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 345 小白即位

345 小白即位

    姜小白来也》—桓公即位

    话要从齐襄公开说。齐襄公在春秋齐国史上是第一个被弑的君主。他在齐国历史上乃至当时的国际上口碑不好,并不是他为政不行。准确的说,齐国后来桓公称霸与齐襄公的努力有很大关系。齐襄公为齐国开疆拓土,一时也算小霸,国力逐渐强大。但是齐襄公的私德不好,主要就是与文姜的爱情故事,太多非议,而且因此与鲁国的关系也出现了裂痕,鲁国对齐国来讲是一个重要的邻居大国,失去了鲁国的外援使得齐国很难继续扩张,因为有鲁国这个坚硬的石头邻居在,扩土中原很难实现。再一个就是著名的成语“及瓜而代”,导致被刺杀,结局很狼狈。

    这是齐桓公的兄长齐襄公。齐襄公是嫡子,他有两个庶出的兄弟,一是公子小白,一是公子纠。齐襄公被连称、管至父伙同公孙无知刺杀,国内大乱,各种政治势力风起云涌,形势异常险恶。虽说齐襄公为人德行有亏,毕竟对齐国的壮大有很大的功绩,政治上还是比较站得住,所以齐襄公的被杀也有很多大臣不满。公孙无知疏于防范,也没有得力的助手,最终被齐国大臣杀死为齐襄公复了仇,公孙无知曾经要请管仲辅佐,但是管仲觉得公孙无知刺杀齐襄公在国内站不住脚,不能成气候于是跑掉了,也见得管仲对国内的政治形势颇有见地,对公孙无知这个人也比较的有把握。

    公孙无知之乱,国内其他政治势力相继得到清洗,但是公子纠和公子小白有先见之明,一个逃往莒国,一个奔鲁。当时管仲与朋友鲍叔商议,管仲随公子纠,鲍叔随小白,不管哪股势力成事,届时互相举荐。从这点看出,管仲与鲍叔在情感上并没有亲密的君臣关系,他们的选择完全是从政治的角度,甚至说完全把投靠政治势力当做一门生意来做。

    鲍叔建议小白前往莒国,理由是齐国虽大,现在形势不稳,如果去大国可能会出现意外,但是莒国小诸侯,对齐国始终尊敬,待遇会好,也更安全。鲁国是公子纠的母家,齐国一乱,就跑到姥姥家去避难,以观其变,而且当时的文姜还在,也一直在努力怂恿鲁庄公伐齐报情郎之仇。从形势和实力上看,公子纠复国即位的可能性最大,管仲和鲍叔的合作中,管仲又占了便宜,就像以前做生意,管仲本钱少拿的红利多,总占鲍叔的便宜。这次政治逃亡,管仲又比鲍叔的地位更有利。但是结果却相反。

    齐国国内的意见是迎公子纠回国执政,理由很简单,鲁国势力大,又是母家,搞好齐鲁关系有百利而无一害,也可以借此修复与鲁国的政治关系。消息传到鲁国,公子纠很高兴,文姜自然也是喜出望外,于是开始积极筹措返国事宜,鲁庄公亲自率领兵车护送公子纠返齐。管仲为了万全,带一路兵马前往莒国方向狙击公子小白,日夜兼程,赶上小白劝阻不成偷袭冷箭射中小白。小白也是机智,诈死骗过管仲。管仲以为小白已死,回见公子纠,于是不再焦急,舒服舒服的优哉游哉前往齐国。

    公子小白诈死,骗过管仲,一路急奔先行入齐。返国后,鲍叔立即进行各路政治势力的沟通交涉,希望小白执政,当时大臣的意见是已经选定公子纠,更改的话不太适宜。鲍叔提出了一个潜在隐患,那就是如果公子纠执政,势必讨好鲁国,有所贡献,而且齐国会受制于鲁,于今后的发展大为不利。鲍叔的看法说实话虽说是一种假设,但是合情合理,齐襄公时候与鲁国交恶,现在鲁国扶持公子纠,如果公子纠执政,对鲁国交好是必然,的确能出现鲍叔所担忧的局面。于是权衡之后,改立公子小白,这就是齐桓公。桓公事上,鲍叔功大,小白也非常尊重鲍叔,事事咨询,多有依仗。