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烽火明末 » 第75章 渝北城

第75章 渝北城

    十月三十日的渝北地区,承载着徐心然的愿景,已然初露雏形。

    北方和西方的城墙轮廓逐渐显现,构成了一副宏伟的城市画卷。

    东方和南方因为面朝大江,暂且不需,等着之后其他城墙也是负担,为此徐心然把城墙建的可矮小,以便用于炮兵和火枪的阵地。

    如今整个渝北地区焕然一新,这片土地正式更名为渝北城,散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

    城北最为广阔是为工坊区,一片片的工坊建立其中,为城市注入了勃勃生机。东和南依靠大江,单面面积大大不如北区,却是因地理位置优越乃是商业最佳之地,便为商业区,中部为办公署区,西边规划多是居住区。

    整个城池的规划规模是重庆城七八倍,现在都是荒凉的一片,只有北部与中部有不少建造,比如城北的肥皂、纺织厂、糖厂,甘蔗酒工厂、玻璃厂、炼钢厂、火枪厂、火炮厂等等。

    至于糖是用于甘蔗制造,其残渣可以用于酿酒,技艺在南宋时期就达到顶峰。

    根据《容斋随笔》记载,南宋时期时华夏有五大蔗糖产区,其中广汉产区和遂宁产区皆地处巴蜀,尤其是蔗糖质量最高的遂宁产区,更是和重庆潼南县(后世的潼南区)接壤。

    所以在很早以前,在重庆潼南一带,人们就开始学着种植甘蔗并熬制土塘了。

    由于当时尚未进行精细加工处理,土糖的颜色多呈现健康的红褐色,因此重庆人习惯性地称其为红糖。

    为此在重庆府,这种红糖成为夏日里冰粉的灵魂。冰粉的口感和味道与红糖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现在的糖制品经过徐心然的改造已经是可以制造出白糖了,掺杂酿酒也缓解重庆的缺酒问题。

    酿酒技术也是如此,甚至在西汉时期已有甘蔗酒,并以金浆命名,还有不少诗赋来称赞,在南宋时期到达高峰,比如吴氏酿酒等。

    还远销波斯、罗马等地,促进了国际间的贸易往来。徐心然的技艺只是提高了效率,优化质量罢了,不过配合蒸馏技艺倒是使酒度数更上好几层楼,太平军治下品尝起来,都称赞乃是绝世美酒。

    现在这几个工厂,有火器工厂群,重工业工厂群,轻工业工厂群,互相不放在一起,避免互相影响,比如钢铁厂,面积较大,也最吵闹就便放在西北最角落,火器是相对的东北角落,其他纺织、肥皂等轻工业,最多最大占地最广,徐心然干脆就改成渝北工业区。

    也是太平军工业的基础,经济的来源。

    今天是沐休日子,在每月初十号,二十号,三十号,便是沐休的日子。

    但今天工业区来来往往的工人依然不少,因为实施的生产方式是保底加计件的,干得多,那么就赚的多,勤劳的华夏工人,简直了,休息日都在干活。

    徐心然看着工业区思绪片刻觉得还是得强制沐休,这搞下去出人命也不是事,一旬才休息一日,在后世看来简直要命了。

    工业区内,路上的工人大多根据厂不同穿着的衣服也不同,不过样式差不多的,都是很干练,易于干活,不管是男工还是纺织厂的女工,精神面貌都是十分抖擞,再也不是之前麻木无力一般。

    北城墙外。

    “队长,听说咱们这的糖厂还要招收更多的员工,你看看俺可以推荐俺那表弟进来帮忙吗?”一位年轻的工人问到。

    “李家大娃,你那表弟多大啊?厂长通知的小于十六是不收的啊!”

    “队长,条件俺的看了,俺那表弟今年十七了,满足招工需求了。”

    “那还可以,不过我说的不算,有专门的人员负责,你让你的表弟拿户本来,来厂里我带他去找人事。”

    “好的好的,谢谢队长。”年轻的工人连忙感谢道。随后这年轻的工人疑惑的问:“队长,咱这工坊咋又扩大了呀!”

    那年长的队长摇摇头道:“其他县的供应社需求糖越来越多了,而且咱这厂才开没有多长时间,产量太小了。”

    随后叹口气道:“这百姓都有钱,现在都买起糖了,时代真变了啊!”

    年轻的工人回道:“队长,这是太平军带来的呀,俺家母亲都想建生祠嘞,不过府衙很反感家里就没敢呢。”

    那年长的队长笑了起来,随即想到什么,说道:“李家大娃,你在厂里表现很不错,每一次都达标了,有一件好事要给你说。”

    年轻的工人脸色一喜,开心的说道:“是给俺发奖金了吗?”

    “你这个瓜娃子,想什么呢。”

    “是大帅让优秀的工人去参加夜校,每个小队就一个名额嘞,咱们小队二十人就你最符合条件,我就推荐你呢!”

    年轻的工人抓抓脑袋,读书识字,那不是地主老爷的该做的事情吗,他何德何能,才能如此。

    年长的队长继续道:“夜校是晚上前往,每月单号晚上,你要好好的学,以后发达了,千万别忘记我啊,咱俩怎么说都一个村里出来的。”

    “那肯定的队长,俺忘了谁也不能忘记队长你啊!”

    年轻的工人随即看向西面,望着迎面而来的太平军羡慕的说道:“他们又在拉练,可真是威武啊!”

    二人望向西边方向,只见一排排的精壮的汉子组成的队伍奔袭而来,队伍如此整洁。

    这是驻扎在次的第七兵团,城北不远便是他们的驻地,每三天便有跑步拉练。

    年轻的工人随即遗憾的说道:“俺母亲死活不让俺加入太平军,担心家里没有后了,不然现在俺就是其中的一员了。”

    年长的队长拍着他肩膀道:“好好学习,等着以后可以府衙工作也是一样可以光宗耀祖的!”

    年轻的工人眼睛一亮,早就听说了,每一段时间就有一些上夜校的人被挑走去辅助工作去了,而且太平军肯定会攻打四川,到时候肯定缺少官吏,那他的机会不就是来了。

    年轻的工人忍不住喃喃道:“俺一定会努力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