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二马山扶贫 » 第八章,意外来客

第八章,意外来客

    送走田东后,李言和王和又闲聊了两句工作的事情后,李言又出了门,顺着田间小道漫无目的的闲逛。

    政府分配给李言的工作并不算多,很多还跟村委的工作重合,所以他基本上每天都没什么事情做,就到处闲逛。

    村头的柿子树上面的柿子落了一地,李言过去摘了一点,坐树下吃。

    这时候,远远的一辆黑色轿车朝着村里开了过来。二马村一年半载也难见一辆轿车,李言看的稀奇,也不知道是来干什么的。

    轿车开到李言面前便停了下来,司机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国字脸板寸头,目光锐利,看样子应该当过兵。

    他摇下窗户,对着李言问道:

    “小兄弟,这里是不是二马村?”

    “嗯,这就是!”

    李言看他们样子也不像是来找人的,但是除了找人以外,实在是想不到有什么理由让外人来二马村这个穷乡僻壤。

    听完李言的话,司机扭头对着车后座上的人低声说了一句什么话,随后车门被打开。从车上下来了一名老者,一名二十一二岁的女孩和一名和司机差不多大的中年人。

    女孩一下车就表现的很惊喜,陶醉的深吸一口气,望着群山和不远处的瓦房民舍,叽叽喳喳的和老者说话。

    女孩面容精致,身穿嫩绿长裙,加上这幅情景,竟让李言觉得有些娇俏可爱,饶有兴致的看着他们说话。

    老者身穿一件灰色中山装,面容不怒而威,一看就知道以前必定身居高位。这时候老者正一脸慈祥的和女孩说话,看来两人是父女关系。而下来的另外一个中年人,手提着公文包,站的略比老者靠后一点,应该是助手之类。

    这一行人恐怕非富即贵,只是不知道来这里干什么。李言心里暗想,但是并不准备过去搭腔。

    女孩和老者说了一会儿后,突然一脸希翼的对着李言身后的柿子树指指点点。老者含笑着点点头,拉着女孩走到李言面前,开口说:

    “小兄弟,小女嘴馋,这树上的柿子能否让我们摘一些?”

    老者声音浑厚,但语气温雅,丝毫没有某些上位者盛气凌人的感觉。开口一瞬间,就让李言有了些好感。

    “这柿子在乡下属贫贱之物,老先生但采无妨!”

    李言不敢失礼,起身含笑对老者说道。

    李言一张嘴,老者眼中讶色一闪,开口继续说:

    “听小兄弟普通话颇为标准,难道不是本村人?”

    “老先生慧眼如炬,小子籍贯确不在此地,而是驻派二马村的扶贫书记!”

    李言如实回答道,这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只是老者看着气度不凡,心中揣摩着老者的身份。

    老者脸上露出恍然之色,听到李言说是驻村书记,脸上又有了兴趣,旁边正在吃柿子的女孩眸子一亮,也好奇的看向李言。

    “大丈夫为国为民,小兄弟能有如此觉悟,实属不易呐!”

    老者似是感叹的夸了一句,接着说:

    “小兄弟一会儿可否做个向导,带我们到村里转转?”

    这句话说完,李言心里几乎已经确定老者应该是某位大人物下乡视察。也不说破,李言点点头说:

    “老先生心系群众疾苦,小子当然乐意。”

    说完后,司机把车停在路边,一行五人走走停停,进了村子。

    在路上李言知道老者名字叫余谦,女孩名字叫余涵,住在汝南市里面。

    老者看样子也是贫苦出身,对于村里面的事物了解甚多,而女孩对两人的对话则是一脸茫然,显然对这些事物丝毫没有接触。

    老者问的很细,从耕地到饮水还有教育、出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问及。还好李言来二马村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深入了解村里面的民生,这才勉强能够回答老者的问题。

    当老者看到一名老妪端着一碗面条坐在院子里撒些盐就开始吃的时候,不由的久久驻足观望。

    这名老妪年七十五岁,老伴早已经因病去世。膝下原有一子一女,其子在几年前在外打工的时候因为和别人闹矛盾,失手杀了人,现在还在监狱里面呆着。而女儿远嫁在五百里外,生活并不算好,所以落下老妪孤自一人,在这里艰难度日。

    听完李言的复述,余谦沉默了许久,叹然道:

    “小康之路仍旧任重而道远呐!”

    李言深以为然的点点头,接口道:

    “好在国家越来越重视偏远地区人民的生活状态,乡里面的养老院正在扩建,等明年五月份,就可以多收纳二十位老无所养的老人!到时候,她就会好过一点了!”

    “二十位,小兄弟知道白羊镇达到养老院入院标准的大概有多少人吗?”

    余谦沉声问道。

    李言沉默了一会儿,低声开口说:

    “大概……要在一百位以上!”

    “那就是说,真正安置的,还不足五分之一?”

    “是的!”

    队伍沉默了下来,半响之后,余谦又深深看了一眼老人,率先走向下一户人家,李言等人也无声的跟在身后。

    其实不光敬老院床位不够,包括低保、五保等补贴政策,因为符合条件的人太多,又加上补贴资金不足,导致很多村子不能通过按条件补贴,而是从条件最差的开始,依次往上排,排到哪里名额没了,就到哪里结束。

    走了没几步,余涵忽然扭头朝着老妪跑去,到老妪身前,蹲下身子塞老妪手里面两百块钱,这才眼睛红红的跑了回来。

    “拿着吧,买些菜吃!”

    李言大声对着有些失措的老妪说完后,继续领着余谦往下走。

    这时候已经到了饭点,好在李言提前托人通知了王和多做一些饭。一边和余谦讲着村里的情况,一边往王和家走去。

    王和做了那么长时间的村支书,办事的本事自然不会太差。

    等众人到王和家的时候,王和媳妇已经把饭做好。熬的玉米粥,炒了一份白菜一份鸡蛋,加上馒头,在二马村这个饭菜已经不错了。

    余谦吃的津津有味,而余涵显然有些吃不惯,不过为了礼貌还表现出一副努力在吃的样子,看的李言有些好笑。

    吃完饭后,天色已经渐晚,对李言的留下来住一晚明天再走的提议余谦犹豫了一下便欣然答应。

    因为王和家只有三间屋子,王和媳妇和余涵一间,王和和李言挤一间,余谦住一间。还剩下一个司机和余谦的秘书,李言安排到田东家住。

    既然决定不走了,众人就坐到院子里说话。余涵就像一个什么都没见过的小孩子,在院子里一蹦一跳的追赶一只萤火虫。

    看她累的满头大汗仍旧没有碰到萤火虫一点,反倒越追越远,李言实在看不下去,就帮忙把它捉在手里递给她。

    可能是李言有点过于用力,萤火虫被抓伤了一只翅膀,挣扎着飞不起来。余涵小心的接过,不高兴的埋怨李言伤了它。

    李言好心帮了倒忙,尴尬的摸摸鼻子,回到凳子上。旁边的王和等人看的哈哈大笑。

    这时候已经是深秋,山间的晚上已经有些了寒意。不过老者、李言皆谈吐不俗,谈的正尽兴,自然不会在意这些细节。

    既然在一块儿谈,自然避不开扶贫。而且老者通过和李言的一下午交流,明显对李言很是欣赏,对李言对扶贫的看法很是感兴趣。

    其实国家的全面脱贫计划这两年才真正的开始实行。包括李言这个驻村书记也只是小范围的任用,还没有完全的推广实行。

    关于如何脱贫、怎么扶贫,很多还在于摸索阶段。政策的实行也只是上面制定大方针,下面县、镇自己制定详细计划。这样做虽然能够根据各地情况,因地制宜,但是更多的是地方官员阴奉阳违,不干实事。扶贫的叫喊声叫的挺响,结果雷声大雨点小。

    听到老者想听自己的看法,李言也不扭捏,开口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扶贫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情况复杂,我认为当下的更应该把精力用在政策落实方面。

    只有确保政策和资金能够完整的落实到真正贫穷的人民身上,扶贫才算真正的开始!”

    王和沉默不语,李言的话和这两天李言和张德正的打擂遥相呼应。王和一直都是谨慎的中立态度,李言的话让他有些羞愧。

    余谦不知道李言的事情,当然体会不到王和的心情。咀嚼了一会儿李言话里的意思,接口道:

    “政策从中央落实到百姓身上谈何容易,而且政策往往都牵扯着利益,中间涉及的各色人等,更是难上加难。”

    李言点点头,对余谦的话深以为然,继续说道:

    “如果阻力过大的话,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建立一个独立的扶贫体系。”

    这一句话李言说的并不太肯定,其实从华水县扶贫方面的建设就可以看到上面有这么一个意思。

    现在华水县和下属的各级乡镇都设有扶贫办公室,虽然办公室是刚设,成员也都是乡委和县委兼任,但是从上面可以看出来一些端详。

    “小兄弟不简单呐,能想到这些已经比其他人高处一大截了。那如果政策能够完整的实行后,又应该怎么样让人民致富,你拿二马村为例来谈谈你的想法!”

    听到李言说独立建设一个扶贫体系,余谦笑了出来,不再讨论这个问题,换个角度问道。

    李言心中苦笑,余谦这是抱着掏空自己的想法问的吧。可二马村自己也是刚来,很多事情都是摸石头过河,完整的计划和规划,现在让他说,还真说不出来个所以然。

    沉吟了一下,李言说:

    “我认为村民想要致富,国家的作用只是拉他们走向致富的路上,而真正靠的,还是村民自己。

    而二马村,最主要的就是寻求产业、提供就业岗位,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实在的方法。”

    “这个道理谁都懂,关键是如何提供这个就业岗位,这才是面临的最大问题!”

    余谦皱眉道。

    李言微微一笑,指了指村子背靠的二马山,说:

    “当初,大山阻碍了二马村富起来,现在想要富起来,应该也要从大山上面想办法。毕竟,除了大山,二马村一无所有!”

    院子里寂静无声,包括余谦在内的所有人都疑惑的望着李言,想听李言接下来怎么说。

    “二马村的穷,我认为错的不是二马村后面的二马山,错的是村民落后、固化的观念和思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口号喊了那么久,大家难道真的就认为这就是一句口号吗?”

    李言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院子里的气氛为之一松。

    “年轻就是好呀,敢想敢做敢闯,国家要都是这么一些人,何愁民族不兴呐!”

    余谦喃喃说道,这句话说的真心实意。他身居高位,阅人无数,才真正明白像李言这种人的难得。

    “老先生才是真正的心忧百姓,我等还是要向老先生学习。”

    李言说道,身旁的王和也随声附和。

    “你这小子,年纪轻轻怎么也学会说官话,一套一套!”

    余谦笑骂道。

    李言嘿嘿一笑,也不说话。这时候天色已经不早,几人便搬起凳子回屋。

    第二天,刚吃过早饭。王和接了个电话,没说几句后面色一边,挂了电话后拉着李言到一边,低声说:

    “乡里来电话,你知道余谦老爷子是谁吗?他是咱们汝南市的市长!”

    其实如果留意的话,听到名字就能猜到余谦的身份。只是李言觉得知道他是个大人物就好了,至于身份到底是什么懒得去想。而王和完全就没有意识到余谦会是一个市长,也就没有往这方面想,所以接到乡里面的电话后,才表现的这么惊讶。

    不一会儿,张德正急急忙忙的来到王和家,有些阴翳的看了一眼王和。李言看张德正的表情就想笑,张德正这是嫉恨王和没有提前通知他。

    这倒是冤枉王和了,王和根本就没想到余谦的来头这么大,而李言虽然知道余谦身份不简单,却没有必要告诉他。

    这就造成了一个市长来村子里,村长第二天才知道的情况。

    又过了一会儿,两辆小轿车驶进村里。白羊镇镇长挺着啤酒肚,满头大汗的领着七八个人进了王和家的院子。

    余谦有些遗憾这么早就要离开了,不过他也是豁达之人,当着镇委的一干人的面,递给李言一张名片,笑着说:

    “以后工作上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打我电话!”

    余谦这是真的起了惜才之心,才以这种方式给李言递名片。

    这样一做,基本上给白羊镇的官员传递出李言是余谦一系的人。谁想动李言,首先得掂量一下余谦的分量。

    果然,余谦名片一递出,所有人都一副艳羡之色。而张德正,脸色更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小李兄弟,大丈夫为家为国,老夫等你成绩!”

    余谦摆摆手,带着众人出了院子。这时候余涵走到李言面前,大方的说:

    “小李哥,能加个微信以后联系吗?”

    “当然可以,只是山里信号不好,怕是不能及时回姑娘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