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最后一位大少爷 » 第五卷 第028章 他是谢桥三

第五卷 第028章 他是谢桥三

    “这不是仙霞贯人,我们都没有见过。”

    “如果仙霞贯有这样的壮丁,我们早就知道了,不可能不认识。”曾克胜说得很肯定,几名护卫队员也纷纷点头,证实了曾克胜所言不虚。

    朱学休听见,目光闪烁,一时之间,分不清楚这人物到底是谁,只是可以肯定不是外地人,是雩县本地人的面目。

    朱学休觉得对方有些眼熟,但是附近的居民,哪个他看着不是眼熟?哪怕是对方不是仙霞贯的乡亲,只要见过一面,他多少也有些印象。

    曾克胜不认识,朱学休自己可能见过,他会是谁?……朱学休苦苦思索。

    谁知就在这时候,肖郎中突然说道:“对了,大少爷,这人是个练武的,武功不错。”

    “你看看,他这手腕,再再看他这经脉,强劲有力,绝对是个好手。”肖郎中拿着那男子的手腕亮出来,示意给朱学休和众人瞧看。

    朱学休听见,心里一个咯噔,脱口便出。

    “谢桥三,他是谢桥三!”

    朱学休说得斩钉截铁。

    嘴里说完,朱学休当即再次凑到对方面前,低下头仔细地打量,越看越觉得自己没有认错。

    那名男子面目有伤,脸色苍白,奄奄一息,已经没有了往昔的神采,但是眉目之间,隐隐的还是有一股子英气,就是印象中的谢桥三。

    “他就是谢桥三!”

    朱学休只见过谢桥三一次,还是很多年以前,但是此时他嘴里说得十分肯定,对着众人吩咐道:“把他弄进去,弄到房间里躺好。……弄点药,他是个男人!”

    谢桥三,仙霞贯及雩北大名鼎鼎的人物,朱坑村有名的好汉。

    朱坑村同时毗邻仙霞贯、溪头乡、岭背镇,属于三镇交界之地,地处仙霞贯东南,紫溪河的下游,离光裕堂足有二十余里。

    若是将朱坑村划在仙霞贯,那么它可以直接越过洋田村,成为仙霞贯最大的村落,有洋田村数个面积之广,人口也数倍之大。

    朱坑村面积巨大,地势平阔,然而河水两岸都是河水冲积而成,全是泥沙,小小的紫溪河到了这里,最宽处达到了三四百步之远,沿河两岸、土地贫瘠,谢、郭、段、萧诸姓沿河聚居,人口密度极高。

    人多地少,土地产出还不高,所以朱坑村人开始不断的走出去,穿村走户谋生活,朱坑村输出主要有两项,一项是棉花师傅,一项是舞狮教头,他们崇尚的是勇字当头,崇尚的是武力。

    朱坑村的棉花师傅雩北闻名,制作的棉胎经久耐用、花样繁新;舞狮教头更是名震赣南,狮灯、龙灯,这两种人,逢年过节、长年累月的活动在粤湘闽等诸省与赣南交界、周边之处,声名远扬,在赣南、仙雩县周边更是名声响亮。

    朱坑村的名声响,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能打,朱坑村当地好武,红拳、洪拳、花拳、二步子、三步子,都有流传。

    朱坑村的拳师、棉花师傅凭着拳头、带着龙灯、狮灯,还有弹棉花的弹弓,走遍四方,也打遍了四方。

    雩县本来就是一个武术之乡,然而朱坑村的拳头更胜一筹,拳脚走天下,成就了朱坑村的显赫声名。

    朱坑村人与仙霞贯的安塘村相接,两村都有大量的谢氏,而且朱坑村四五千人,绝大多数都是姓谢,其他只是小姓,然而它并不属于仙霞贯所管辖。

    仙霞贯底蕴丰厚,无数的华夏衣冠云集在此,重文乐教,礼仪严谨,所以四方无数人景仰。朱坑村以前也属于仙霞贯,它与仙霞贯、溪角、岭北、段乡数镇相接,但是因为好勇、喜欢用拳头说话,因而被仙霞贯所抵触,最后自成一镇,朱坑村也就成了朱坑镇,但是周边的乡民依旧称呼它为朱坑村。

    然而即便是如此,朱坑村的村民出门在外,还是喜欢以仙霞贯人而自居,只是光裕堂的队伍从不往那里去,怕惹上对方的拳脚,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曾克胜等护卫队的成员并不认识对方。

    “谢桥三!?”众人一听,面目大惊。

    曾克胜等人纷纷上前,看着这墙角烂泥一样的人物,居然会是震雩北的大人物,简直不敢相信。

    “他是谢桥三?”

    “对啊,怎么会是谢桥三,这不可能!”

    除了朱学休,其他几位都不敢相信眼前的受到重创,奄奄一息的男子会是谢桥三。

    谢桥三大名鼎鼎,然而这并不是他的本名,而是一个绰号。

    谢桥三祖上是一户大户,祖传就是武师教头,家学渊远,到了他这一辈兄弟俩人,一长一幼,兄弟之间相差十几岁。

    谢桥三习武,谢桥三的大哥也习武,只是体质偏弱,后面在外受伤,不能人事,所以谢桥三大哥的妻子不耐寂寞,不守妇道。

    她的姘头就是谢氏本族的一位教头,武艺高强,善长拐凳、铁板桥这样的硬功夫,浑身僵硬如铁,身强力壮,深得妇人的喜欢。

    然而,她的姘头也是个绝货,偷偷摸摸勾搭他人的妻子,还喜欢玩花样,把对方绑在拐凳上玩耍,自己乐过了也就罢了,偏偏还要把那妇人绑在凳子上,光溜溜的扛在肩上带回去,带回家里给自己的另外两位兄弟尝尝鲜,一起享用。

    因此,丑事最终爆发。

    谢桥三的大哥不堪受辱,挑战对方,对方兄弟三人联手、先后出击,谢桥三的大哥最终不敌,受伤后归家,三天之后吐血身亡。

    当时谢桥三年少,不过十余岁,双方又是同一族人,对方乃是成名几十年的名宿,谢桥三无法在族里报仇,只能含恨离乡。

    他在外行走十二年,谢桥三艺成归来,在朱坑村的沙坝上挑战,击败仇家,同样也是三天后吐血身亡。

    因此,谢桥三一战成名,成就了他的传说。

    因为对方是三兄弟接连出手,谢桥三是以一敌三,对方又是以拐凳、铁板桥这样的功夫闻名,因此当年谢家的小兄弟就有了谢桥三的绰号,通义‘卸桥三’,从此名号响彻雩北。

    谢桥三复仇十几年前的往事,朱学休听着他的故事成长,所以曾经特意到朱坑村去瞧看过对方,从此对谢桥三有一定的印象。

    谢桥三是雩北的传奇,他的武功,号称雩北第一人,不在金刀之下。

    金刀是一把刀,它的主人是一名刽子手,以前是雩县衙门里行刑者,刀法精湛、武艺高强,后来仇家太多,年岁渐老,无奈之下投奔了冉天喜,从此隐居在九山山寨上,成名数十年,手底下不知击败了多少知名的武术高手,雩山南北,金刀之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谢桥三与它齐名,从此威名一时无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