一个被擒的敌将,也是因为吴晨在刘备离开之前有一番安排,将太史慈的情况介绍给刘备,希望刘备去感化太史慈,若能收为己用,则如虎添翼。而吴晨之所以敢于想刘备推荐太史慈,也是离开长沙之前就有了一番准备。而吴晨自然要将刘备的事情告诉太史慈。

    太史慈对于刘备并不了解,而吴晨提到刘备的时候,太史慈的评价自然不高,吴晨便借此机会将刘备为何屡投他人屡次背弃的原因说了出来。先说刘备的执着,那就是对于自己志向的执着,刘备自从军出征黄巾军开始,就以匡扶汉室为己任,而时至今日其志向并未更改,刘备的确曾投靠公孙瓒、曹操、袁绍等人,但最终都未与这些人为伍,正是因为这些人要么是意图割地自据,要么意图篡汉自立,与刘备的志向背道而驰,刘备又怎么能与这些人待在一起呢?刘备一直以来都在寻求机会,只是时运不济,至今未有寸土可依,然关、张、赵等人皆是当时豪杰,却未曾离去,关公义重如山,更是过五关斩六将跨河寻兄,其中的原因难道不值得太史将军细细品味吗?今刘备虽投身于刘表帐下,心中亦不忘兴国之事,肯以自身并不算强大的军事实力占据在荆襄最北面的门户,对抗曹操而不忘营救天子,难道这不是英雄才该做的事情吗?

    太史慈听完吴晨的一番描述,心中对于刘备更是十分敬仰,奈何生不逢时,不能当面一见甚是惋惜。吴晨见太史慈已经动了恻隐之心,便将之后刘备等人将来到长沙之事一一告知,而太史慈更是高兴不已,也希望吴晨能够帮忙引荐一下,即使是死也没有遗憾了。

    正是:

    提前谋划分君忧,遍寻贤才任君遣,不求闻达与功名,只因君是事中人。

    就是这样,吴晨做好了提前的准备工作,为刘备与太史慈的相见做好了铺垫,才让刘备达到长沙之后直接去太史慈相见,希望利用刘备的宽仁去感化太史慈。至于太史慈被擒之事,吴晨自然也要帮忙化解,而之所以如此帮助太史慈,吴晨也是有着自己私心,一则刘备能够顺利的说服太史慈,那么自然是皆大欢喜。二则刘备未能感化太史慈,则放太史慈归去,而太史慈必然感谢此间不杀之恩,长沙与建昌之间的矛盾也会减少很多,刘备在长沙也不至于疲于应付战事,从而得到积蓄力量的机会。当然这些都属于吴晨一厢情愿的计划,至于事情如何发展,还是要看实际情况而定,即使刘备仁慈将太史慈放回东吴,而太史慈未感念旧日恩情,再次领兵来犯,以关羽、张飞的能力,加上黄忠对于当地的熟悉,想来应付一个太史慈也不算什么困难事情,而一旦时机成熟,吴晨有信心让太史慈再吃一次亏。

    话说刘备与太史慈相见之事倒也和谐,但太史慈并未表现出过于明显的倾向,因此刘备也没有着急做决定,而是来到长沙之后便开始执行吴晨为他定的计划,一边派人联系西凉马腾、汉中张鲁,一边上书刘表请求增兵长沙,以对抗东吴的军事进攻。吴晨也终于回到了自己家中,有时间好好规划一下未来的发展。东吴方面看到刘备等人达到长沙,刘表又派来了不少援兵,而被擒住太史慈一直都没有消息,虽囤积了不少士兵在建昌,但是一时间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动作。刘备趁此机会与黄忠、太史慈等人多多来往,却也建立了不错的情谊,同时长沙有了刘表的支持,刘备在这里更是励精图治,修葺城池、扩充军备之事自然不必多说。而有了刘备的牵头,西凉马腾和汉中张鲁似乎都有意攻打曹操的后方,只是一时间没有商定确定的日子。

    反倒是曹操那边,借着官渡之战胜利余威,长驱直入到了河北之地,尽管袁氏手下兵马依旧不少,但本身多柔寡断的问题、以及袁氏集团内部的矛盾都影响到了整个战局,曹军所到之处尽皆取胜,曹操的威望与日俱增。而东吴与刘表隔江对峙,双方依旧互有摩擦,只是战事并未动及筋骨,双方也都安于此时现状。反倒是吴晨,在这一段时间里面,广交荆襄名仕,还借着庞季之前给自己的书信,结交了一下此时还驻守在长江沿岸的甘宁,只不过两人之间并不算特别熟悉而已。不过为了结交甘宁,吴晨还是用心的在军中布置了一番。吴晨在积累财富的同时也暗中培植了不少自己的力量,每天往来的消息也是数不胜数,一时间吴晨的名字在荆襄之地广为传颂,加上吴晨年纪本就不大,更是被人们戏称为荆襄新晋的人才的佼佼者。随着消息网的不断完善,财富积累的速度与日俱增,加上刘备那边也进行的很顺利,吴晨被眼前的大好局面给蒙蔽住了,却不知他的行为已经触及到了蔡氏、蒯氏等人的利益。一场针对吴晨的阴谋正在迷雾中渐渐显现出来。

    吴晨一家是荆州的外来户,借由庞季的扶持才有了今天的光景,而庞季本就在荆州核心中占据一席之地,虽然吴晨到来的时候已经不复从前,但也绝不能被人轻易忽视,而随着吴晨的崛起,胡陆、胡驳等人也都有了不错的影响力,庞氏一族借此在荆襄政局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再加上刘备自从来到荆襄之地之后,在庞氏、吴晨等人的帮助下,实力也比之前要强大了很多,综合看来庞氏一族不论在政局还是军事上,都渐渐有了崛起之势,隐隐具备了和蔡氏、蒯氏分庭抗礼的资本,这自然不是蔡氏、蒯氏愿意看到的局面。

    蔡氏所掌握的大部分都是荆襄之地的军事力量,而蒯氏一族的文臣在政局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此时见庞氏一族想要来分一杯羹,自然不愿轻易交出手中得来不易的权利,原来蔡氏和蒯氏并无太多联系,反倒是相互制约,而此时庞氏成了他们共同的敌人,于是双方一拍而和,妄图将庞氏一族彻底的消灭,而新晋的吴晨就成为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刘表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的,身体也越来越差,而关于子嗣之事便成为了近日荆襄政局中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刘表三个儿子分别是刘琦、刘修和刘琮,刘琦为长子,本来刘琦继承刘表之位,继续统领荆州为人之常理,但是随着蔡氏对于政局的控制,加上刘琮娶了蔡夫人的侄女之后,两家亲上加亲,蔡夫人便对刘琮宠爱有加,就此蔡氏一族开始支持刘琮,刘表也受到蔡夫人的影响,便有了将职位传与刘琮的想法。对此,荆襄士族多有微辞,但是碍于蔡氏一族的势力,也不敢造次。可是庞氏一族,却是刘琦的有力支持者,每当论及此事的时候,庞季都会在堂上支持刘琦,不仅得罪了蔡氏一族,更是让刘表心中有些记恨之意。蒯氏一族原本在这件事情中一直保持着中立的态度,但是随着与蔡氏之间有了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渐渐也偏向了刘琮一边,至此庞氏一族在荆襄的处境渐渐艰难起来,而刘琦、刘琮之间的矛盾也越发明显。

    吴晨本来对于这传位之事并不感兴趣,对于他来说,不论是现在的刘表,还是未来可能的刘琦或是刘琮,都不是自己现在应该考虑的,他只需要稳稳地巩固自己的势力,培植自己的力量,即便是以后真的有任何危险出现,自己只要有足够完善的信息网络,便能够未卜先知,那时候岂不是逢凶化吉。可是吴晨没有明显的支持对象,却不代表人们不会将他归类,而庞季摆明了支持刘琦,吴晨自然也被归入了这一类中,再加上近些日子吴晨的名气实在有些大,正所谓树大招风,被一些心怀叵测之人盯上也是在所难免之事。

    若是谋划此事的人是荆州地方一般的势力,以吴晨此时的培植的力量,足以有所洞察,可是蔡氏毕竟是荆襄之地最大的家族势力,他们在本地也有不少自己的暗中力量,而这些力量早就培育了多年,相比于吴晨来说,那可是庞大太多了,因此蔡氏一族对于吴晨的阴谋,吴晨并没有能够第一时间得知。

    一日,吴晨在家里正与胡驳、胡陆等人商议事情,外面却有人传来消息,称蔡氏一族请吴晨前去赴宴。众人都是不知所以,吴晨和蔡氏一族并不能说完全没有瓜葛,但是关系也不至于亲密到蔡瑁亲自宴请自己,这远日无怨近日无仇的两人突然因为一场宴席联系到一起,不免让在座众人心生怀疑。不过吴晨还是有些低估了自己现在的影响力,觉得蔡氏一族应该是因为最近自己风头正劲,想要借此机会相交一番,也好为日后之事疏通疏通关系,此等道理倒也是说得过去,于是吴晨便答应了对方的邀请,如约赴宴,只是在前往蔡氏府邸的路上,马车的轮子突然出现了问题,不禁让吴晨有些惊疑,于是多了一个心眼。

    欲知蔡氏一族将以何种方式对待吴晨,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