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 第141章 以观中国之政

第141章 以观中国之政

    《楚世家》·争霸以观中国之政·楚成王

    成王恽元年,初即位,布德施惠,结旧好於诸侯。使人献天子,天子赐胙,曰:“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於是楚地千里。

    楚成王做了哪些事,很重要的两点,他比他的爷爷和老子都要聪明,一是使人献天子,一是结好诸侯。这么做可不得了,一方面得到周天子的回敬,“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一方面与中原各国结好,可以有步骤的进行远交近攻,以达成“观中国之政”。结果是什么呢,太史公六个字:於是楚地千里。

    楚武王喊出“我蛮夷也”之后,开疆拓土,觊觎中原,直到文王时继承武王之志,伐邓过申,灭蔡与息,打通了前往中原的要塞。

    楚国的强大,引起了中原各国的警惕,其时齐桓公尊王攘夷,当然这个任务就落在了齐桓公身上,于是齐桓公借口伐蔡,转而联盟诸侯兵临楚境。管仲责楚国不进茅贡,质问诸国周王何以不返而殁于江汉,楚国使者是屈完,明确答复管仲,茅之贡太容易了,以后每年都会做,至于周王嘛,请去问汉水。最终这次中原联军没有达到削弱楚国的目的,只是象征性的达成一个和平协议,不过是勿犯中原而已。一点实际作用没有,但是齐桓公赢得了国际美誉。楚成王使将军屈完以兵御之,与桓公盟。

    齐桓公一死,楚国势力更是伸向中原。成王以兵北伐许,许君肉袒谢,乃释之。二十二年,伐黄。二十六年,灭英。

    三十三年,宋襄公欲为盟会,召楚。楚王怒曰:“召我,我将好往袭辱之。”遂行,至盂,遂执辱宋公,已而归之。三十四年,郑文公南朝楚。楚成王北伐宋,败之泓,射伤宋襄公,襄公遂病创死。

    楚成王之所以被称为有其实无其名的霸主,更多的是在于与宋襄的争霸。宋襄不必多说,高举仁义大旗,在泓之役,大败于楚。宋襄此役受到挫伤败亡。宋襄之败还是在于势力不济,虽然有肃清齐国之乱的美名,可惜有点高估自己,居然想借楚之名威慑诸侯,楚成王都看在眼里,虽然楚国不与中原同,可是我的先人们一直把中原当作精进的目标,这等机会怎么会错过?先人既然喊出“我蛮夷也”,你们也太轻视我了吧,楚王怒曰:“召我,我将好往袭辱之。”

    三十五年,晋公子重耳过楚,成王以诸侯客礼飨,而厚送之於秦。

    重点来了,楚成王热诚对待晋公子重耳是什么目的呢?真的是欣赏重耳之才,要辅佐之?其实不然,不管是楚还是秦,对于晋国的接班人都有参与,从秦的角度看,一个弱势的晋君有利于秦的西进,对于楚国而言,中原各国楚大国齐以外都不在话下,一个分崩离析的晋国更如楚国的意愿。

    因此,不论是楚还是秦,扶持公子重耳的目的只有一个,有利于自己的国家利益。一个重耳,杀之不足以兴国,留下来可以乱晋国,这是楚秦谁都不愿意说的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