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宋黑旗 » 第八章 北地风云

第八章 北地风云

    等杨业一行人到了灵山村的陆家庄,陆渊早听得家丁禀告,在庄门前等候。等杨业他们到了便一路引进庄中,这庄子被那些贼寇占据数月,陆渊半日间便拾掇的井井有条,让杨业对他的评价更高了一分·。

    等到陆渊问了杨业还有些兵士在岸边看押俘虏之后,便教家人将吃食装上食盒给那些兵士送去。陆渊准备的吃食果然如他所说,鸡鸭猪羊皆有,宋代禁止杀牛,虽然民间屡禁不止,但士大夫中除了苏轼这种大吃货,其他的受礼法所缚,倒基本不好此道,只是自皇帝以下皆喜食羊肉,所以羊价很贵,平常百姓难以吃得。唐真和呼延云见到陆渊谈吐不俗,为人热情豪爽,也是好感大增。推杯换盏之间,气氛就熟络亲热了起来。

    杨业谈笑之中看到厅堂中挂着一幅字,写的是王安石的一首七绝“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想应该是陆渊所写,写的是颜体,筋骨宛然,不以间架舒逸见长,却是气势沉雄。看这诗和字的意境,应该是陆渊自怀遭遇。

    便向陆渊道“陆贤弟身为举人,却甘愿自困孤岛,不想金榜题名么?若家中有什么冤屈,他日鱼跃龙门,登金殿朝君王,当也能洗刷得了”

    陆渊正色道“某生平读书,为的是明圣人微言大义,以为某之所学便是天下正道。想的是以范文正公为榜样,文能先天下之忧而忧。虽家人被陷害,心中悲愤郁勃,不屑于宵小同处,此生志向却未敢或忘。等到省试,某自当前去,只怕才疏学浅,有负先父厚望。”

    杨业击掌道“陆贤弟说得好,某虽为武夫,却是敬佩文正公这种读书人,划粥断齑自强不息,身为宰辅不改其志。某祝陆贤弟日后能如张公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陆渊感激的向杨业道谢,敬了杯酒。

    杨业穿到这个时代,唐诗宋词大多都已经不能再抄,除了辛弃疾,陆游寥寥几人,但是这些词多是意境独特,现下全然没有用武之地。就连这装逼的大杀器“横渠四句”,也是前人说过的,只能拿来借鉴,没法吓得陆渊虎躯一震,想到这里心中不禁感叹穿不逢时。

    忽然想起来一事,嘿嘿一笑向陆渊道“陆贤弟,哥哥平日无事,却是写了一本小说,只是怕芜劣粗疏,倒想请贤弟帮忙润色斧正。”当下桌上众人无不面面相觑,举着杯子的手都停在空中。小说这个词由来已久,就算是武夫也都知道。可是众人听杨业这一介厮杀汉,书都不一定读过几本,就写了小说,却是感觉又荒谬又好笑。

    陆渊觉得杨业谈吐虽然不俗,但也以为杨业最多写的是一篇任侠传奇故事,不好打消杨业的积极性。他便下定主意,无论杨业写成什么样都帮他修改好。当下就道“杨大哥文武双全,斧正却不敢当,杨大哥取小说与我,我们二人切磋一番也是乐事。”

    等到宾主尽欢,已是月上中天,陆渊本来极力邀请杨业他们在陆家庄盘桓两日。但杨业三人皆怕呼延云担心,说处理完此事再来一叙,就匆匆告辞而去。众人随后取了海寇仓库中的财货,押了俘虏启程,陆渊则带着家人一直送到岸边。

    等到了平海军营寨的海岸处,已是第二日清晨,岸上的士卒看到三艘五桅沙船带着三艘小沙船,一艘木兰舟浩浩荡荡的靠岸,都惊讶的涌了过来。还有些机灵的士兵忙向呼延庆的营帐跑去报讯。

    唐真没有让人登船,在木兰舟上留了二十多个兵士把守,只是安排将俘虏押下去。随后三人就连忙去向呼延庆禀告。

    呼延庆此时听得报讯,正在营帐中等待他们。三人上去一一见礼之后,就由杨业将此行经过诉说了一遍。呼延庆听完之后,平日严肃的脸上也浮起笑容。向他们三人道“做的不错,能如此以雷霆一击讨灭贼寇,你们和那些兵士都算是历练出来了。至于那些财货如何处置,某还需思量一番,你们不要太过放在心上。文官爱财,对于我们武将,除了添补军饷,都只是身外之物,莫要为了这些黄白之物进退失据。‘’

    呼延云听了这话最是高兴,呼延云又嘱咐一番,杨业和唐真就告退出了营帐。等到杨业在一旁看唐真走远,忙返回营帐。

    呼延庆和呼延云看到杨业又回来了都是惊讶,杨业抢上前一步低声道“义父刚才所言是我军士本分,但北地如今遭逢大乱,我平海军首当其冲,怕是要生出许多事端。女真与辽国交战如同风卷残云,日后若窥我中原神器,则是天倾地覆之变。我想将那木兰舟上的货物在登州出手,随这些海商往日本一行。若能维持这条贸易,平海军将来也有了立足之本”

    呼延云听了这话不禁一惊,宋太祖得国不正,最怕武将重演他的篡权剧本。所以定下以文御武的国策,历代皇帝也一遍遍在这方面下了大力气,到了宋真宗还亲撰《励学篇》,说出了流传千古的名言。“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这种潮流下不仅是好男不当兵,当兵的自己也不大看得起自己。

    而若是有武臣要逆这潮流而动,让朝中文官嗅到拥兵自重的风声,那这些士大夫就必然和苍蝇一样扑过来。呼延庆不过一个禁军都指挥使,又不是明代锦衣卫的指挥使。随便来哪个穿红色朝服的文官,一份弹劾就能教他吃不了兜着走。

    开国以来,也只有西军因为连年于西夏交战,为了保证部队战力,武官有机会得以拥兵自重,世代镇守秦地,就这样宋徽宗还让童贯这个太监领兵权,压在他们头上二十年。杨业这番话,几乎等于他想乘着这股风波,在登州再造出一个西军。

    在这个时代,北宋对于强势崛起的金国都已经有了认识,只是大多数人还觉得金国遥远,也没有和女真人接触过,所以还认为辽国如此庞然大物,和女真两虎相争,胜负还未可知。也对宋朝军队的真实战斗力没有真正清醒的认识。所以导致了日后的靖康之耻。

    但是杨业知道呼延庆一定是对女真了解极深的,呼延庆在真实的历史上就因为有出使外邦的任务,所以通晓数国语言。北宋的女真不比明末的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当年是靠抱李成梁的马腿哀求乞死才得以积累实力,也亏了这位辽帅没有当场满足他的心愿。完颜阿骨打则是在辽国腹心就敢对耶律延禧不假以辞色。

    而且不管是号称雄才大略的皇太极还是其他贝勒,都没有想过最终能够占据神州。就算毛文龙被杀,东江军投靠,最大的梦想不过是能入关攻取北京和明廷分庭抗礼。等到多尔衮忽然知道崇祯被逼死在煤山,中原大地顿时成了无主之物,这位不见得有什么进取心的睿亲王当时只怕乐的鼻涕泡都要冒出来了。

    但是北宋的女真却是个真正的大BOSS,兴兵以来便战必胜,攻必取,面对辽国的和议置若罔闻。这种态度下透露出了无比恐怖的实力与野心。杨业相信呼延庆这种阅历必然看得到这一点。

    果然呼延庆挥手制止了想要说话的呼延云,定定看着杨业沉吟不语。半晌叹口气到“难得业儿你看的清楚这北地局势,却是比朝堂诸公见的远了。若是想去,便去罢。只是你没有行过远海,此事还需好好计议一番,不必急于一时”说完不等杨业答话,就向后堂走了

    随后呼延云走过来一把抓住杨业的手臂道“大哥,你若要去便也带上玉臣,我眼光见识不如大哥。但咱们兄弟二人自当祸福与共,同心协力,没有让大哥孤身犯险的道理。”

    杨业看着他这异姓兄弟,饶是他两世为人,心里对呼延庆呼延云两人的这份理解也是感激不已。

    杨业从军营中出来去探望了受伤的军士和阵亡的李小四的家人,亲手将准备好的抚恤交给他们,又分别说了些安慰的话。还好那李小四倒不是家里独子,还有个在登州城的大哥,对于李小四的家人,也承诺以后如果生活上有什么难处,尽管来找他。等做完这一切之后,杨业却是火急火燎的一路奔回了家,从房中书架上取下了一本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