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华夏之芯 » 第八十八章 科技产业园

第八十八章 科技产业园

    刘会计带领的研究团队,已经大概把视盘机的电路画出了一个草图。陈光明那边传真来了激光头和解码芯片的相关文档。和他们之前预期的相差不大。

    刘会计估计,顶多再有半个月,就能出第一台工程机。

    当然,这里面少不了黎天的帮助。研发部的这些人,从刘会计以下,虽说在国内水平已经不能算低,但要说真正独立完成视盘机这样的产品研发,还有些困难。

    不过,这种东西可以说是黎天的老本行了。许多环节上,只要黎天发现公司自研的情况不太好,就直接把前世的相关经验搬过来,像开了外挂。

    刘壮和生产部的几个职工也已经进入研发室,这段时间,讨论的最多的已经从怎么从零开始做出一台视盘机,进化到怎么用最低成本做出一台视盘机。

    几个子公司的相关手续上,市里面的行政部门都是一路绿灯,节奏快得让黎天都有些难以置信。

    “这不像这个时代行政部门的办事风格啊。”黎天感叹。

    “是有点奇怪,类似的业务我以前在养鸡厂也办过,都得拖上个把月。”刘会计也道。

    “咱们这才几天?”黎天望着一摞几家子公司的相关资质执照发呆。

    “从我递上材料开始,今天是第七天,抛去两个周末,五个工作日。”刘会计道。“其实这也符合人家的规定。按道理是‘十个工作日之内’,也没说最快多快呀。”

    “他们哪次在十个工作日之内办成过事?”黎天撇撇嘴。

    “董事长……”林雪在办公室门口,不知道该说什么。身边还站着一个穿着正装的陌生男子,那男子明显听到了黎天的调侃,神色有些古怪。

    “呦,这位是……”黎天自知有些失言,,特别是还当着陌生人的面。

    “这是市里的韩秘书,专程来厂里找您的。”林雪的表情也十分尴尬。

    “哎呦,韩秘书,快请坐。”黎天赶紧岔开话题。

    林雪赶紧把桌上那一摞执照收起来。

    “你就是黎天吧。”韩秘书习惯性地握手。

    “是我,是我。”黎天一脸热情。

    “我们在办事效率上还有很多不足,让企业界的朋友不太满意,是我们工作的失职。我们今后一定抓紧改正。”韩秘书半带讽刺。

    “那个……没有,没有。这次我们注册子公司,就感受到了行政部门的雷厉风行。”黎天恭维地竖起大拇哥。

    “好了好了,说正事吧。”韩秘书摆摆手。“贵公司这半年来发展十分迅速,为我们汉西企业界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前几天市里开会,几位领导对贵公司也都很看好。”

    “哪里,哪里。我们只不过做了一些微小的工作,很惭愧。”黎天不知道韩秘书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市里已经定了调子,响应国家发展建设一批高科技企业的号召,要对你们这种技术性企业重点扶持。”韩秘书依旧不说正事。

    “感谢领导们的关怀与帮助。”黎天顺着韩秘书的话头往上爬。

    “市里面规划了一片高科技产业园区,希望你们能够配合我们的工作。”韩秘书说着,从公文包里翻出一张地图。

    黎天一看就乐了,这一片高科技产业园黎天前世再熟悉不过了,在这里面奉献出了几十年的青春。

    但是这个科技园本来应该是98年以后的产物,如果不是黎天的记忆出现了错乱,那就是因为天璇长风在汉西的发展,让汉西行政部门加大了对科技产业的重视,所以科技园的计划也就提前了。

    可是天璇长风目前的规模,不过是个总值几千万的公司。在汉西,这样的公司少说也有十好几家,天璇长风除了建立的晚了点之外,并不出众。

    黎天想不出自己有什么特殊之处。

    “黎总?黎总有什么困难?”韩秘书见黎天陷入沉思,问道。

    “啊?没有,没有困难。我们服从领导安排,需要我们怎么配合?”黎天赶紧回过神来。

    “市里给贵公司在科技园核心区留了一块地皮,希望贵公司能把生产线都搬过去。”韩秘书道:“我说的生产线,包括电表、长风卡,以及你们现在的那个项目。”

    “那个项目?”黎天有点奇怪,这韩秘书怎么跟自己打哑谜。“您说的是哪个项目?”

    “就是你在融资大会里说的那个项目呀。”韩秘书解释道:“市领导们看了你们融资大会的录像,对你们很有信心,你们可不要让市里失望呦。”

    “原来……是这样。”黎天终于明白了,天璇长风现在能引起市里这么大的重视,从注册子公司就大开绿灯,再到提前上马科技园的规划,大概都是因为市领导们看了自己在融资大会上的录像。

    几十年的公有制经济,让我国的产品宣传水平几乎等于零。大改革才进行了十几年,一些私有企业的宣传手段还十分原始,除了商业广告还是商业广告。

    黎天搞的这次融资大会,市电视台也觉得很新鲜。反正这个年代电视内容还偏少,电视台又对这次融资大会做了全程录像,干脆就安排了作为特别节目全部播出。

    “这没有问题,我们肯定带头进入科技园。”黎天打包票。“只是,要搬运厂房,涉及到许多设备,恐怕需要一段时间。”

    “有什么困难,市里都可以帮忙联系解决。”韩秘书道:“市里已经联系了国建集团,下周就可以安排开三方会议。你们提要求,城建局负责人当场审批,财政下款,国建集团负责承建。”

    “财政出钱?那这厂房的产权……”黎天试探性地问道。

    “不光是厂房,还有办公楼,行政楼群。”韩秘书有了市里的金牌令箭,颇具气势地道:“市里拨经费建设,从贵公司上缴的营业税里扣除。等到税收达到建筑成本,市里面就把这些产权都归属到贵公司名下。”

    “那真是太感谢国家了。”黎天有些激动,这种政策即使在黎天的前世也没有遇到过。

    大改革的时期,国家鼓励一切形式的改革,提倡“发展才是硬道理”。从行政部门到个体工商户,大家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许多奇葩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另一方面,许多奇葩政策也让几十年后的人有些难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