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烽火明末 » 第110章 行动开始

第110章 行动开始

    一月二十一,天气寒冷,寒意透骨。

    府城武昌一片凄凉,街巷上行人匆匆,裹紧厚厚的衣衫,仿佛要抵挡这冰冷的寒风。

    在这寒冷的日子里,武昌府城中的一家别院显得格外宁静,仿佛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在别院内,黑冰台执行官彭一同神情凝重地对着一位男子询问:“咱们这次行动安排得妥当了吗?”

    这位男子是黑冰台情报局的副执事,专责中原地区的情报搜集和分析。

    俞文宝淡淡回应:“一切已经安排就绪,消息已经传播得相当广泛,整个江南都知道了,尤其是南京城内!”他微微一笑,目光中透着一抹自信。

    南京城内的读书人众多,秦淮河畔随便一砖头就能砸倒三个人,其中两个恐怕还是饱学之士。

    不过大部分都是落魄的读书人,或者是小家小业的。

    俞文宝在半月前一直在江南各地展开行动,积极收买三教九流。他巧妙地传播消息,声称在二月二武昌东湖将举办一场以诗歌为媒的盛大宴席。

    没多久,江南等地不知何处传来这样的消息,奖金甚多,足足数万两润笔费,还请了秦淮河的名角,要是得了前十名,不但可以赢得最少千两钱财,更是可以抱得美人归,

    如今整个江南等地都轰动了,名声,钱财,美女,吸引读书人的噱头都搞了出来,俞文宝本来就是读书人,可是最了解读书人的心思,这一些作为可是把读书人拿捏死了。

    在这个冷寂的别院内,一场看似文学盛会的行动正在悄然展开,影响力如同涟漪般扩散在江南大地。

    南京城内。

    “听说了吗?武昌有一场甚大的聚会,届时汇集江南各地大家!”

    青衫读书人挺立在熙攘的酒楼前,向着一旁的同窗陈词滔滔。淡紫色衣袍的同窗听罢不禁心动。

    毫不犹豫地表示:“真假,这盛事,怎能少得咱等!”他的好奇心也被激发,追问着:“那我们又该如何前往呢?”

    青衫读书人眉眼含笑,神秘地回答:“无碍,听说在三十号码头将有专船来接我们!”这消息引得同窗更加兴奋,心中对这场盛事的期待油然而生。

    同窗不解地追问:“这东家到底是何人,居然如此大手笔!”

    青衫读书人轻轻摇头,神秘感弥漫:“我们也不得而知,可能是位隐士之人,对金钱财富不感兴趣。”

    “或许是为了在我们这些读书人中挑选出有资质的人才,给予教诲和授业。”

    “哈哈哈,应当如此!”青衫读书人放声大笑,突显出一份豁达。

    他顿了一下,又补充道:“我听说这一动静已经轰动了南京城的一些大佬,说不定届时会有人护送我们前往。”

    同窗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的确,如今北方风云变幻,影响到江南等地,出行不得不谨慎。没有人护送,我们也不敢轻易远行。”

    这时,旁边另外一位青衫读书人神秘地笑了笑:“不过,我听闻这位东家可是京城中的一位贵人!”

    同窗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哦!如此我更好奇了。”

    在一月的最后一天,船只缓缓驶过江面,停在南京港湾之上,俞文宝站在船舷上,眺望着沿岸熙攘的人群,心中却充斥着冷漠的笑意。

    曾经是位怀抱着学识渴望的读书人,如今他已沦为黑冰台的一员,对待同行的读书人却变得残忍无情。

    俞文宝原本并非贫穷之人,家境虽不豪富,但也算得上普通富裕的富农。他的父母为了支持他的求学之路,默默承受着疾病的折磨,却从未向他诉说,静待他回家的那一刻。但当他匆匆归来时,却

    面对着已然离世的父母,无人依靠。

    听着附近乡亲所说,父母一直待在家中,因为交税不够,家中仅剩的粮食也被抢走了,他们又畏惧官府,无能为力,结果无钱医治,病死在家。

    俞文宝自己也未能如愿考取功名,沮丧颓废地回到家中,却在无奈之下才得知这一切。愤怒与怨恨对于官府的无情,从那时开始在他心头蔓延。

    直到黑冰台找到他,提出加入,他并未犹豫,毫不犹豫地应允下来。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从一个普通无名之辈,逐渐攀升至黑冰台内部的关键成员。

    在江面上,一些并非所有读书人都参与此次事件,只是那些生活清苦或追求名声的人成为主要目标。

    也有不少人怀疑这一场事件,但也并未别的想法,毕竟有南京守备派的士卒保护。

    士子和士卒悉数登上船后,苏学阳站在船舷上,注视着船体缓缓离开岸边,向西航行而去。

    然而,苏学阳的心中一直弥漫着一层不解。他对身旁的一位士子拱手道:“兄台,你觉得这一切有些不对劲吗?”

    闵少凡也还礼道:“我也有一些不妙的预感,但具体是什么我也说不清楚,只是感觉有一些蹊跷。”

    苏学阳又问:“你知道这次宴会的主人是谁吗?”

    闵少凡还是摇摇头:“还是不知啊,我只知晓是一位贵人,请我等读书人参加诗会。”

    苏学阳点点头,他也认为自己可能是多虑了。在如此众多的人群中,而且船上还有南京安排的士卒,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他扫视了一眼周围的船工,大多是一些普通的农民,看起来并无战斗力,而且他们人数众多,还有士卒在其中。。

    随着船只渐行渐远,江水泛起微澜,苏学阳站在船舷上,凝视着远方的水天一色,心中的不安随着船只的前行而愈发显得弥漫。

    然而,正当他心思纷乱之际,一阵浓香的气味飘散开来,打破了他的思绪。原来,中午时分,船工们为众人准备了一批香喷喷的包子,为大家垫肚子。这突如其来的美味让船上的氛围瞬间变得活跃起来。

    “大家静静,如今我等距离武昌还有一段距离,先随意吃一点垫垫肚子,等来到武昌,再有丰盛的美食。”一位船工负责人高声招呼着,他一脸的热情和善意,让人感到亲切。

    “这包子真是太好吃了!”有人感慨道。

    “船工兄弟们还真是细心,居然想到给我们准备午餐。”另一位读书人感激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