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烽火明末 » 第78章 分文不出

第78章 分文不出

    朱至澍一脸惊愕,仿佛听到什么笑话一般,连忙去挖挖自己的耳屎。

    “你说什么,让孤犒赏军民?”朱至澍反复确认,仿佛生怕刚才是自己听错了。

    刘之勃点头道:“正是如此,大王。国家危急,现在大王身为皇家宗室...”

    “开始什么玩笑!”

    不等刘之勃说完,朱至澍一脸愤怒的说道:“孤乃是蜀王,祖上乃是太祖钦定的蜀王,且能拿出钱财去犒赏那丘八?”

    随后朱至澍又说道:“而且蜀王府也是拮据,钱财连家中仆人都无力养活。”

    刘之勃听着朱至澍的话一脸无语,我们这是为了你们老朱家的江山啊,你们朱家子弟都不怕江山有失吗?

    刘之勃不解的说道:“大王,成都城破,蜀王府也无妨免灾啊!”

    朱至澍双手放在胸前,淡淡说道:“所以才需要尔等为国效力,你们官员上下一心孤相信守城不成问题的,钱财之事不必再说。”

    刘之勃刚想说什么,朱至澍连忙说道:“来人,给孤送客!”

    刘之勃看见有二人想架着他,气得袖子一甩,扭头就走。

    蜀藩宗室御史朱奉尹,知晓事情后连忙来找朱至澍,连忙说道:

    “大王,府衙钱粮所剩无几,咱蜀王府再不进行资助,如何稳定军心啊!而且城破之时蜀王如何相处啊!”

    朱至澍不耐的说道:“今天给一点,明天给一点何处是头?”

    “而且,不能惯着他们,他们没有钱粮,孤就有了?”

    “可是流寇来袭,我等没有一个可以避免啊!大王,请三思啊!”

    朱奉尹连忙跪倒在地,抱着朱至澍大腿说道。

    朱至澍厉声道:“你身为蜀藩宗室御史,不为本王考虑,还到处为那官员考虑?”

    朱至澍转身而走,走二步,停了下来对着朱奉尹说道:“不知你今天如此,不知是收贿了多少?来坑骗本王钱财,之后你等再平分?”

    朱奉尹吓的浑身直哆嗦,连忙解释:“我绝没有此意,我只是为了王府,为了社稷着想啊!”

    朱奉尹顿时感觉一阵冤屈,哽咽道:“那贼寇,如今都离重庆不远啊!我等再无法抵挡,届时都是那刀下冤魂!”

    朱至澍冷漠道:“这也不是你该考虑的事情,有那刘御史等人在,现在还轮不到你操心!”

    朱奉尹心中的委屈越来越甚,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自己的一番苦心相劝都没有用,真是把钱看的比命都重要啊。

    绵州城下。

    沉浸在夜的幽暗之中,弥漫着寒意。徐心然静立城下,凝望着炮弹如同陨星般闪烁的光芒,在夜空中划过一道弧线,最终砸落在绵州城墙之上,激起一片烟尘。

    绵州城的战火,如同对比鲜明的黑夜里的烈焰,燃烧着太平军或者说是百姓的怒火。

    徐心然心中却是毫无波澜,如今已经是崇祯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了,离开重庆已经十七天了啊,天气是越来越寒冷了。

    明年又是灾年,如今气温差不多都零下十几度了,却一直没有下雪,俗话说瑞雪兆丰年,那么不下雪来年必有灾情。

    号角声已响起。

    太平军的总攻到了,密密麻麻的俘虏军冲上城区,这一路而来抵抗都是如此,火炮轰上七八轮,然后再攀附城墙,如此没有多长时间便攻破了,就是如此效率,整个四川都没有正儿八经的军队,守城军队,都是这二个月匆匆忙忙拉出来的乡勇。

    平时又是少钱少粮,甚至不少连基本维持都难。

    而且俘虏军的士卒都有厚衣服穿,平时吃食也不会苛刻,甚至不少人觉得在太平军做俘虏都比在明军当兵的好不少。

    每一次战斗都有不少获得百姓身份,让其他俘虏军同袍甚是眼热,为此,每次战斗,都是拿出十分的勇气,死了都有抚恤,虽然不及太平军士卒,但这也是把俘虏当人看。

    这才是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

    半个时辰的激战过后,绵州城的厮杀终于宣告结束。徐心然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带着沉稳而坚定的步伐迈入绵州城的城门。

    照着这个速度,半个月差不多可以进入成都府内。

    速度主要耽搁在城破后的士绅身上,这时候晓得拼命了,特别是那一些劣绅,都知道太平军的作风,城破不是想着逃跑就是顽抗。

    一路行来,他注意到今年的流民明显增多。苛捐杂税的沉重负担逼迫了许多家庭破产,迫使无数人踏上流离失所的道路。

    小地主们难以承受灾情的影响,本已产量不高的农田又要面对繁重的税务。而真正得利的却是那些大地主和大士绅们,尽管土地收获减产,但高涨的粮价为他们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还有破产百姓的土地被无情地收走,而大灾大旱却让这些大士绅收获更为丰盛。

    这也是徐心然很快掌控城池的原因,有那一些小地主,穷秀才和百姓作为内应,反正只要他们稍微消息灵通一些,也了解太平军的制度,他们也不会受到什么损失,等着分田就好,再一分家说不定获得地产比现在还高一些。

    加上对大地主不满久已,每次公审嗷嗷叫的也有他们,有这一些带路党在,太平军倒是少省了不少事情,毕竟太平军可不是建奴,没有文化抵触,没有蛮夷统治的羞辱,又没有滥杀无辜的案例,反而带动了治下百姓富裕。

    这就是好的军纪带来的影响,都知道太平军秋毫无犯,只诛杀恶霸劣势,而且太平军传入的工艺品,让他们也明白太平军治下的发展,唯一不满的就是太平军太看重工匠与百姓了。

    把他们档次拉低了,不过他们可不敢吭声,太平军的做派可是人尽皆知。

    甚至还有流传太平军是工农治天下,士绅都是要被淘汰的旧时代的糟粕。

    太平军在绵州休整二日再出发,这一路一直奔波,士卒也是疲惫不堪,而且之后便没有船只依靠,而且这一路二百里才能到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