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烽火明末 » 第69章 巴县造船厂

第69章 巴县造船厂

    崇祯十月初一。

    重庆巴县造船厂,本来徐心然想放在渝北工业区结果发现此地并不是那么适合,反而影响水路交通,不如放在上游。

    造船厂放在巴县,也可以带动此地的经济也是很好的,而且此地的树木甚多,渝北产业不少,不需要造船厂来帮衬。

    造船厂经过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的建设,还有配套的厂房,已经是搭建起来了,尤其是宿舍,徐心然是按照后世房间构造而且还是使用水泥,足足盖了二层,虽然还没有彻底完工,但是已经有很大的规模。

    目前太平军有三个造船厂,一个是奉节造船厂(小型,主要民用),一个是万州造船厂(小型,主要船只维修厂),最后就是巴县造船厂(中型,战船)。

    这也是更好的分工制造,不同的船只在不同地方建造,其实中型也不是很大,毕竟在长江上游能建造个屁大的,这主要是用来积累人才,和发展商业需要。

    林淼走了一上午的路程终于到了,巴县造船厂门匾在阳光照射下,显得闪闪发光。

    他是江津县人士,最近稻谷也收割完了,便想着来这学一些手艺,他不想一辈子在地里刨食,为此他还被父亲打了差一点下不了床。

    他父亲大骂他这个不孝子,还说好不容易有那么多地,对得起列祖列宗,对得起太平军吗。

    林淼就很不服气,田地不是有他的哥就好了,而且在造船厂也是为太平军制造更多更好的船只,怎么就对不起太平军了。

    而且太平军还专门来村中招收造船工匠,不是父亲在旁边,他早就来了。

    林淼从小就喜欢船,现在终于有机会了,之前吃一点饿几顿哪有什么别的想法,现在怎么说也不能放弃。

    “这就是巴县造船厂?”

    站在门口,林淼凝视着眼前的造船厂,尽管不远处还在建设之中,但勃勃生机已经开始迸发。阳光透过白云洒在建筑工地上,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大门右侧,一面大帐外聚集着二三人排成的队伍,工地工作人员在旁边喊道:“报到的在此,需要携带户本,领取工牌后进入厂内大帐,领取日常用品,分配住宿。”声音在空旷的场地上回荡,引起了林淼的注意。

    林淼顺着队伍走去,队伍中人们交谈着,有的兴奋,有的期待。登记完毕后,他领到了一张学徒工牌,紧随着其他新工人一起穿过大门。

    前往下一个大帐领取鞋子和衣服,林淼拿起手中的崭新衣物,细致的绣字让他忍不住仔细观察,上面绣的字好像跟门匾很像。

    摸着这崭新的衣服和鞋子,比自己身上的好多了,也不知道什么用料。

    往里走近了一些,林淼发现整个造船厂都非常忙碌,整个场地都充满了活力,有不少泥瓦匠和木匠在建造房屋,也有抬着木头去船体,而船只制作区域则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师傅们在那里精心打造着各式各样的船只。

    还有少许先到的人跟着穿着一样的服装介绍造船厂,熟悉周围的环境,同时也在讲述这里的规矩以及注意事项来。

    林淼也不例外,进入了一间宽敞而整洁的大通铺宿舍。

    每张床铺都整齐摆放,以一间间大通铺的宿舍为单位,在一位是班长的带领下,熟悉整个造船厂,整个造船厂配套也是相当齐全,有专门的食堂,宿舍,学堂,洗浴间,茅厕房,工厂。

    班长突然转身,面对下面的二十余人说道:

    “你们很幸运,再招收二天就结束了,不出意外最多还有一班就够了。”

    接着班长话锋一转:“不过,接下来有很长时间你们不需要做工,而是去学习东西,去读书识字,算数,木匠,铁匠等!”

    “如此才能制造更好的船只,更厉害的战船。”

    班长听着下面的交头接耳的说了起来,有人说为什么不是直接干活,也有人说为什么不是直接跟着老师傅学,连忙敲锣道:

    “安静!现在是学徒没有银两,只有学业完成后,来正式做工就开始有银两,那时才是老师傅带着你们,如果不想入造船厂那这十天可以随时离开。”

    “届时还有考核,通过后可以提前去做工,在我们造船厂,不只是你们如此,我们也是如此,想晋升高级的船工需学习考核,你等现在只是最基础的学习而已。”

    班长带着一丝憧憬道:“掌握足够多的学识,甚至可以做造船厂的管事,工钱也甚高。”

    林淼进入造船厂的第一天什么都没有干,班长就是让他们好好熟悉造船厂,他也牢记着那位班长的话,学的越快,掌握的技艺越好,便提拔的越快,工钱越高。

    不过林淼也非常珍惜这一次机会,平时哪有机会读书识字,那都是读书人的事,我们这泥腿子都是种地干活的。

    林淼甚至觉得这不就是学习嘛,也没什么,自己小时候那么能吃苦,坐在那里读读书写写字多轻松。

    第二天,当他们开始学习读书识字的时候,林淼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纸上的字眼似乎是一座高不可攀的山峰,先生带领大家念字,却让他感觉头脑仿佛要爆炸了一般。

    相似的字眼,却是完全不同的意义,让他不禁为之头痛。一半时间过去了,他似乎什么都没记住,而听说明天还要学着写字,这更是让他感到无从下手。

    下午,先生的不满情绪爆发了出来。他敲着桌子,语气中带着愠怒:“你们这样子给谁看?都给我坐直了!有幸读书识字,那是你们祖坟冒青烟,学不下去滚回去种田。”

    要不是徐心然的指示,他早就走了,态度不正,识字又慢,也不认真。

    徐心然想法就是积攒一些人才为主,看谁最后能坚持最后,不行的只能做最普通的船工。

    设计船只的技术性人才,读书识字是基础,算术和技术才是小成,后面的航海船,甚至还需要知晓一些天文地理。

    如此每个月都需要考核,一批一批的去淘汰,来选拔出精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