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烽火明末 » 第106章 投效

第106章 投效

    次日,徐心然心怀喜悦地收到消息,北方已经完全被太平军所征服,荔枝道也稳稳地握在了他的掌握之中,一路延伸至镇巴。

    眼前展现的局面有金牛道、米仓道与荔枝道三道,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面对如此胜势,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巩固这些地方,筑起坚实的棱堡,配置火炮,构筑起对于明军来说如铜墙铁壁一般的防御体系。

    四川大地如今已经被太平军掌握,唯独南方还差一些,主要是宜宾以南的区域。这个时代的四川辖域巨大,就连东川府也隶属于四川,行动起来较慢。

    如今现在的太平军治下足足有一个富足的省份,以及夷陵地区。

    人口也也没有经历后世那边动乱,现在还保留完整的元气,现在可是足足都快九百万人。

    现在官员已经都已经回到岗位,徐心然决定将一些产业拓展到成都。主要以一些轻工业和水泥为主,以满足成都平原的需求。

    之前一直通过重庆运输到成都的方式实在太过繁琐,而且还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损耗。

    虽然现在还在过年中,但是整个城市已经开始进入工作阶段。

    对于今年不少百姓都是充满了期待,也充满了干劲。

    对此徐心然赶快继续安排人去挖渠引水,修建水利设施,以迎接春耕的到来。

    这时,刘忠走了进来,对着徐心然行礼道:“大帅,汤庆宾已经决定要投效太平军了!”

    在徐心然听到刘忠的汇报时,一抹喜色不禁浮现在他的脸上。尽管心中对这位老古董——汤庆宾颇有微词,但他明白,在这个时候,不得不承认是有他在,起码水利安排可以更加合理更加效率。

    “好,带他进来吧。“徐心然不禁点头。

    片刻后,刘忠搀扶着汤庆宾走了进来。汤庆宾躬身行礼,神态庄重。徐心然微笑点头,表示欢迎。

    “见过大帅,在下想通了,愿为大帅效力!“汤庆宾一脸坚定地对徐心然说道。

    徐心然也是笑着对着汤庆宾道:“太平军有汤公在,定能更好的造福百姓欸!”

    “大帅有礼了,在下不才,太平军上下有大帅才是昌盛不衰!”汤庆宾连忙对着说道。

    徐心然摆摆手,认真地说:“此时正好,太平军需要兴修水利,以解决今年的灾情,此事需要多劳烦你了!“

    汤庆宾连忙拱手称不敢,心中确是松下一口气,他虽然加入太平军,心中可想着大明,让他任职别的,心里还不一定愿意,但是这主兴修水利,他可是拿手很,又可以造福百姓,正好适合他自己。

    汤庆宾不由脸上闪过一抹自豪之色,他对水利工程有着深厚的造诣,可是在整个大明都是屈指可数的人物。

    “多谢大帅重托,汤庆宾定不辱使命!”汤庆宾郑重地说道。

    徐心然随后补充道:“这一段时间你先回去看看,如今还没过完年,也好回家陪陪家人。元宵之后,我会派人接你,我们一同商议水利工程的具体计划。“

    汤庆宾一喜,在牢房都待了一个多月了,早就十分想念家里,如此可以回家看看了,还可以过一个元宵节。

    “多谢大帅!“汤庆宾再次行礼,表示对徐心然的感激之情。

    随后又嘱咐了几句,示意刘忠将汤庆宾送下去。

    汤庆宾告辞之后,便想在徐心然安排的侍卫带领下,直径回向安岳县。

    安岳县在一个多月前,就归到太平军治下,此时的安岳县,早就分完土地,处决了恶霸劣绅。

    百姓也勉强过了一个不挨饿的新年,也在期盼着今年。

    汤庆宾刚出府衙,来到大街之上,就发现了不一样,整个街道都是百姓,偶尔才有富家之弟以及官员之类的。

    在街头巷尾,百姓们匆匆忙忙地穿梭,手中捧着各式各样的礼品。有的购买日用百货,有的则挎着装满食物的篮子。汤庆宾在人群中行走,观察着这一切,心头不禁涌起对于太平军治理的更多疑问。

    反而自己在其中有一些不伦不类,不过百姓也没有搭理他,毕竟旁边还站着二位侍卫。

    汤庆宾对着侍卫道:“现在四川都是如此情形?”

    侍卫知晓他什么意思,不就是被俺们太平军的治理吓了一跳。

    随即侍卫趾高气昂道:“这成都俺们太平军才占领多长时间,如今百姓富足少许罢了,远远不及重庆夷陵等地。”

    侍卫看着汤庆宾一脸不可思议,心中不由一阵满足,又补充道:“如今的四川在俺大帅治理下,只会更加昌盛!”

    汤庆宾听完,诧异不止,不解道:“太平军是把钱财都分给百姓了吗?”

    侍卫摇摇头,无语道:“为何要分给百姓?”

    汤庆宾疑惑不已,连忙追问道:“那为何如此情形,百姓富足!”

    侍卫淡淡道:“这是百姓自己付出有所获罢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俺们太平军做的便是让付出有价值罢了。”

    另外一名侍卫也说道:“直接分发百姓会懒惰不止,劳有所获才是正解。我们太平军也只是拔掉欺压他们人罢了,如此成都世间便会回到正轨,也未多做什么。”

    “俺们太平军分的也只有田地罢了,这也只是在明年才能体现出来。”

    汤庆宾一阵狐疑,这侍卫怎么说的头头是道,还懂得那么多,感觉读过书一般,难道是大帅派人来监查我的。

    汤庆宾还是忍不住问道:“敢问,二位小友可是读过书?”

    二位侍卫互相看了一眼,哈哈哈笑了起来,一位侍卫回道:“俺们可是亲卫啊,每隔二天便有夜校,教俺等读书,开启俺等明智,让俺等知晓世间真理!”

    汤庆宾略感明悟,渐渐明了太平军的初衷,不由对着那徐大帅感觉一阵佩服,或许正是天命所归?

    他虽然仍有疑虑,但也开始接受这种新颖的治理理念。或许,这正是四川变化的原因,也是百姓们能够过上安定生活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