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 172章 武侯十六年(中)

172章 武侯十六年(中)

    魏世家》·武侯十六年(2)

    魏武侯执政的前期依然维持着对诸侯国的霸权,这个霸权的理解就是以武力征服天下,想打谁打谁,而且能打赢,西秦国,东伐齐,南欺楚,简直就是无敌般的存在。文侯建国,武侯强盛,主要说的是这个,武侯十六年,几乎是在对外军事扩张中过来的,完全将魏文侯留下来的事业发挥到巅峰,这也是魏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期。

    魏武侯所以能笑傲天下,最重要的事得益于他老子给他留下了一笔无比宝贵的政治遗产,那就是联合韩赵,三晋联盟。韩魏赵都脱自老牌的霸主晋国,晋国时,但凡六卿和睦,天下各国几乎不能与之争锋,西秦不敢东望,南楚被晋国压制了一二百年,除了当年楚庄王借晋国六卿不合的机遇获得过短暂的称霸之外,楚国差不多都是被晋国压在地下摩擦的。

    魏文侯时期是这样,魏武侯也是这样,后来魏国滑落也与三晋有关,三晋关系一破裂,魏国就不能称雄天下了。魏武侯元年,赵敬侯初立,公子朔为乱,不胜,奔魏,与魏袭邯郸,魏败而去。武侯即位,赵国权力交班出现了纷争,魏国插手赵国政局但是没有成功,这埋下了三晋破裂的隐患。

    赵韩跟着魏国打遍天下,也从对外用兵中分得一杯羹,但凡基于利益出发的,终将会因为利益而分裂。魏文侯时,魏国拿下中山,显示了强悍的军力,魏国太子击亲自管辖,说明中山的重要性。实际上说中山距离魏国本土遥远,却与赵国毗邻,赵国深受中山的困扰,魏国以“兄弟之国”对待赵国,主动发兵穿越赵国伐中山,解决了赵国的后顾之忧,但是赵国也因此被魏国势力包围,形成了南北夹击的态势,这让赵国不得不被动的追随魏国,这无疑是魏国能轻易联合赵国的一个潜在的因素。韩国也是受到魏国东西夹击。魏国率先变革,赫然强盛,对赵韩以保护者的身份,将韩赵绑架在魏国这辆战车上,三面出击,威震天下。

    魏武侯即位后,引导魏国变革图强的李悝病死,当年跟随魏文侯打天下的那批老臣相继退出了历史舞台,魏文侯在位时间太久,长达五十余年。魏武侯弃用吴起导致吴起奔楚,是魏国滑坡的开始。这个期间,各国也都清醒过来,相继进行改革,赵国有公输盘,楚国等来了吴起,秦国虽然没有商鞅大刀阔斧的行动,但也开始了内部的改良。

    赵国慢慢意识到跟着魏国混,得到的利益太少了,毕竟战利品—土地城池都离赵国偏远,不能有效控制,魏国获利最大,长此以往,此消彼长,赵国韩国会慢慢成为魏国的附属国,三家分晋恐怕演变成三家归魏。从现在我们的角度看,若三家归魏,天下或者没有秦国统一的事儿。毕竟历史不是靠后人的事后论或者一厢情愿来发展的。

    赵国不愿意继续被魏国裹挟,三晋面临破裂,一时独大的魏国从三面出击,克胜天下变成了三面挨打的局面。魏国的强盛是建立在三晋一体的形式上的,韩魏赵不合,天下局面为之一改,秦人开始收复西河,南楚也跃跃欲试北上,东面的齐国也不愿看到一个坚不可摧的晋国存在,于是魏国没有了继续称雄的优势,乃至后来局促在四面环敌的恶劣情势下,沦为三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