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 第66章 争位(上)

第66章 争位(上)

    《晋世家》·晋国霸业·继往开来之惠公·争位(上)

    五年,伐骊戎,得骊姬、骊姬弟,俱爱幸之。

    晋献公时,发动对外扩张,攻伐骊戎,骊戎不能挡,于是走和亲路子,送献公美女二,一是骊姬,一是骊姬的女弟,也就是她的妹妹,晋献公喜爱她们姐妹,“俱爱幸之”。

    正是因为骊姬,晋献公死后晋国发生乱子,导致太子申生自杀,二公子出奔。

    献公子八人,而太子申生、重耳、夷吾皆有贤行。及得骊姬,乃远此三子。

    献公八个儿子,申生、重耳、夷吾最得民望,申生为长,立为太子。

    献公宠爱骊姬,对这三个儿子渐渐疏远。

    后来骊姬为献公生了俩儿子,子以母贵,晋献公开始考虑废太子,转而扶正骊姬。

    献公的想法激发了骊姬的野心,搜集太子不利的证据不得,于是铤而走险,设计陷害,在祭品中投毒,触发献公对太子的怨詈。

    太子申生不忍伤献公之爱,亦不愿意出奔,于是自杀以明心迹。

    此时重耳、夷吾来朝。人或告骊姬曰:“二公子怨骊姬谮杀太子。”骊姬恐,因谮二公子:“申生之药胙,二公子知之。”二子闻之,恐,重耳走蒲,夷吾走屈,保其城,自备守。

    重耳、夷吾担心受到牵连,于是逃亡,一走蒲,一走屈。

    话说这两座城当初为献公所建筑,献公究竟有什么想法不清楚,但是重要的谋臣有不同的意见,他觉得不可以给公子划分势力范围,这很容易发生“仇”与“成师”之变。

    既然献公即位铁腕肃清群公子,这个时候为重耳、夷吾筑城,不啻于培养新的政治派系,新的势力,恐怕对国家的安定有碍。

    初,献公使士蔿为二公子筑蒲、屈城,弗就。夷吾以告公,公怒士蔿。士蔿谢曰:“边城少寇,安用之?”退而歌曰:“狐裘蒙茸,一国三公,吾谁適从!”卒就城。及申生死,二子亦归保其城。

    士蔿的意思,边城不需要戍守,更不必筑城重兵防御,“边城少寇”,现在表面上加强了边境的防御,换个角度讲,这等于国家内部有了三股力量,而且这个力量是有着军队基础的。

    一是太子系。

    一是公子重耳系。

    一是公子夷吾系。

    “一国三公,吾谁是从”,我该随从哪一家呢?

    这会出乱子的,士蔿的确是有预见的政治家,之后的发展也证明了他的担忧,申生死,重耳夷吾归保其城。

    看献公的最初,并没有清除太子党,公子党的意思,如果献公确乎有这种想法,也不会另筑新城,二公子出奔,献公大怒,这俩小子居然敢明目张胆的对抗老子,不告而别,老子虽然偏爱骊姬,也不至于要把另外的儿子杀掉,这下自己跑了,跑到自己的地盘公然对抗。

    献公遂发贾华等伐屈,屈溃。夷吾将奔翟。冀芮曰:“不可,重耳已在矣,今往,晋必移兵伐翟,翟畏晋,祸且及。不如走梁,梁近於秦,秦彊,吾君百岁後可以求入焉。”遂奔梁。

    重耳夷吾哪里是他老子的对手,重耳跑到母家翟去了,夷吾也打算跟着去,毕竟两人的母亲是姐妹,但是有大臣认为这么做不行,很容易吸引献公来攻打,不如分开,去梁国,梁国毗邻秦,现在秦强,如果跟秦搞好关系,他日也许有返国的机会。

    晋国内外都不消停,献公一死,重臣里克反对骊姬,诛杀骊姬母子三人,然后分别联系公子重耳、公子夷吾。

    重耳拒绝里克,里克又联系夷吾。夷吾一看机会来了,欲往。

    里克使迎夷吾於梁。夷吾欲往。

    吕省、郤芮曰:“内犹有公子可立者而外求,难信。计非之秦,辅彊国之威以入,恐危。”

    追随的谋臣有顾虑,里克喋血国都,有军队有实权,轻易入国,难免受到里克的挟制,机会是不错,但要谋划一下。

    当前最好的办法,不如借助他国力量,在国际上得到支持,万一将来有变,背靠大树好乘凉。

    于是夷吾外赂秦,愿意献河西之地,内联络里克,愿意封汾阳,于是惠公得立。

    晋惠公,名“夷吾”,这个名字流传后世却不是因为他,而是管仲,有人做过详尽的考据,总有人喜欢做一些看上去有趣的事。

    晋惠公政治手腕有,但是风险很大,尽管得以返国,也留下了隐患,后来一系列政治风波间接为晋文图霸铺平路子。

    晋国霸业惠公亦有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