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商场战场成长录 » 第二十二章:自建房子

第二十二章:自建房子

    家族里面的人逐渐都回来了,家里开始准备盖房子,由于父亲生病了,脑子时好时坏,情绪不稳定。家里大伯一直在主持大局。

    从采购到施工,都是由大伯在调动,家里的亲戚都来帮忙,大叔是最早做建筑行业的。

    据大叔说:他当年上班盖房子,找活都不好找,骑着二八大杠,每天凌晨四五点起床,骑车一两百里骑到市里。

    干一天活,再骑车骑回来。

    小勇问为什么不做公交车去?这么远的路程。大叔回答:公交车车票一个来回一块八。干一天活的工钱是一块六。

    那个时候根本做不起车,有一辆自行车都是极好的家庭。(大叔是二爷爷家的老大)。

    后来逐渐都成家之后,开始自学建筑相关的知识买一些书籍,自考了建筑师,从那以后三里五里的打工人都跟着大叔出去上班,最厉害的时候大叔管理三个工地一起施工。手下几百号民工。并且05年盖了当时村里的第一所楼房,一般家庭只能盖的起平方。

    大叔人选择特别广,小勇跟大叔当时一起做车回老家,总有人认出来他,名声在整个乡里也是流传很广。后来也带起来了很多工头。HEN省最有名的就是建筑行业的民工,外出打工赚钱尤其多。也因为这个原因,河南老是被抹黑。说河南小偷多,其实河南人很淳朴,大数据调查河南人在全国各地的犯罪率都是普遍很低的。有这种刻板印象可能就是因为,河南人喜欢外出务工。

    河南地处中原,古代靠种植业为主,所以河南出帝都。也是产粮大省。

    但是最近两百年,工业化开始兴起,国家经济开始往重工业偏移。东三省最先进行重工业化生产。当时的东北是很富裕的,后来经济开放,沿海城市发展迅猛。以上海深圳为最。上海地理位置很好。并且沿海水位较深,利于建造港口。位置优越。又是长江入海口。附近有大量的矿产资源以及丰富的水产资源。上海想不富都不行。

    话题回来,当时河南靠种地农民一年到头收获不了多少?只能想办法,走出去。农民想要外出打工没有文化,没有背景。只能在社会底层做一些泥瓦工的工作。

    也就形成了河南人家家户户都有建筑工人的现象,大叔二十多年的从业经验,一面墙多高,需要用到多少车砖头,多少车沙子,多少车水泥。

    打水泥的几点开工几点停止。搬砖工人每个地方搬多少车砖。计算从无漏洞,计算及其精确。每天几点能完工下班几乎计算从不出错。当真是有那种古代将军排兵布阵的感觉。

    360行,行行出状元恐怕说的就是这样。相反小勇的哥,科班出身。土木工程系毕业,在测量建房的把控上跟大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小勇个子大,以前在学校练过几年体育,本身就跟家里经常搬运干苦力。

    所以每天干的是最重的活,拉水泥。所有人的供应都靠小勇,推车只能跑着推,如果不跑着推,很有可能会停在某个下坡上不去。倒也锻炼了身体,十天的功夫,一座两层半的小楼就拔地而起了,之后也干到过年了。工地就扔在那里。过完年之后就该开学了。

    小勇并没有去上学,而是请了假,在家帮忙盖房子,就差收尾了。过年前小勇还把驾照考了出来,放暑假的时候年龄够18岁,门口新开了一家驾校,就去学了。一个暑假时间考试考到科目二,科三科四都没考,上中途考了科三,剩下科四一直在等消息。那天正在推车驾照校长的电话打来了让去考试,校长是小勇父亲的小学同学,驾照教练也是小勇父亲的小学同学。农村就是这个样子,到哪都是熟人,三里五村都互相攀一些亲戚。

    没去上学请了假,对于小勇来说没什么。对于宿舍的人可就不一样了。刚开始路由器没了,所有人手机上网只能靠流量。

    而且生意上没有小勇在基本就乱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