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烽火明末 » 第141章 崇祯暴怒

第141章 崇祯暴怒

    没几天,太平军歼灭明军的消息便传播开来。

    四川的欢呼声回荡在山间,百姓们跃跃欲试,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

    他们纷纷涌向寺庙,燃起香火来回愿。

    然而,与四川的欢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京城的沉寂,一片黑暗笼罩着皇城。

    不少人开始意识到大明的虚弱,形势变得愈发严峻。西有徐心然割据一方,南有张献忠横扫而过,北有李自成势不可挡,更有其他地方的起义如火如荼,构成了一幅大明王朝覆灭的画面。

    朝堂四处救火,然而却徒劳无功,反而使得乱局愈演愈烈。大明如同一只摇摇欲坠的巨舟,被暗流裹挟着向深渊漂泊。

    不少人都觉得是崇祯问题太多了,不是昏君甚是昏君,起码昏君不爱插手主要事务,他倒好,勤政不已,反而越做越乱,为人又刚愎自用。

    此时夷陵,徐心然又待了几天处理后续事务,便返程回到重庆。

    如今都已经快十二月了,再有一个月都要过年了,今年倒不必像去年那般繁忙,太平军士卒官吏,以及徐心然都可以放松几天,好好感受新年。

    此时可不像后世那般没有年味,此时年味浓到无法言表,自下而上皆是如此。

    而假期时长便是维持年味的重要因素,后世没有年味,肯定是因为百姓喜欢除夕在公司包饺子,加上有调休制度,有年味才怪。

    而此时便不一样,假期很恐怖,比如万历年间。

    礼部制定的皇太子出阁讲学仪注,曾将皇太子一年中的学假明列如下:

    “一查每年节假照旧例。

    圣节(皇帝生日)前后通九日;中宫殿下千秋令节(皇后生日)前后通五日;皇太子殿下千秋令节一日;正月初一日至二十日;花朝(农历二月十二,即所谓“百花生日”)一日;清明一日;端午前后通三日;七夕一日;中秋一日;重阳前后通三日;冬至前后通五日;腊八一日;除夕前五日;朔后(每月的第一日和第二日)各一日;及大风雨雪隆冬盛暑日俱暂停讲读写字。”

    由此可见明代的春节假期,在明中后期已扩展到从年前的腊月二十四直放到了年后的正月二十,真正的大长假还带薪的。

    当然根据皇帝之间也有一些不同,大底是差不多的。

    因为明代的元宵节因为法令明确,一直比较固定。(可参考《明太宗实录》《明会典》等等。)

    不过徐心然倒是没有给那么多,毕竟此时还不是彻底放松的时候。

    过年便也只有十二日(年前五日,年后七日),元宵节二日罢了。

    那么长时间的假期,年味能不足吗?

    因为有徐心然的影响,在十二月初,李自成连陷永宁、宜阳。

    十七攻破洛阳,并次日杀死朱常洵,天下震动。

    毕竟有徐心然吸引一大部分兵力,还有张献忠逃窜吸引一大部分兵力,使李自成在河南简直犹鱼得水一般。

    其实早之前就有人对朱常洵说,贼寇在四处作乱,劝其早做应对之策,然而朱常洵并未将此当真,或许是被过去的繁华冲昏了头脑,他对这场危机显得过于轻忽。

    然后,当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打洛阳,朱常洵方才意识到危机的严重性。急切之间,他不惜悬赏千金,招募勇士守城,企图挽回失势。

    但不幸的是,城中有人与起义军里应外合,将城门给打开了,朱常洵仓皇之下逃走,但在一处寺庙中被抓。

    待到李自成面前,朱常洵陷入了绝望的境地。他哀求、哭泣,试图寻求一线生机,但李自成对他的反感显而易见。

    朱常洵的身体因为过度肥胖而引起了李自成的不悦,于是,李自成下令割下他身上的一块肉,掺杂在鹿肉中,用以羞辱他,称之为“福禄酒”。

    在这场狰狞的宴会中,朱常洵目睹了自己的肉被残忍地割下,然后被嘲笑着吞咽。

    在吃饱喝足之后,李自成下令将朱常洵处死,并将其尸体暴尸于众。

    要不是他的两个亲信以身犯险,死而后已,为他收尸,朱常洵的尸体或许早已被草草抛弃在城下,任其腐朽。

    朱常洵被杀的时候,已经五十五岁了,虽然他死得很惨,但是已经享受了荣华富贵一辈子,如今已经算很值了。

    十二月二十四,寒风凛冽,将京师紫禁城笼罩在寒意之中。

    养心殿内,崇祯皇帝坐在御案前,满脸愤怒。他手中握着奏折,泛红的双眼中充满了愤懑和无奈。

    “都是废物!废物!”皇帝怒声责骂,怒气弥漫整个殿宇。他的心头充满了对朝廷内外形势的焦虑和不安。

    “都是干什么吃的,还有那郑崇俭都快让徐贼全歼了?”皇帝咆哮着,仿佛可以借此摆脱心头的重负。

    陈新甲和张四知作为身侧的臣子,默默地听着皇帝的责骂,心知现在朝局堪忧,形势严峻。

    “就连那洪承畴、杨文岳都是无能之辈,清军攻锦州及宁远,让他带兵救援,结果还是败于塔山、杏山。”

    皇帝的声音带着深深的失望,他感受到了朝廷内外危机的压力。

    “另一个接连败于闯贼之手,接连丢失数城,这不是废物是什么。”皇帝的指责充满了愤怒,对于身负朝廷责任的臣子,他已经无法容忍他们的无能。

    陈新甲沉默着,而张四知却感受到了皇帝目光的凌厉,他心中涌上一阵冷汗。

    这位首辅入阁四年,却无法挽救朝局的颓势,崇祯对他的失望逐渐演变为不耐和愤怒。

    崇祯也逐渐对他失去耐心,最近便想找一个机会把他撸下去。

    此时的他思绪也不知想什么,而崇祯却是怒不可遏的盯着他。

    想让他出一些建议,毕竟此时崇祯也没招了,实在是朝廷没有人可用了。

    像吴三桂等将领也无法调动前来中原,其他将领也难当大任,不足以信任。

    也就是勇卫营还算不错,崇祯对此还算是明白,他们可堪一用,只是人数不多,兵马欠佳。而且也被崇祯派往山东救火,难以调动。

    张四知被盯着发寒,颤颤巍巍的回道:“陛下,或许杨阁部的兵马可用,如今张献忠被歼的只有一小部分,全灭只是早晚的事情,不如让杨阁部前往河南!”

    崇祯听完这话顿时不满说道:

    “这就差一点又调离,岂不是又要出一个李贼,如今还是得覆灭为好。”

    张四知听着崇祯的话语,顿时一阵冷汗,这一些时日根据崇祯的反应。

    他有预感,他这个首辅怕是做不长了,特别朝中一些声音都把矛盾指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