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华夏之芯 » 第三十章 一语点醒梦中人

第三十章 一语点醒梦中人

    被刘会计这么一质问,姑娘一时间又有些犹豫,不知道该不该说下去。

    “你只管说,没事,我挺有兴趣。”黎天微笑。

    林雪整理了一下语言,才道:“百货大楼本来是出售各种人民群众所需商品的商店,但是人民群众的需求越来越多样,百货大楼已经无法满足了。”

    刘会计还待插话,让黎天制止了。

    林雪接下去道:“百货大楼的经营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困境,大改革以来,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已有的商品竞争不过个体户,我们没有的商品个体户也有。虽然我们的质量比他们强,但是人家胜在种类多样和价格便宜。我们不是跟一个个体户竞争,而是单枪匹马跟个体户们组成的私营大军在竞争。”

    黎天听得有些兴奋,自穿越到这个时代以来,还很少听到这种赞扬个体经济的言论。

    “商品种类和价格上面,国营的都竞争不过私营的,这是什么缘故?”黎天询问。

    “百货大楼要增加新的商品种类,涉及的流程非常复杂。考察市场的标准就是三个月,考察生产厂家起码要一年,我们也引进过几批新产品,但是都太晚了。说出来不怕您笑话,我们百货大楼去年才引进了雁舞牌双卡录音机。”

    雁舞牌录音机在1988年曾经名噪一时,那个扛着录音机的小伙子在黄金时段的电视荧屏中高唱“一曲歌来一片情”的旋律至今都有不少人能哼出来。

    但是录音机这种产品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到1995年,小型化的单卡“砖头”录音机已经成为了录音机市场的主流,这种换电池的小型机的便携性进步是录音机行业的一场革命,老式的大型双卡录音机很快失去了市场。

    “而且我们百货大楼只能定向采购,许多民营厂家的产品做得质优价廉,但是我们不能买,只能买那些贵的。”林雪叹了口气,有些失落。

    “所以你就辞职了?”刘会计问道。

    “有一部分这个原因,也不全是。”林雪道。

    “你干什么?人家不想说,干嘛非逼着问?”黎天对刘会计半开玩笑,他也察觉到这个问题让林雪有些尴尬,赶忙岔开话题:“我要恭喜你,基本符合我司的录用要求。”

    按照目前这个应聘者的数量和黎天对人才的需求量来说,黎天的招聘要求只能放得很低。更何况这位女士已经大大超乎黎天的预期。

    “接下来我们谈谈待遇,你对自己的待遇预期是多少?”黎天熟练地发问。

    “我在百货大楼的工资是四百元……”林雪话说了一半,犹豫着没有往下说。

    黎天一挥手:“我给你五百,年底双薪,怎么样?”

    林雪明显眼前一亮。

    在林雪看来,这种说不出理由的主动辞职,将是她人生求职生涯中一个抹不去的污点,带着这个污点求职,恐怕很难恢复原先的待遇。她内心的底线是三百块左右。

    见林雪一脸兴奋,黎天又补充道:“不过前三个月算是试用期,只能给你三百,我们正常的工作时间是朝九晚六,中午有一个小时休息时间。你也回去再考虑考虑,同意的话,三天以后到康宁南路27号签合同。”

    三天以后,第一批平房就能弄完内装,黎天也就能彻底拜托借用养鸡厂会计室办公的窘境。

    林雪试探性地询问:“咱们这儿……有保险吧?”

    黎天伸出一个巴掌:“五险一金,国企有的咱们这都有,虽然暂时还没有成立工会,不过你放心,婚丧嫁娶我们都随份子。”

    黎天这么一逗,林雪明显也乐了,随便聊了两句,也就基本定了下来。

    送走了林雪,黎天习惯性地往沙发椅上一靠,叫道:“叫下一位。”

    刘会计探头往门口张望:“黎师傅,咱们没有下一位。”

    堪堪等到吃午饭,也没有等到第三位应聘者。

    黎天百无聊赖,在养鸡厂乱晃,不知不觉晃到了钟厂长的办公室门口。

    “小崽子,进来。”钟厂长兴许是闻到了黎天身上的味,明明办公室门没开,还是能察觉到黎天就在门外。

    黎天走进厂长办公室,一脸忧郁。

    “怎么样,没人来吧?”钟厂长一脸的幸灾乐祸。

    黎天叹气:“怪了,怎么就没人呢?”

    “你自己看看你写的招聘广告。”钟厂长案头摆着一份新鲜出炉的《汉西日报》。

    黎天审视了好久,也没发现问题出在哪,只能低头认怂:“请厂长指点。”

    “你犯了两个严重的错误。”钟厂长笑道:“第一,汉西日报是汉西地区的机关报,报道的都是时政要闻,虽然发行量大,但是普通老百姓、特别是待业青年却很少看。远远不如刊登社会新闻的汉西晚报。”

    一语点醒梦中人,黎天拍着脑门直后悔。

    “第二,你这广告里缺一个最重要的东西,工资待遇。”

    “我们是天璇长风科技公司,用脚指头想想也知道待遇不差呀。”黎天发懵。

    钟厂长摇摇头道:“不,你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私营公司,用脚指头想想也知道待遇好不了,弄不好连保险也没有。”

    黎天回想起林雪刚刚古怪的神情,若有所悟。

    果然是经验主义害死人。这个时代的人看待私营公司的态度,跟后世几乎是完全相反的。

    明白了问题所在的黎天,赶紧又跑到报社,在明天出版的《汉西晚报》上重登了一份广告,重点强调了天璇长风实力雄厚,国家参股,所有正式员工一律按规定缴纳各种保险,录用初始待遇500元每月,发展空间巨大云云……

    次日上午,黎天和刘会计端坐在会议室,大门敞开,持续着门可罗雀的状态。

    “不应该啊,莫不是钟厂长诓我?”黎天嘟囔。

    “汉西晚报还没发行呢,猴崽子急什么。”路过的钟厂长显然听到了黎天的话。

    还没等到中午,这种状态就有了明显的改观。

    等到吃过中午饭,前来应聘的人已经排起了长龙。钟厂长安排保卫科派来十几个人维持秩序,自己则兴致勃勃地在会议室旁听黎天的面试。

    黎天干脆让来应聘的人按岗位排成两队,面试销售员的直接找刘会计,反正今后这些销售员也是跟着刘会计干活。

    “提高点标准,别什么人都招,咱公司规模小,销售这块顶多给你十五个名额。”黎天告诫刘会计。

    “放心,黎师傅,我有分寸。”刘师傅乍掌人事大权,爽得不行。

    至于黎天,则负责面试技术员岗位的应聘者。

    虽然没有写岗位要求,但面试技术员岗位的人还是远远少于来面试销售员的。

    黎天有些后悔,早知道技术员待遇可以写700元,情况也许会有所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