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烽火明末 » 第48章 火绳枪

第48章 火绳枪

    七月二十一日,阳光灼热的天气仍然让人感到沉闷。

    夔州府铁工坊内,此地的热度更是离谱。

    徐心然在上个月中旬,就把夷陵的工坊弄到此地,但也留一些在夷陵,让在那生产水泥等,弄来的主要是优秀铁匠、枪炮工匠。

    在工坊的试射场内,几名工匠正专心致志地研究着一杆火枪。这些日子以来,徐心然每天上午都亲自前来指导火器的制造,而下午则用于处理公务。

    这几天的时间,终于把枪械弄出来了,其中一种是燧发枪,燧发枪不用多说,在火绳枪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其中火绳点火改成改成击锤加燧石点火,因此才叫燧发枪。

    然而,燧发枪的制作并不容易,其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制造击锤的板簧。这板簧需要高超的工艺技巧,制作起来复杂且容易损坏,因此制造的空枪率相对较高。每一块板簧都需要精心制作,耗费大量时间。一名老师傅光是制造板簧就需要花费两三天的时间,而其他工作都得暂时搁置。

    枪管也不容易的,需要用精铁卷成大小两根铁管,以大包小,再用钢钻钻成铳管。

    燧发枪优点是更不容易受到雨水的影响,使用可靠性更高,有很大几率成功使用,乃至正常使用。

    看到制作难的离谱,徐心然只能放弃了大量装备燧发枪,继续研发生产,但是只装备少量,主要还是使用火绳枪吧,而且使用的是纸包弹的配合,这样射速快不少,自己又进行一些优化,加上自己的火药,威力也不容小觑。

    等着有机床了再进行大量生产燧发枪,届时速度就不一样了,或者等稳定了不缺时间了,再搞也是可以的,现在还是使用一批火绳枪作为过渡。

    现在大型战争这一些火绳枪还不足以影响整个战局,但是太平军装备了,再进行攻城也好,防守也好,那就不一定了,火器优势哪怕是火绳枪的重要性就高很多。

    只是野战太容易面对面了,一二波就冲到眼前了,就算三排轮射也有限,到燧发枪时,那就不一样,排枪枪毙就可以开始了,这样射击的速度,才叫连绵不绝。

    忽然,徐心然对着一位工匠说,“就是你前段时间更改配方,使火药的威力更加强大。”

    这位叫做闫长义,是在汉阳府跟着徐心然的,在这太平军的环境太舒服了,也就对生活充满了更多的向往,比如想赚取更多的银两,虽然现在每个月足足一两四钱的饷银,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但是还不够置办家产。

    自己也想付出自己的力量,让太平军更加强大,这好长时间一直在研究火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前二天终于成功了。

    这闫长义把火药的比例改了一些,瞬间威力提升一节,徐心然估计他这是完美接近后世的那种比例,只是自己也不知道多少,自己只知道加糖和颗粒化,专业做实不对口,自己后世擅长是蒸汽机这一些器械的制作与使用,现在还不是时候。

    徐心然说道:“以后这火药你负责生产,并赏银百两。”

    随即对着其他的工匠大声说道:“此地不是大明,你们也不是匠户了,只是来干工匠的活而已,只要新的技术诞生,我不介意厚赏于他。”

    其他匠人不仅羡慕闫长义得到如此高额的奖赏,同时也感到受到激励。他们明白,元帅的一言九鼎,而且已经有人在他的激励下得到了奖赏。

    徐心然接着说道:“就比如这燧发枪,谁要是能优化使制造更快,更好用,威力更大,我也不介意厚赏于他。”

    徐心然虽然自己就可以去优化,但哪来的时间弄,而且这也可以更好培养他们自主研发的能力。

    随后对着柳八道:“这火枪你就盯着点,一样流水化生产,这样快一些,有时间也可以想想如何变得操作更简单。”

    下午的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落在奉节造船厂,映照出工匠们辛勤工作的身影。徐心然迈进厂区,心中涌起一丝欣慰。这里昨天传来通知,所制造的战船已经竣工。

    其实也就是海沧船,也就是福船的一种,该战船长约七丈五尺(25米),宽约一丈八尺(6米),舱深约8尺(2.7米),板厚二寸五(8.3厘米);舵杆高约二丈四尺(8米),舵叶一丈三尺(4.3米),排水量约200吨。

    这是一种战船,太平军不缺船只,但是那一些只能运输使用,对于战斗并不适合,此船就不一样了,直接可以安置六门红夷大炮,以及虎蹲炮等其他小炮配合。

    刚刚完成一艘,一艘船耗时足足二个多月,不过等着第二艘开始就快多了,造船厂的架构都搭建好了,材料有一些储备,人员熟练度等等。

    看见徐心然来此,顿时围在船的众人,齐刷刷的恭恭敬敬的向徐心然行礼。

    “元帅!”

    “统领!”

    一些老人还是喜欢叫自己统领,新的则是喊元帅。

    “大家不必多礼!”

    徐心然笑了点了点头,接着对着二位工匠道:“你们二人就是何宾师傅和李顺民师傅吧。”

    “不敢!”

    听到如此称呼,连忙行礼。

    “我听说过你们二人,一个是枝江人士,一个是夷陵人士,这船就是在你们的带领下制作而出的。”徐心然脸上洋溢着赞许之色。

    “为太平军付出也是为了我们百姓付出,更是元帅的栽培有关。”

    李顺民连忙说道,何宾也接着说:“元帅为了我们百姓,付出那么多,我们也是应该的。”

    “不必如此,你们这一些专业人士才是我们尊敬的,不然我们哪来的船只使用,哪来的器械使用。”

    这让他们很不适应,大明对于匠户的剥削太狠了,都没有人权,别说现在堂堂正正做人。

    本来太平军就很礼遇他们,徐心然又如此尊敬他们这一些人,这让他们很是感动,又有一些拘谨,担心没有做好,更别说平时钱粮从未少过他们的。

    徐心然接着说道:“不过我需要一些特别快的船只,用于传递信件,你们可以制作看看,成功后定有厚赏。”

    何宾问道:“不知元帅还有什么要求,大小?,人员多少?”

    “人员三五个即可,船只大小不必太大,只需能快速传递信件即可,若大船也能保持速度那更好。”徐心然略加思索后回答道。

    两位师傅点了点头,最近他们在徐心然的制度下都是需要学习的,也经历了二个多月了,会一些简单读写,甚至算数都会了一些,这一次尝试制作也是徐心然看看他们的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