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 292章 上党,上党

292章 上党,上党

    赵世家》·长平决战·上党!上党!

    秦人攻韩,占据控制了韩国的“野王”地区,属于韩国的“上党”在野王以北,韩都在野王以南,这样看,上党郡完全与韩国的本土失去了联系,俨然一块飞地。韩国难以抵御秦人入侵,看看上党不保,与其死守加剧与秦人的冲突,不如割地赂秦,以换取苟延残喘的时间。韩国割地降秦,是无奈之举。那么秦人攻韩,赵国在干什么呢?

    赵国自赵惠文王以来,一直采取避西秦,东征南讨,也就是说,避免与秦国正面冲突,维持表面的联盟关系,自五国伐齐后,齐国大衰,这是秦人乐见的。后来齐国那边派出使臣说服赵惠文王退出秦赵联盟,这以后秦赵的关系开始恶化,但是还没有撕破脸,后来才发生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也是秦赵之间的相互试探,更多的是秦人对赵国的有分寸的挑衅,结果秦人感觉赵国比较强硬,放弃了伐赵的策略,转而兵向南楚,打的楚国被迫南迁,退出了争霸的行列。

    击溃南楚,秦人再次将目光投向三晋,东进中原,三晋韩魏赵是必须予以克服的。这时的天下局势,秦国最强,其次赵国,秦人不首先发动攻击赵国,而是向韩进攻,目的很明确,为将来伐赵做准备,先剪除赵国周边未来可能存在的同盟势力,使得赵国孤立。

    秦人往东打,赵国也往东打,赵国失之于西秦,得之于东面中原土地,看上去似乎维持着国土的平衡,秦国人打我的西边城池,那我就打中原国家的城池来弥补,秦人增加的是硬实力,步步蚕食,步步为营,没有后顾之忧,赵国看起来好像有失有得,不过是黑熊掰玉米,收一个丢一个,而且面临着新扩张土地的有效控制问题,总起来看,那些年表面上看赵国南征东讨,实际国力只维持一个表面上的强大,而秦国不然,打一个控制一个,进则攻退足以守。赵国只能东征难以西守,这是秦赵的不同处。

    说赵惠文王一代贤明是比较除秦以外的各国而言的,至少保持这与秦国的一个动态平衡,至少可以南征东讨的进行扩张,赵国尚且如此外强中干,其他各国之孱弱就不用说了。齐楚退出天下之争后,秦国将战略重心转移到三晋上,三晋若破,秦国一统天下的愿望差不多就实现了。

    秦攻韩占据野王,韩王又献上党,意味着三晋尤其是赵国暴露在亲人铁骑之下。上党是秦人伐赵最直接最便利的重要关卡。上党一旦控制在秦国手里,北可攻晋阳,东可向邯郸,赵国本土一望之内。韩国的上党地区是秦赵的缓冲区域,上党在韩,秦赵大规模的冲突就难以爆发。秦若攻赵,须得绕过上党地区,间行向赵,这就很容易陷入赵韩的包围夹击,之前的阙与之战,赵奢所以能大败秦国,很大程度上就是秦国难以通过上党展开大范围进攻。秦若攻赵,另一条路线是西北迂回攻晋阳,这样的行动就比较冒险,赵国很容易全国调动协防,而晋阳自古以来就是易守难攻,代价会很大。

    这次逼迫韩国献出上党,秦国伐赵就会轻而易举,赵国本土的沦陷差不多早晚之事了。这样说,上党是秦赵必争之地。韩国献上党给秦国,也有给赵国脸色看的意味吧,秦国我们打不过,你们赵国很厉害是吧,不帮忙,好吧,上党不要了,要完蛋大家一起完蛋。赵国也明白,所以避免与秦国大规模冲突正是因为韩国在前面硬抗,自己腾出手来东征南讨扩张势力。

    韩国献上党,秦国若接管,秦赵的冲突不会马上发生,至少会有些年的缓和,然后看各国的外交活动,毕竟秦国不愿意看到中原的合纵,一旦休养生息,再次远交近攻,韩国必亡,韩国若亡,下一个就是魏国,韩魏完蛋了,唇亡齿寒,赵国也不远了。这是上党在秦的可能。现在的情况是冯亭将上党转手送给赵国,赵国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

    赵国若不要,白白的让秦国扩张,而且赵国邯郸就暴露在秦国眼皮底下,上党秦军的压迫,赵国也没有更多的精力东征南讨,后花园被人眼睁睁盯着,这个滋味相当痛苦。要得话,秦赵的正面冲突就会被引爆,赵国准备好了吗?

    赵国拒绝上党,秦赵冲突不会马上爆发,但是赵国会陷入惶惶无有宁日的状况,唇亡齿寒的滋味很痛苦,与其坐而待毙,不如主动出击拒敌于国门之外,这才是赵国接受上党的根本原因。说赵王贪恋一时之利,不过是书生见识。廉颇驻扎长平协防上党,秦赵鏖兵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